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j' ?3 X* t
' v/ b7 Z, l6 H4 g( W! E8 Z5 o
5 b( H$ r6 q4 t& K
今年以来,沧州市大力优化生态保护区、海洋发展区两大海洋功能区,统筹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空间,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同时,统筹推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产城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障临港产业用地用海需求,壮大海洋经济,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 w/ {; d& } e3 ^9 C) w# T& t
* |. w' T I. ?& Q' K 统筹陆海空间布局 9 h5 k& K& G- ~; t. K
打造临港蓝色经济核心区 ' U$ r( K4 @7 p& P/ s* y
6月13日,在黄骅港综合港区,来自唐山港京唐港区长达147米的“毅成2号”货船停靠在集装箱码头,高大的门机正在进行抓取集装箱作业。集装箱作业完成后,这艘船将驶向上海港。
$ @9 O" u+ T, I. x/ J 美丽的渤海湾畔,黄骅港正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 O8 @/ c0 ^. q2 B S 着眼统筹陆海空间布局,沧州市持续优化沿海地区空间保护与利用,全面统筹滨海地区的生态、城镇、港口、产业、交通等一体化发展,以渤海新区黄骅市为核心,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集聚,统筹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空间。
2 j9 n# Q0 ~# ^+ F 统筹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加快黄骅港转型升级,打造生态“绿色港口”,积极发展国际航运,健全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加速临港产业聚集,推动传统化工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科技渔业等产业发展,打造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 \7 E' {$ n3 U! a$ {. k2 T
打造临港蓝色经济核心区。依托黄骅港,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整合海洋经济产业园、渤海新区石化产业聚集区、临港物流产业园和黄骅港综合保税区的海洋经济要素,引导海洋产业集聚、拓展和联动。
# r, ?7 W" B1 M% H9 p' k4 Z 此外,推进港口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黄骅港航道等级,强化通航保障能力。推进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发展,鼓励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新增供水纳入地方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提升沿海重点区域供水保障能力。以近岸海域为重点,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实施。 5 j9 _$ T4 x0 Y4 f" B8 \
高效集约利用空间资源
0 R7 P) X. \7 k7 P 打造沧州特色“海洋牧场” ' E& |0 U0 h, m3 }- `
6月11日,海兴县小山乡蔡庄子村水产养殖户,正向养殖池内的南美白对虾虾苗投喂饲料,近6万亩养殖滩涂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 L! T6 F$ x# ? “我今年承包了2000亩滩涂,每亩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1.2万尾,预计每亩产虾150斤左右,新投放的虾苗今年8月份就可以供应市场。”蔡庄子村水产养殖户姜鸣浩说。 / Y) l" l' K* x
近年来,海兴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深挖对虾养殖潜力,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传统养殖逐渐转型为现代规模化养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
. F6 T. d/ g8 H( g 着眼促进陆海空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大力盘活临海产业园区用地。沧州市推进临海产业园区适度集中布局,以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等指标强化对园区规模的控制。同时,处置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推动低效产业用地“腾笼换鸟”,鼓励将僵尸企业、低效企业用地转型为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 : ] `9 ~1 H! s" p
统筹行业用海需求。保持现有海水养殖总规模基本稳定,重点保障围海养殖、开放式养殖、捕捞、渔业基础设施等用海需求。合理保障海洋油气、海洋电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产业用海。统筹配置交通运输用海,重点保障港口建设用海需求。鼓励相关产业兼容用海、融合发展,推动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利用。 ' x3 ~8 d7 y' x1 e
发展生态高效水产健康养殖。以沿海渔业为重点兼顾内陆渔业发展,围绕区域优势主导水产品,强基础、补短板、促创新,统筹推进特色水产高质量健康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发展高效型渔业产业;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南皮县发展休闲型渔业产业。
0 T6 s% N, s) O% v# A/ ^/ H1 U 打造沧州特色“海洋牧场”。推进沧州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建设,完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水产良种场和种质资源场。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持续开展近海渔业增殖放流。促进大宗贝类底播区形成规模,提升净化水域生态环境能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依法推进围海养殖,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严格按照规划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行使养殖海域使用权限。重点以南排河现代渔业产业园为中心,打造中国北方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交易基地、海洋水产良种“育繁推”示范基地。 ) {2 p/ D8 V, K( d- t7 [* ^
强化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 O5 q( d. L5 G8 |& @ s R
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 f* k- A: U) \, Z. m. g2 W" E
近日,在沧州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通过微地形整理、坡面生态化改造、滩面营造等针对性修复措施,恢复原生湿地面貌。 ( m2 N* i3 q& \9 j" v- Z; ~
从2023年开始,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展开。目前,项目已完成河道疏通15.5千米,退养还湿200公顷,生境改善3000公顷。 6 j6 o/ ]8 z* k- ?! }! J
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修复区域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珍稀程度均有明显提升。在今年春季鸟儿迁徙期间,上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集群归来,大量雁鸭类水禽在此栖息。今年以来,南大港湿地先后首次发现赤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棉凫以及牛背鹭,鸟类品种由268种增至271种。
9 Y, x0 _1 r& Q8 E+ I- v1 P2 P 沧州市大力强化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以海湾(湾区)为基础管理单元,沧州沿海划分为北部湾区和南部湾区2个湾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海湾全覆盖。 a# J" h2 T, S# K s: G; L+ s
强化陆海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海岸防护林,构建以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带组成的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实施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基干林带造林等工程,筑牢绿色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
- V) M! Z& o ? 恢复修复滨海湿地,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将重要滨海湿地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提升滨海湿地保护率。统筹区域和流域用水调度,建立稳定的补给水源,保障湿地生态用水。采取岸线整治、清淤疏浚、退养还湿等措施实施湿地生态恢复修复。 ! z8 v3 `6 X i
综合整治河口海湾,实施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增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廖家洼排干、南排河、新石碑河河道内及港航道清淤疏浚。 : Y) R' r9 W* `2 S [, m+ d
加强浅海生态养护。加强水生生物与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实施歧口湿地等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修复,促进生物资源恢复。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 C4 \9 ~7 r a) R2 y' R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候鸟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工作。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将制定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资源计划,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_& j0 T1 Q# F+ K- R 来源:河北日报
5 J! k1 M* b3 Z7 D* g& O 记者:戴绍志
2 N, `* t8 H6 Y: i) M/ w' L
6 S. F& W2 L. W. @( L- I
% N, {$ p/ ^ ~/ Z) o/ b; x D, { x+ ?1 r1 j' V+ M
, k5 [( q+ K# {8 S
+ J! D3 \# l/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