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海洋中的“沙漠”,不仅是航天器的坟场,也是生命的禁区 - 海洋微生物生态学

[复制链接]
4 E2 S% S5 X5 i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宽广的大洋,幅员辽阔,达到了1.8亿平方公里。

- X6 }. _$ s( R' A3 K5 m

3 ^' N% g( ~, i" @

在这片广袤的蔚蓝世界里,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其中,位于南太平洋的一片面积达3700万平方公里(1400万平方英里)的区域,更是让人类始终难以企及。这片区域的面积,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加在一起还要大,隐藏的秘密也更多。它,就是南太平洋环流区(South Pacific Gyre,SPG)。

0 w) n' M8 C) t# x9 U

在南太平洋环流区的中心,西经123°23.6′,南纬 48°52.6′的位置,就是所谓的尼莫点(Point Nemo)。Nemo在拉丁语中是没有人的意思,人们之所以给它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借此描述它多么孤独。以尼莫点为中心,我们可以画一个半径达2688千米的圆,并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块陆地会被画进这个圆里。甚至有人说:距离尼莫点最近的人类,大概在位于地表以上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中的宇航员。

/ s' R( {; ]8 D0 o: G3 C2 B" O( D) i5 T

4 @! Q4 s8 ~! A* X4 y( C, p

(图片说明:尼莫点位置示意图)

. {) P; j# n, Y' ^3 A! Y

正是由于这里远离陆地,它也成为了天然的航天器墓场。当人类的航天器结束任务,准备回到地球并且不需要再次使用的时候,它们就会在人类的控制下坠毁于这片海域,从此销声匿迹。比如我国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就是受控坠毁于这里的。当你真的了解南太平洋环流区就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航天器的坟场,还有更多让你感到了无生机的因素。

. P, a6 s& i- t* m

由于距离陆地遥远,所以这里缺少从陆地冲刷到海洋里的有机物;另外,南太平洋环流在外围的包裹阻止了外部海水将营养带进来。因此,地球上五大跨海洋流系统中最大的、占据全球海洋面积1/10的南太平洋环流,反而变成了人迹罕至、了无生机的“海洋沙漠”。

! p% r+ \/ O: [/ N- k/ R2 A

: P, y" X$ ?8 }

不过,即使是火山口、永冻土尚且有生命存在,何况是一片海洋。实际上,在南太平洋环流区,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些生物。

3 e0 F6 e( v0 D" p

由于海域面积极大、距离陆地遥远,因此人类很少前去探索这片神秘的海域。不过,国外的科学家依然被它深深地吸引,并且亲自前往这片海域,向我们展示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7 J! A' N) w f

这组科学家来自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他们乘坐德国FS Sonne号科考船从智利出发,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海上漂流了六周的时间,最终经历了7000公里(4350英里)的航行后抵达新西兰。在此期间,他们途径南太平洋环流区,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考察。

) W( Q! p+ D! l& u

' n' k1 C1 L* O6 X& O# m7 H

(图片说明: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科学家乘坐FS Sonne号科考船从智利到新西兰的路线)

7 e$ N/ \, ]6 g$ d- g

在进入南太平洋环流海域后,科学家们利用最新开发的分析系统,对20至5,000米(65英尺至16,400英尺)的深度范围进行了微生物群落采样。在仅仅35个小时内,科学家就对这片海域的有机样品进行了测序和鉴定。

, k" v/ r1 J/ n6 e! ]

微生物生态学家伯恩哈德·富克斯(Bernhard Fuchs)是本次研究团队中的一员,他在2019年7月时对外介绍过这一次的研究:“我们发现,南太平洋表面海域的细胞数量比大西洋环流要少1/3,这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讶。这大概是人类所测量过的大洋表面最低的细胞数量了。”

! h9 q0 s9 }' n2 E2 H8 c% Z4 \8 A

事实证明,这里真的是海洋中的荒漠。

% Z+ m5 a8 n4 W) `

! F# X, O; K0 t7 X0 s1 y( H

在这些被科研人员发现的微生物中,20个主要的细菌支系占到了其中的大多数。实际上,这些微生物中大多数都是科研人员以前在其他环流中见到过的,比如SAR11、SAR116、SAR86、原绿球藻等。尽管整体上看起来有些贫瘠,但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南太平洋环流区似乎也并无特殊之处。

! J" F! n% e7 j( z2 K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名为AEGEAN-169的种群在不同海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在以往,科学家们只在500米深的海域发现过它们,但是来到南太平洋环流区,它们竟然来到了海洋表面。

. z2 Q8 B- C% x) [! h

/ r0 g$ S" d$ O

该团队的研究者之一、微生物学家格里塔·莱因特耶斯(Greta Reintjes)告诉我们,这意味着这些生物具有“一种有趣的适应性,让自己能够在这种生物生产力低下、阳光照射匮乏的海域寻找到一片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这也是他们未来将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6 \4 E$ p* e# u+ v- T

不论怎样,这一次的研究印证了之前的理论,南太平洋环流区的确是一个对生物来说非常不友好的区域。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它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然而却是个没有生机的桃源。这里与世隔绝、而且非常贫瘠,即使对于那些对营养要求没有那么高、能够生存于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来说,它的环境依然显得比较苛刻。

5 S# M$ Z! c9 P! G

# R+ c) P" M& h& f

不过,科学家们总是能够看到事情另一面。他们指出:虽然南太平洋环流区恐怕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要背负着海洋沙漠的名声,但和被雾霾笼罩的城市、被塑料污染的南极来说,这也是地球上难得的一片纯净的海洋了!

6 Q) ?/ Q% m( z( c* W+ ?* R: W1 b ) Q- y9 S' U. B+ {$ g& {4 d ; o0 \! S5 ?5 D( H # W1 P- P/ ], y8 V0 ^# ]8 k% S3 P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魏辉兵
活跃在半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