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学通报》2010年第一期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南海珊瑚灰度记录中反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信息”,该研究工作由南海海洋王东晓气候研究团队与孙东怀珊瑚记录团队协作完成。1 i! m% M, V: F- j
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增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标志。生长热带海洋珊瑚包含很好的气候记录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变化影响的研究中。过去的珊瑚古气候研究主要是分析珊瑚骨骼化学元素同位素或地球化学的代用指标,大都只能重构一种环境与气候变量信息。比较而言,珊瑚生长密度带能综合反映珊瑚的生长环境状况,且更容易测量。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增暖的背景下影响着珊瑚生长密度带的长期变化趋势,南海热带海洋珊瑚生长密度带的研究表明,南海珊瑚生长密度带能够揭示出近200年以来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历史。 # M7 e# n0 k5 l. W; Q! h: e 研究团队分析了南海西北部珊瑚生长带的长期趋势变化,珊瑚生长带资料提供了综合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研究表明,近两个世纪南海西北部珊瑚年平均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吻合。在19世纪末之前,二者长期变化趋势都很微弱;之后二者的趋势变化非常显著,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珊瑚记录的结束日期)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末,珊瑚密度表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南海北部珊瑚密度的年变化趋势能够揭示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这一结果与其他地区器测以及其他代用气候记录的结果一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基于珊瑚生长带的代用指标来重构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资料。 9 g4 D5 R i$ a2 u! B. d f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 青岛市气象局承担,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