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x+ n: w* s4 ?5 H9 U; f
2008年,为适应江苏省沿海大开发,更好地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洋院)应运而生。
s0 G" _+ E( Z9 i# N W( @ 十年栉风沐雨,成就美丽蝶变;
; C( S0 b/ @$ J+ k$ Q 十年春花秋实,收获硕果累累。 + q" e6 Q' @' u' @
十年来,海洋院通过应时而变、创新融合,在危机中求发展,三次弯道超车,成为综合性科研生产机构,实现不断发展壮大,产值从零到过亿的华丽转身,成功实现升级转型,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生态服务民生新路子。 . O2 j4 B* @% l& p1 o
攻
# U' h' c: U# c+ P) b% ^ D7 m 攻坚克难,寻找机遇,砥砺前行
0 L& J( k1 p+ J0 V# Q: G' c3 v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时,海洋院已因时就势,配齐了人才队伍和仪器设备。然而,尽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已经部署,但是相关政策引导下的社会需求尚未释放,海洋地质领域的工作一片空白。为了“生存”,海洋院及时转变思路,积极寻找机遇,把握住当时矿产地质工作的黄金时期,将大量技术人员转移至陆地矿产地质调查领域,所得成果哺以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进而保留海洋地质骨干力量。
4 ^! j3 Z4 c" i ■为了确保矿产地质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全体干部职工不畏劳累加班加点、忘我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承建中,天山凛冽寒风、皑皑白雪阻挡不住海洋人的脚步……海洋院人充分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精神和“艰苦奋斗,同心超越”的信念,顺利度过了生存危机。
5 J; f% m3 i- g8 ` ◎五月天山雪——新疆矿产地质项目
6 }& @; P! _9 l$ h$ O% i 拓 ! H- o! D7 n! a! D
海上拓荒,硕果累累,名声渐起
5 g: `) O+ k7 k0 I* [ 善弈者谋势而致远
6 I9 g0 T+ O m% R3 p1 S ■在江苏省尚未全面开展相关海洋地质调查项目之前,海洋院先人一步,主动谋划立项,率先走访沿海三市,主动了解对接地方需求,并与沿海三市政府签订了联合实施江苏沿海三维地质调查的协议,编写了《江苏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总体设计书。
' X( J' t7 n8 @- C. N ■2010年6年,海洋院承接局地质科研项目《连云港徐圩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示范专项》,并以此项目为基础,随后申请了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江苏潮间带)”等一系列相关地质调查公益性项目、地勘基金、海洋地质市场项目等,为江苏沿海海洋地质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 d5 ?: W+ k1 N& B4 } 需求至上,注重应用 4 G9 _" l- P9 l$ k6 h9 l
■海洋院之所以在短短十年内异军突起,是因为海洋院积极将技术数据转化实际应用,在承担众多公益性项目的同时,在江苏沿海市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各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切实服务。 ! G) k6 _" [1 v [. d5 p
■海洋院积极将技术数据转化实际应用:盐城“大丰港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因缺乏航道稳定性资料未获得国家发改委获批,结合此需求,海洋院开展了“盐城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项目”,相关成果促使了该工程的获批。“南通陆海统筹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南通市海洋局“南通海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2 `8 m6 }. p( j, `7 |
■通过构建沿海“数字海岸带地质”平台,建设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体系,海洋院使成果真正服务政府决策管理。同时,为主动对接我省生态环保新需求,海洋院积极调整,以环境为先,注重修复,注重监测,导入信息化,服务江苏蓝色海洋、智慧海洋建设。 6 k: U. K6 h" K3 I
■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中央资金+省地勘基金+地方财政或企业自筹配套”的地质工作新模式,形成了需求导向下的地方全流程参与的工作方式。
{% {& B! ]5 B( c 实力提升,成果颇丰
/ e N4 g, e4 f0 ?6 g) b0 h ■随着沿海大开发逐渐走向深入,海洋院通过外谋合作、内修内功,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实现回归。 ! f( P$ n/ G& ~
2018年,被授予 ' Y9 g- j' Q/ |/ X8 Q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m. w" D: x; {* X/ p; M
国家级或省级公益性项目 50 多项 ; j/ i. U. j5 b }; p# V, e4 B* s
科研项目 20 多项
2 D* k, Y5 T, d 海岸带调查评价市场项目 100 多项 # a6 c5 T V2 S" n6 q
申请专利 30 项 获批专利 14 项 * {' [, Q: u; I4 q! @3 `2 T
自2010年起,陆续获批科研平台 7 个
