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F/ {8 y8 f) W# p0 _) n9 N& @& a. r 近日,首个走进校园的海洋科普馆在杭州文三教育集团文宣小学正式开馆。据悉,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于1月3日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海洋主题校园科普飞地项目的成功落地正是对于文件精神的迅速回应,具有前瞻性、时代性。
) H5 X$ s/ G1 ^7 E1 i 随着海洋科普馆正式开馆,“无限∞蓝计划”海洋科普活动也会在后续同步开展,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将持续推进科学家进校园,在探索中知行合一,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以及科技报国的理想。 7 q# G9 x' q+ w/ c4 ]
跨界融合共育 . c# T0 {/ h/ K ^4 g6 Z
“未来科学家”
6 b- N) B$ z$ v6 R" b 走近这座“教室门口”的海洋科普馆,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大海的声声呼唤。只见长长的校园廊道通过声光电完美融合“幻化”出波光粼粼的蓝色海底,奉献了唯美的视觉盛宴,让穿行其间的学生宛若在海底漫游。 2 E% G1 v* [9 H7 M) H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全省首个海洋主题的校园科普飞地,浙江省海洋科学院以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为切入视角,以科普“飞地”项目建设为样本,努力探索“科技+教育”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新路径,通过场馆共建、教材开发、课程开设,创新海洋科学知识传播链,助力形成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高质量赋能教育共富,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 Z4 O3 S( s; W; \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实景化+课程化+实践化+浸润式”相结合的“科普进校园”新模式,在教育中做海洋,在海洋中做教育,探索出了“科技+教育”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 v1 i9 { g4 s! b3 y2 T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持续赋能海洋科普走进校园、扎根校园,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还从科普教育全生态链着手,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等资源优势,推动科普人才跨界,建设一支海洋教育项目化团队;另一方面,深化“科普进校园”,开发文三海洋系列校本课程,编写海洋科普图书…… - G7 m# u1 b9 W* O8 x, I5 H2 W$ T3 f
漫漫征途,海洋科普馆的开馆还只是一个起步。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还将大力开展专项指导打造需求型科普大篷车,借助科研院所与学校的双向奔赴,进一步盘活资源,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共惠的新样态,主动作为助力校园科普推陈出新,让科技之光点亮学校。
( [0 E7 V0 U% d$ k, y 多措并举
; f. o3 {3 Y! L5 T" B5 T* D+ v6 W; S 助力教育服务公益行 2 [6 `, h! a0 t" F& `
科学教育,无远弗届。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大力发展乡村科学教育,积极搭建平台,建立城乡科学教育联盟,开展“山海连心 科学牵手”科学精神进乡村学校等科普活动,通过“场馆建设+科普软件开发+编制团标+绘本+桌游+科学家讲座”的系列举措,打造海洋科普“样板间”,赋能教育共富走向现实。
& W1 y7 ^$ W# V8 x, v5 }# X. L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海洋里的贝壳都长什么样吗?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老师手上拿的贝壳叫什么名字呀?” 在小朋友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的老师从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入手,启发大家积极思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海洋生物知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神秘的海洋贝类世界。 7 L* G8 D! z3 C' {3 S
这是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组织的科普教育走进洞头乡村小学公益活动上的一幕。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素养,为其未来的科学家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 _6 P# |2 r% T7 C; G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优化科普进校园活动,创新精品课程进校园模式,在以往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邀请高校的海洋专家、海洋科研工作者、海洋“科普飞地”场馆工作人员、海洋科普类大伽组成“海洋科普讲师天团”,并打造特色海洋科普课程系列IP,让更多高层次科研工作者走进校园,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满足供给端、需求端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 A8 Q9 @7 F5 ?# M! W 开启科教融合新篇章,点亮孩子的科创梦想。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将继续砥砺前行,积极开展院校合作,在内容、形式、传播上推陈出新,多措并举助力教育服务公益行,实现科教融合,为培养我省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求知与兴趣拓宽途径,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助力建设海洋强省贡献力量,为新时代大科普理念的实践提供样板。 4 R- F6 {) T+ m1 U5 m9 a( t/ f+ v
来源:浙江日报 - W' B* W) P( @. Y# M" Y
# R$ K0 V6 m) M6 g: p
( H! e& V0 g: Q+ m- \. B f5 u3 ?" |5 Q: V" E8 z G
+ |9 @1 Z2 Y% o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