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o& l# L- n# [% K w 绿苇红滩,群鸟翔集,河海相拥,织就五彩锦缎。
& m9 @# G3 A- _0 i
q Z4 f/ N$ P2 P! W, h 今年入秋以来,锦州市大小凌河口湿地滩涂上大片的碱蓬草染上了火红色,“中国红”徐徐铺展,“蓝海湾”渐入眼帘。极目远眺,如熊熊烈火,似浓浓晚霞,绚丽斑斓,蔚为壮观。 * v, a7 F7 ~# i
9 Y; b4 x. e% V+ [' R: z1 @9 K& C 美丽的红海滩一经展现,便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竞相点赞。而在这壮丽景色的背后,是辽宁省及锦州市为深入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4 J, _! Y! G1 ?
大小凌河口两侧原为芦苇和碱蓬草交替出现的滨海湿地。前些年,随着区域围海养殖的大规模发展,这些湿地被养殖围堰占用,割裂了河口的天然潮沟,导致滨海湿地海水交换受阻,盐沼植被逐渐退化,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 X0 Y. Q2 S" N0 B( `: J8 f' y: q( C
) C0 e v3 R0 K* I
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作为2022年辽宁省唯一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绿满辽宁”重点工程之一,锦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从去年8月开始实施,于今年6月全部结束,共完成海岸带整治修复约1562公顷、海岸线整治修复7.62千米,退养还湿面积约1160公顷,修复潮沟14.1千米。通过退养还湿、植被种植、潮沟修复等工程,在大小凌河口之间打造红滩、绿苇、水清、候鸟栖息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 o$ b$ P& Y* K3 v" N
近年来,锦州市不断加大湿地、沿海滩涂等保护力度,使得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极大地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大片浅海滩涂湿地逐渐形成了河、海、草、鸟相依相存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红毯”“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
( x3 W& `7 ~9 A+ t( M6 T5 c6 T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供的信息,他们曾在大凌河口生态湿地一天内观察到30多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黄胸鹀、黑嘴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杓鹬、白腰杓鹬、小天鹅、白腹鹞、白尾鹞等,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显著。
( {, P; ^0 e3 | 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告诉记者,时隔多年,野生丹顶鹤重新选择在锦州湿地自然繁殖,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锦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有300余种候鸟选择在大小凌河口湿地繁殖,令人欣喜。
8 E* f0 P+ \# T9 c$ ~. C 滩涂红了,芦苇绿了,鸟儿来了,百姓乐了。
8 ?$ n. Q Q" s% T 渔民杨凯在大小凌河口附近打渔已经30多年了,对当地海况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管理都十分到位,为他们带来的利益有目共睹。
5 O) }1 K; J/ N" m7 y% }" K' T4 E" T 锦州市民陈旭每到周末都要到红海滩玩上一圈儿。她对记者说:“看着海滩颜色一天天变红,面积一天天变大,环境一天天变好,作为锦州人,能观赏到如此美景,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傲。我们要守护好这片湿地,让子孙后代都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鸟类数量、种类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锦州将进一步恢复滨海滩涂湿地和自然海岸线,提升海洋资源环境质量及生态价值,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海湾”。& i" g: J2 w/ @9 Z: |! C
7 D3 U8 q( Z! ~, p8 |6 N' Y. o2 J 记者|记者侯树河 马洪波 鲁暘暘编辑|侯树河
3 _! c0 K! b4 `; T0 |; e( z% d6 V
* F6 d1 @1 F4 W" H) a8 C( d
( S a: z- W! K5 I0 R/ P" i0 d3 [/ n$ _. s
" @& g' Z4 K7 \# G/ z'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