# e0 A0 G' ?2 c3 z, c" s 省部级海洋地质科研平台
( B- J# V& d: ]6 d/ w. H3 A 1 " R* C9 j' E% Z- u6 j. G) _& |0 Z
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 # c8 O. ?$ w' }# F' p% Q
2
; e3 Q( K z- U2 r% N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 j% h2 _- B5 E7 D! R3 A 3
! ^% V! P# \: _# e; o& T; `0 Y 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江苏南通野外基地 ! P& ], W# o5 q2 `
4 ! j1 i0 }$ o+ c' u. X% Q2 u
省地质学会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
6 b% K# n" x8 K) u) n/ j" w 省部级科研平台
7 n( e. y, M8 ^ `6 F 1
* `. b2 T( D! N! a1 m+ i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研究院中心”
; r2 Q+ E7 C% @% n 2 % m7 [- m, }9 S8 Z0 A/ Q
江苏省尾矿利用及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6 S1 d1 Q4 m @; C& r 市级科研平台 2 \* L2 t8 @' ?0 I* B
1 9 [. \' ] x8 i- i, t
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6 O- h* x+ r+ ~ 全省唯一拥有海洋地质调查甲级、海洋测绘甲级、海洋工程勘察乙级三位一体资质的地勘单位;
* P& e0 r4 m5 m4 h( h 拥有江苏省内第一艘专业海洋科研调查船——“苏海研1”; 3 `! p6 V5 P# k/ @8 J% l) Q! t t
江苏省内一家最有实力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单位。 : s) ^" O3 [8 Q5 S# M5 h; c
数据截止时间:2018年12月 % S! P/ [! S1 [
◎海洋船——苏海研1 0 G. K! o9 \( `; e% J, t0 K+ m7 A/ I
新 6 V1 o7 u& e! g. ^; {4 u
顺势而为 拓展版图 / z9 _3 B) G7 s/ ?9 F* _) X, X- u
改革创新 产业升级 4 Y& X# C+ S4 ~) `) R$ {
■2014年,地环公司并入海洋院,整合后的海洋院进一步加快产业优化拓展延伸的步伐,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创新供给侧改革,将新产业开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拓展水工环地质调查、矿山环境治理领域业务。
* F- f* ]; R1 O/ k8 y& d- z ■瞄准水工环地质领域的潜在市场后,海洋院深入了解地方需求,先后成功申报并顺利组织开展了江苏1:5万盐城幅引水沟幅环境地质调查、江苏潮间带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示范)等大量水工环项目,开启了地质调查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大力开拓地下水监测领域市场,承接了水利部多个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在矿山环境治理领域承担了圌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多个项目。
& I4 _1 f# I$ S" C/ h7 [0 b ◎现场讨论 8 {7 i' J2 ~% y) l& p5 o: l
深耕环境监测修复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实力全面提升
+ B; |0 w2 X) n- C+ f/ N 海洋院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变化,进一步将发展重点向环境、生态领域转移。为配合业务领域的拓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更新仪器设备,专注于技术实力的提升。 ! i/ c; _+ d. a' G- ?
2017年,海洋院顺利完成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作为南京市环保局技术支撑单位,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和修复工程验收评估,成为政府在土壤污染防治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a" s2 p6 t! `* n. b3 q! ]. z
同年,海洋院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筛选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具备检测资格的233家实验室之一。 1 E# j" l* l; W; j( R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研究院中心”也于2018年9月成功获批,进一步增强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方面的创新科研实力。 , ?2 r6 C3 v8 K# x' @7 ?7 g) \0 f* g5 K
海洋院加强修复手段、改良试剂的创新研究,研发成功一整套针对锌、铅、铬、镉、砷等重金属修复的综合型整治方案,并在多个项目取得成功应用。
X2 ]& j# B3 Z, b% g7 l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 B$ o4 A# G" Y n
依托前期地热资源调查勘探的工作基础,海洋院在地热资源开发和后续服务,特别是地热水水处理、地热井回灌、地热梯级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地热资源从调查、施工、配套建设服务、废水零排放的全生命周期工作。 * h5 b* f" @+ C% ?; e
