% w8 t, c% ?0 \* L. _ 今天(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我国坚持“应划尽划”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全国、省市等海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工作,将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防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海岸侵蚀等生态极脆弱区优先划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尽量减少新的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 d4 V9 c5 m$ g + v3 [" Q& B9 E/ `8 K6 h
) f1 @3 r& f. Z2 h N/ \' ] 目前,全国共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15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都已纳入红线,在海上形成了重要的蓝色生态屏障;同时,红线也涵盖了大多数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以及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和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等,对于海洋生物的栖息、洄游以及鸟类迁徙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
' y) ^9 K" g9 j8 j3 a 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自然资源部与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规范了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管理要求,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的具体情形和审批程序,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部门监管职责。在此基础上,各省市结合地方管理实际,综合考虑原则性和灵活性,细化出台了更具地方特色、更具操作性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 % p' Q# a2 A4 V# q0 C8 r. j2 O2 }
(总台央视记者 陈烨炜 邵海成)
' W5 {) b2 h3 B& L! M (央视新闻客户端)
. C6 E' @) _: H* m* g# i d$ D) N+ X" q1 f+ l' T. O- X
5 S& g7 v* b, U' a. n* D
. Q; q5 y) Y) u t7 n& y
D: k# \# {" k6 h8 ?" J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