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海洋生态损害司法解释 全面保护“碧海银沙” - 海洋污染法规更新

[复制链接]
* F% H3 m k4 q6 r, R. q

为充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规范统一裁判尺度,全面加强海洋环境司法保护,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_; o: Z4 |7 _/ y1 T: H

《规定》明确,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由损害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根据其职能分工提起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 z) l( d. ^& Z

《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受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公告案件受理情况,如发现同一损害涉及不同区域或者不同部门,或者不同损害应由其他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索赔,可以书面告知其他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自发布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书面告知之日起七日内,对同一损害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1 s9 y. p% X2 i* A# _

《规定》明确,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请求造成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定责任者承担民事责任。

& n5 U: d+ B, _$ @

《规定》明确,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失赔偿范围包括预防措施费用、恢复费用、恢复期间损失、调查评估费用等,未来修复必然发生的合理费用和恢复期间损失,可以根据有资格的鉴定评估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作出的鉴定意见予以确定。难以确定恢复费用和恢复期间损失的,可以根据责任者因损害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或者所减少支付的污染防治费用,合理确定损失赔偿数额。收益或者费用无法认定的,可以参照政府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或者其他证据所证明的同区域同类生产经营者同期平均收入、同期平均污染防治费用,合理酌定。

0 Y7 R* R3 e- _; K7 Z, A

《规定》明确,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处理。

# Q. C5 s% x$ k0 i4 |5 {

最高人民法院

- r5 X9 Z+ A; M+ x1 s2 k

关于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2 }& b' E) K* V3 b$ C9 @

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 ~+ {; W. S6 C4 T) B, E( J

(法释〔2017〕23号)

% \, P+ M3 z, A5 c

为正确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0 b& t5 q" |! k" ?- H8 X$ n- F$ z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为请求赔偿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而提起的诉讼,适用本规定。

' n7 A5 c5 C z

第二条 在海上或者沿海陆域内从事活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由此提起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由损害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 w* H. j4 t- I" F) @1 ~" h

第三条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的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根据其职能分工提起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 J# J, Z) i% B o

第四条 人民法院受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公告案件受理情况。

! A7 a6 o0 D* o; g

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可能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书面告知其他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

1 q0 c# n) i9 }$ Z% z. G' |# }* R

(一)同一损害涉及不同区域或者不同部门;

6 q& ^2 s. \! i2 ~& h

(二)不同损害应由其他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索赔。

^% Y5 x+ A/ r7 R

本规定所称不同损害,包括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中不同种类和同种类但可以明确区分属不同机关索赔范围的损害。

' j9 Q A! {3 x3 m. M

第五条 在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发布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书面告知之日起七日内,对同一损害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裁判生效后另行起诉的,人民法院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4 C7 U4 A7 M3 A& q: g$ p

对于不同损害,可以由各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分别提起诉讼;索赔人共同起诉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是否按共同诉讼进行审理。

?- A- b4 }/ }8 q; |; l$ s% p

第六条 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请求造成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定责任者承担民事责任。

# I* S0 D7 f9 W6 F

第七条 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失赔偿范围包括:

+ B) c' z" a' ?. `. \. |6 A9 D

(一)预防措施费用,即为减轻或者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自然资源减少所采取合理应急处置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 G6 }1 t7 c6 F: u4 t

(二)恢复费用,即采取或者将要采取措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受损害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费用;

! v m6 o, b: S8 n8 R! z% v& X

(三)恢复期间损失,即受损害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功能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前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

% z$ b' d: z4 G) ?# `

(四)调查评估费用,即调查、勘查、监测污染区域和评估污染等损害风险与实际损害所发生的费用。

( I- W3 Y& d3 n! H' ^1 Z2 I& w

第八条 恢复费用,限于现实修复实际发生和未来修复必然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制定和实施修复方案和监测、监管产生的费用。

8 ]1 S/ F4 |$ |

未来修复必然发生的合理费用和恢复期间损失,可以根据有资格的鉴定评估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作出的鉴定意见予以确定,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

- D. A8 {9 O, t9 c

预防措施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以实际发生和未来必然发生的合理费用计算。

5 ?5 D; P/ B u; w) R5 T

责任者已经采取合理预防、恢复措施,其主张相应减少损失赔偿数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 Z: ~& R' X0 s: i, o2 x

第九条 依照本规定第八条的规定难以确定恢复费用和恢复期间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责任者因损害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或者所减少支付的污染防治费用,合理确定损失赔偿数额。

_6 N6 v Y6 K3 W# b! d7 P' ^

前款规定的收益或者费用无法认定的,可以参照政府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或者其他证据所证明的同区域同类生产经营者同期平均收入、同期平均污染防治费用,合理酌定。

) R7 m: O3 D! D& S2 D8 @

第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责任者赔偿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失的,可以一并写明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受领赔款后向国库账户交纳。

# u; E& M# o' t. e3 s4 C* {, ^2 Q

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应当移送执行。

% Y" G/ e [( ]6 Q5 l0 C

第十一条 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 n8 M8 j! d3 ]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本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8 P$ g/ v! i0 K3 R

在海上或者沿海陆域内从事活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形成损害威胁,人民法院审理由此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参照适用本规定。

: B" d/ J! M3 r0 p

人民法院审理因船舶引起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G; Z; S: F6 n# T) F% r2 c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8年1月15日起施行,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本规定施行后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规定。

' o& | k3 A' e0 U

本规定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前颁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9 y% o( U2 w$ H7 n! x+ x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 z2 b c$ [" i- F+ [" ]

编辑:陈丽英

J1 y. j. W* w4 s : i# K# u2 {; S3 | o7 u9 Y' C 1 T% k' f4 s+ |+ F- u1 ]5 E' W+ w: ? $ b7 f9 z) k$ N0 M. F5 y) C0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这天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