创新专业融合调查方法,传统地质向服务型地质转型 ( O0 H, i T5 y( m6 F; G
突破原有专业限制,加强系统思维,实现形成问题导向下的调查-治理-监测-修复-管理一站式工作服务,形成社会需求促地质工作,地质成果促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 H5 y7 r1 d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
. T# f) ^; z$ r8 C( J7 O ◎原观山化工园区区域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价项目Geoprobe土壤柱状样采集
5 j0 [$ q3 O5 m* ? ◎治理重金属菌种培养 6 y( D5 { \% d. y x/ [0 s
转
j4 Y! c1 W A" W 顶层设计,产业转型,实现突破 ' F/ c- N) b7 z9 H! I% r0 p" i+ X) a
■海洋院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业务结构的深度转变:从简单的、短期的项目取酬向占有资源、搭建平台、依托资源和平台长期盈利、复合型服务工作模式转变,形成盈利模式创新。
x3 [% D* x3 T3 Y+ @7 Y 2015 5 \! @6 t% P6 U/ z. V6 u7 K
海洋院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及标准研究”,通过技术服务换资源的方式,与通州湾示范区达成全面合作,改良项目面积近4000亩,获得土地开发使用权20年。
- G, s, ~1 Z$ S$ m7 K 2016 9 I l& ~% Q9 C# y3 [. T+ D9 V
海洋院通州湾盐碱地改良项目进展顺利,当年有500亩已经提前通过南通市农委组织的首轮专项验收,改良的地块盐度已经下降至0.3%的稳定水平并可控,同时多种农作物试种成功,改良工作成果得到业内外的高度评价。
( I W/ D1 w$ V& n2 g2 U 2017 9 k! u2 c0 k9 B& S* J1 O- T
海洋院顺利获批省级土地整治专项资金项目“如东县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开展实施的盐碱地改良整治土地面积已达近8000亩。还有近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正在跟踪和洽谈中。在盐碱地成功改良的基础上,海洋院又进行了耐盐水稻试种工作。当年试验当年成功,实际测产达340公斤,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多位省领导批示要求推广。 1 x& ~! ?6 q& O
2018
9 j% n3 X# l" m! t E8 h 实施的耐盐水稻种植改良项目亩产达1200.6斤,刷新了江苏滩涂耐盐水稻种植当年改良当年种植亩产实测最高产量记录,也是全国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最高产量。
! f: z" }. O' R' k2 ^ 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构建水稻种植试验科研平台,承担国家和江苏省耐盐水稻品种优选实验,不断提升在耐盐水稻品种优选领域的创新科研实力。 + d- `0 `5 [6 t4 K4 J7 F/ j
未来
. O: W6 N/ n7 g1 G5 ? 未来20-23年,海洋院将进一步打造滨海盐碱地改良科研示范基地,建成以生态、科技、旅游农业和科普基地为主题的现代化农业特色小镇,形成立体循环农业经济。海洋院旨在通过土壤改良和后续生态开发,探索一条沿海滩涂资源高效利用的矿地融合模式。
) X# _( k" }! U) [0 U, s* U9 \8 x ■海洋院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依托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吸引资源,顺应改革发展形势,形成技术→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改变了地勘单位传统的依托项目的短期的盈利模式,铸造了核心竞争力。
& x' w" i. E1 L0 T: M& g3 o( c ◎2018年秋天收割
# R7 j4 u; Q8 w% u+ [ ◎通州湾盐碱地改良
+ I# |( E5 W1 C* ]9 X5 T; s$ D 这十年,海洋院秣马厉兵砥砺前行 3 `# h7 \4 @- I( V9 P
这十年,海洋院优化改革强基固本
" v% W; { _0 b* a |4 D& ^ 这十年,海洋院迎难而上不断创新
3 w2 A) i: C% S& \0 q4 i 十年来,海洋院党委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支部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十年来,海洋院先后涌现出了50多名局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为职工群众树立了榜样,同时,连续多年荣获华东局先进单位称号,500多名职工先后荣获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F0 A) |7 ^+ {6 F4 Y 十年乘风破浪,十年阔步向前。这蕴含着海洋人的辛勤汗水,镌刻着海洋人的奋斗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洋院将勠力同心、风雨同舟,共同期待下一个更加美好的“金色十年”。 5 \, r2 r, i6 z$ E: k) F9 D
◎拍摄于海洋院十周年团队拓展培训
- K* V' N$ u9 v v2 G- I 供稿丨谢思聪
7 E: _5 n- o% D 编辑丨刘 荣 $ ?8 ~6 F* e2 \
5 C" M: {0 B5 b! I2 c$ E
) m- Q# C0 L/ u7 f1 x9 \' ^; u% i
% o& G7 s) P( O; k7 U/ Q
4 }# l: s. q. y( t5 a8 _6 R.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