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4 G0 i: E
中新社马尼拉6月5日电 题:东亚海理事会荣誉主席蔡程瑛:厦门海洋生态治理为全球提供典范 . g# ]* k) c2 r* }$ F+ }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 W# g! w$ I! z! Z0 `1 L) \6 G+ @
“厦门海洋生态治理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岸带及海洋生态保护范例。”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理事会荣誉主席蔡程瑛(Chua Thia-Eng)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 ^" k, K) U% k8 T0 e' H6 k
5 M# Q. i* P4 I7 S% n4 @ 2024年1月23日,年轻人漫步在厦门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的沙滩上。(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4 i; @* a) O' t& g: G8 z' W$ ~+ L, ^9 Q 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提供资金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负责实施、总部设在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DENR)的区域组织,专注于东亚和东南亚海岸带和海洋生态治理。该组织于1994年设立,最早被称作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 1 M+ s$ S2 b7 ]" |2 S; l9 F
1993年,蔡程瑛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为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寻找示范点。当时,他希望找到一座“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海岸城市”。考虑到菲律宾和中国福建省隔海相望的地理位置,蔡程瑛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厦门。 ; \& { @+ Y& c# m
“那时,采砂、人工造田等活动对厦门海岸线的破坏很大,岸边的红树林遭到大量砍伐,海面上还漂浮着生活垃圾。”蔡程瑛回忆道,第一次到厦门实地考察,他就选定这座城市作为试点。“许多国家的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过和厦门同样的问题。”蔡程瑛希望把厦门打造成“一个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管理的范例”,并在其他国家的沿海城市进行推广。 : r, u) T4 t5 ~! z
1994年,厦门正式加入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项目,开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国际示范工作。今年是厦门加入该项目30周年,如今的厦门已焕然一新。
. L0 z# V( f; {: D& |1 C2 g 2023年,再次到访厦门,蔡程瑛看到,红树林已在这座城市的海湾湿地筑起生态屏障,筼筜湖从“臭水沟”变身“绿色明珠”,老年人清晨在城市公园里练习太极,年轻人在滨海浪漫线上悠闲散步...整座城市展现出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2 L2 B" U+ _" U6 ~1 x
' N; B4 a E' |1 D9 p
2020年8月24日,航拍厦门筼筜湖。(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4 z7 F9 Z$ X; d
“厦门地方政府在这一转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蔡程瑛强调,只有地方政府真正意识到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将这项在当时“费力不讨好”的事业坚持到底。“最初我向厦门提出合作意向时,市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并在后续实施阶段给予全方位支持。”蔡程瑛也提到,在其参与的一些治理失败案例中,地方政府的消极态度是失败主因。
" P+ q3 X4 k& ^/ R& X8 B 除政府主导外,蔡程瑛总结的“厦门模式”内容还包括综合管理、因地制宜、科技支撑和民众参与,而该模式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他特别指出,综合管理是该模式的创新之处。“这种多个政府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的方式,在海洋生态治理中颇具先例意义。这种方式到现在还行得通,并被很多国家借鉴。”蔡程瑛介绍,新加坡和越南岘港的海岸带治理就参照该模式,并取得一定成功。
6 p2 T( l# `7 ^0 E% r% b; X/ d) D" v 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蔡程瑛也看好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前景。他认为,厦门在过去三十年积累的海岸带和海洋生态治理的经验、技术和人才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迫切需要的。“厦门的成功故事不仅是一次海岸带及海洋生态治理的胜利,也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蔡程瑛说。(完)
( e6 ]$ L- q# ^& N" N1 h/ i, h; P t3 q
' E+ T% I0 v& J1 R
3 r# h$ Y: k6 v( F. J/ R A, w-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