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8 C: q1 G8 f5 r' o h# {8 P 原标题:江小林 | 探索构建全民海洋教育体系
7 {' R U8 n' `* u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环保教育、生态教育、海洋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不断涌现,促进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觉醒,乃至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省思。海洋教育正是在海洋问题不断出现、海洋意识不断觉醒及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海洋教育分为专门性海洋科学课程与普通海洋科学教育,前者偏重海洋科学研究与专门的海事教育,后者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海洋素养能力,并落实于中、小学教育当中。以教育的手段激发人们的海洋意识,重构人们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人海和谐发展的关键。
( @: j+ s1 G6 q* \: `1 h# U M 纵观西方大国发展历程,无不把走向海洋作为国家战略,追求海洋利益最大化。当前,我国主权、安全、发展等利益日趋重合,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地位日益显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的故事,打好“郑和大航海”和平牌,将有助于澄清和消弭对中国“强而必霸”的误解。
0 B+ ]/ s7 } ?5 r, b" x& ~# { 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教育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海洋教育应成为国家海洋战略格局中的优先发展部分。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展海洋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教人们正确感受、认识、利用及保护海洋。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海洋教育体系建设,走出一条不同于海洋霸权国家的新型海洋教育之路,意义非凡。 3 ^' y6 c. ~2 e+ u" ?
中国的海洋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发展迅速的地方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广袤的西部及内陆地区甚至是空白地带,亟须构建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大力支持和全民积极参与的海洋教育体系。21世纪是海洋世纪,坚持陆海统筹,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提升全民海洋素养,培养国民海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大势所趋,更是战略需要。基于教育科学视角,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探索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全民海洋教育体系。
o+ }8 n P, ~( w! f3 x# t J 一是基于时间维度开展。鉴于我国国民海洋意识较为薄弱,海洋素养整体不高的现状,应将海洋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涵盖所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阶段。当前,除了中小学的海洋教育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严重失衡以外,对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三个年龄层次和群体的海洋教育也不够。针对不同阶段,教育应根据受众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如对儿童应开展贴近生活、亲近自然海洋的建构性海洋教育;对中学生应开展青少年海洋价值观和海洋基础知识体系建构;对大学生应在综合性高校和涉海高校开展除专业海洋教育之外的通识海洋教育,促进海洋意识和素养、情感和态度、海洋强国观和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成人海洋教育则是正规教育阶段的延续和补充,可以改善既往教育体系中海洋教育缺失的现状,提高全民海洋素养。
2 K8 C2 \. J! M, Z5 O& x 二是基于空间维度开展。全民海洋教育应渗透于学校、家庭及社区教育之中。我国现有的海洋教育在教育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学校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在家庭和社区层面开展情况相对较差。家庭教育层面,家长更注重所谓的“成才”教育,而对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维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海洋教育宏观层面缺乏关注。社区教育层面,仅有一些公众海洋环保宣传教育,还未形成广泛的动员,更未形成公民的内化行为和自觉行动。实施全民海洋教育,除了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也要加入其中,形成广泛动员,协作参与,共同推进。 ' t, \. ~% Z2 H$ d: S" W) u
三是基于形式维度开展。就海洋教育的组织形式而言,可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实操层面又分为课堂和非课堂两种。正规海洋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海洋教育,大多以课堂形式开展,具有学科教育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系统传授海洋知识与技能。就教育形式而言,课堂海洋教育可分为渗透式、课程式和实践活动式三种模式。目前高校专业海洋教育和非专业海洋教育大多采用跨学科或单一学科模式的典型课程式海洋教育。而在中小学阶段,渗透式海洋教育是国内外广为推崇的一种形式,以多学科模式开展,在自然、地理、历史、公民、科学、生物等学科教育中实施。实践活动式海洋教育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活动、户外拓展、主题教育、博物馆海洋馆体验、实验以及游戏等,实现教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非正规海洋教育主要通过成人、家庭和社区及各类培训、宣传教育来完成,多为非课堂形式,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目前,非正规海洋教育的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各方配合方能有效推动。 8 s5 H' w1 M- M R: k; W& @
海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于国家长远利益,把握海洋事业发展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各类学校、科普基地、公共传媒等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育部门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培养青少年海洋意识与海洋素养,使其树立对海洋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宣传部门应加大对海洋的宣传力度,丰富国民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明,弘扬海洋文化,广泛宣传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升大众对海洋的认知程度,有效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全民海洋教育体系建设。 / U! O t' | J
- S4 A2 e& k# e& ? @2 | 作者:
2 ] s& C! `5 c# [/ t# N) _2 Y6 i( L 文:江小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基地研究员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2 O: k; U$ [( v7 g( E& {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 x. P9 _$ |$ g8 O; _/ a/ @0 s( w, V+ i, N/ c) L" k
责任编辑:
% r* b1 y7 \8 T8 y" ]0 H: I# h7 h9 e3 t }! Y! B" h5 ~0 Z. o/ v) w+ a
# z( j* R+ U2 ?5 _
/ |! i9 P. y" T; g5 ?9 O1 C2 d* E/ [*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