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新中国建设了第一个海洋波浪观测站——小麦岛海洋站。 早在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就在青岛成立了海洋生物研究室,但当时有关海洋水文科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没有观测点,调查和观测的项目也很少,特别是对具有破坏力的海浪,没有进行过观测。这使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特别着急,后来他专程来到青岛,与海军航保部门联系,商讨建立海洋波浪观测站的事宜,得到海军航保部门的积极配合。赵九章还亲自对青岛周边的海岸地形进行考察,最后选定了小麦岛作为海洋波浪观测站的站址。
1953年,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小岛上,新中国第一座海浪观测站正式建成。刚建成的海浪观测站,设备比较简单,仅有的仪器设备是测波杆和罗盘,需要目测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和周期。 国家海洋局成立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将小麦岛观测站移交海洋局管理。与其他海洋站类似,小麦岛海洋站也是从观测起步,而后将业务拓展到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实力逐步提升。该站负责南起董家口,北至田横镇约200海里海岸及相关海域的观测、监测和灾害巡视工作。 建站60多年的发展,小麦岛海洋站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海洋站水文气象自动化观测设备,实现了由手动到自动化的飞跃。从设计到最终成型推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装置都是在小麦岛海洋站现场实验调试的,为我国海洋观测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小麦岛海洋站形成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特质,和履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 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业务能力的升级,小麦岛海洋站承担的海洋观测任务也在不断增多。除了常规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他们还承担着海洋大气监测、GPS监测、海啸地震预警监测、太阳辐射通量监测、海水浴场及旅游度假区监测、气象雷达、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等众多监测任务,以及海洋公益性课题的相关任务。 新型观测仪器的引进,新的观测任务的增加,不断给小麦岛海洋站提出新的挑战。全站人员加强学习,接受培训,熟练掌握操作和观测技能,精心维护设备,确保数据质量。 2016年度监测时段内,小麦岛站共计完成绿潮陆岸巡视32次,派出监测人员62人次,总行程约1500公里,编写上报定点监测报告47份。2017年上半年,海啸地震预警监测中,经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统计,该站获取的数据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
, t+ L& I" \ ~/ x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