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着力提高海工核心竞争力

[复制链接]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比较而言,我国的海工装备制造能力与欧美及新加坡、韩国等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规模不大,市场份额偏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各海工企业面临的丰要问题。6 B6 ~0 d' g/ r- s% C8 J1 X
6月27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中国船协海洋工程装备分会座谈会”,来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集集团等40多家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代表及专家出席了会议,研讨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海工制造业的主要差距、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取得突破,实现科学发展的对策。
1 M' y2 v) h  p6 U" _# D对标分析,激发信心
$ y' }5 S4 }3 u8 m' ]& m当前,中国海工产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给我们的机会还非常有限。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前期研究、建造水平、后期服务、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研发设计、市场领导地位和知名度等方面,与韩国、新加坡企业相比尚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与掌握核心技术的欧美企业之间的差距则更大。产品结构不理想,营销理念落后,缺乏整体竞争实力等,都是当前亚待解决的问题。会议提出.必须承认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无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开发能力,还是市场开拓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都还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特别是韩国,只有找准差距,对标追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真正促进科学发展。9 N8 e6 h. P6 U  ^4 I; s5 `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一批海工制造企业迅速崛起,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并已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海工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海工装备还被纳人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从市场方面来看,我国自身的海工需求较大,这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劳动力、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我国海工制造业不比韩国、新加坡等差,按照产业转移规律,我国有望成为下一个海工制造转人地。对此,与会者相信,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优势,只要坚持努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将很快拉近与新加坡的差距,并有望后来居上,同时将加快追赶韩国的步伐。
) U  G: t2 ?9 [; V- ?% h+ c* Y创新机制,创新理念& h; X2 x/ H  c& r' i/ D6 C+ S
中国海工缺少的是什么?与会者认为,缺的是人才、技术和管理,同时由于营销理念的落后,导致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在“圈外”徘徊。
. ?9 J  ?0 R; z6 O, G2 s! [9 d“中国海工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队伍。”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军在发言中谈到,“制度和队伍建设,对海工发展很重要。”我国接单量远远赶不上韩国,亚须全方位引进和培养人才以加快提升我国海工设计、建造与管理能力。目前在很多企业的海工施工队伍中,劳务工依然是主力,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海工需求,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总包能力不强,成本优势不明显,因此,当前企业鱼须改变现状,建立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 A! [( T. O1 a$ T“只有做到国际化,才能进人国际化的圈子”。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吴靖表示。用国际化的眼光来看,我国承接的海工订单相对低端,原因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缺乏国际营销的理念。该公司副总经理罗为民也指出,我国海工接单难,原因不在装备、资源,而在于营销观念和方式方法上未能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如在优势品牌的推介方面,很多企业仍然固守传统的造船文化与“粗犷’,的宣传理念,这与韩国、新加坡企业细致周密的营销方式和效果相比,难免相形见细。从接单情况看,相对高端产品基本上被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知名企业斩获,这些订单很少投放到中国。2 W. L# g2 b& ]& s
对此,专家表示,我们不仅要从经营模式、生产管理模式上加以变革,迅速改变传统的造船管理模式,加强项目管理并建立灵活、快速的反应机制,同时还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做到从理念上、文化上与国际接轨,让客户认可,获取进人国际海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并积极在细分市场中打响中国的海工品牌。; S5 j: i& l* B: C& _3 [6 H
重视研发,提升能力: g3 i- Z/ ?  @0 i4 j! ?  q- A1 `
“海工行业战略目标远大,海工总包是‘交钥匙工程’,我们应站在产业链的布局上实现前后延伸。’,中国船级社杨清峡认为,提升我国海工能力,技术是核心问题,人才队伍是关键。要从人才、技术标准方面进行总体的战略性研究,并配套建立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包括建造过程和配套产品等。此外,在产品的前瞻设计上,还应充分考虑海况、天气和作业条件等,特别是应从包括勘探开发的前期工作到海工设施建造完成后的后续服务能力上加以全面考虑。
+ D' D2 Y8 d: t- b" w' d8 c1 |6 b% {2 L3 `, L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总工程师李小平对此持赞同态度,他认为在深海环境下,不同海况提出了不同的设备要求,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应注重将研发延伸至前端,如油田勘探。之后的重点则应包括工程设计,如平台运输、油品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维修、加工等。李小平强调,目前我国海工企业大都处于承接分包合同的阶段.主要进行后期设计,前期介人很少不了解国外船东的要求,如果了解不够,就难以介人这一行业。因此必须加强对外合作,联合研发,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并通过批量化的建造形成自身品牌影响力。
) r  b" M0 B6 k$ g+ o' O精诚合作,形成合力4 ]+ v( M% P  B# J) F
整体实力不强,没有形成明细分工,在国际舞台的展示和推介上缺乏总体规划,企业间合作不足,大都是单打独斗,是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问题。目前,我国海工企业在面对海外主要竞争对手时,企业之间应少有恶性竞争,多有协调合作,甚至政府应举全国之力支持几个企业发展,从装备制造到油服领域甚至工程领域,打造产业链,积极向上下游领域拓展,全面发展全系列的海工产品。0 e& l6 Y$ m' d$ ]) n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旦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上,我们更应注重总体的品牌推介。”“成功的海工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要专注一些,瞄准细分市场,以专业化加强竞争力,同时也会减少恶性竞争。”这是本次座谈会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单是一个企业,面对的是与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孤军作战,难有胜算。对此,行业内应团结起来,精诚合作,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蛋糕做大,并积极构建产业链体系,联手打开国际市场,加速推进全球海工产业向中国转移。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olian
活跃在2022-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