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y/ E) }+ r; ^0 W# u+ A3 v$ v 4 ]$ \, k- U* N' @ x _! t) ~7 B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张宇在研究员管玉平指导下,探究了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边缘海中的海洋带状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 X3 \5 H' B) W i
0 _) U. K: N6 t$ d8 S
3 Y' i9 r; P! ^2 K/ n8 z 海洋带状流是最近十年揭示出来的一种运动形态,它在纬向上常常表现为向东流与向西流交替出现几乎平行排列着的条纹状洋流,是海洋大尺度湍流的有序结构,能够极大地影响输运过程。与背景流场相比,其移动速度像蜗牛般缓慢,这种弱的结构几乎遍及海洋的每个角落,可能代表着一些与常规海洋动力学因素完全不同的事物。
$ E+ |) J. Q$ \# i1 S! s$ T
/ y" F" A* ?5 ? 2 B- }* H% ~" c, B5 ?
研究人员以南中国海、日本海、墨西哥湾以及地中海为例,他们利用自己建立的优化滤波方法和参数选取,把海洋带状流从强的背景流场中提取出来,结果表明,同纬度上边缘海、地中海内的海洋带状流的带宽约为60-100km,比开阔大洋的150-300km要窄得多,在走向上表现出更多的非纬向性,垂向上则呈现出更强的斜压性和显著的深层强化的特征。
' C0 t% c3 Y6 u0 C6 t C/ q$ i' ?+ F9 H" q3 f9 Q4 g
: a" o& W& D* W% F, x* O5 [' N, E
该研究不仅将海洋带状流的研究从开阔大洋推进到孤立小海盆,还揭示了海洋带状流带宽因海盆尺度不同而呈现出来的多样性特征。以往海洋带状流的研究多关注开阔大洋,充分研究海洋带状流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复杂海洋环流不同尺度过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认识。
; f- i8 ^& \, G4 }" h) E0 T0 x( l+ b1 H3 k M E2 x! ^$ [# z, z- G

. g- K& G2 K: h9 k
7 ?7 {- r2 U0 m& K+ `: y5 z 边缘海与开阔大洋中海洋带状流的差别示意图
, S; Q% P' C$ j d! Q: D
, b" B% E% e/ B2 w/ P/ r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k: P8 o. X1 G3 j/ l0 W
+ P& D. q& T5 x i
: U) I0 ^+ M9 F G2 F Q
, o, l- k ]+ h7 E R3 M 1 `% d; K% B, S# U+ K1 e8 B3 V0 Q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9 |1 t, r$ N& P- B; G2 l2 u+ Z6 @" c3 m6 Q: F
* z# ^4 P0 K; c F" O' X catalogs:115814;contentid:5657180;publishdate:2020-06-15;author:贺婷;file:1592186907390-ed8a1484-420e-4cf4-970c-3697f46d8eb0;source:29;from:中科院之声;timestamp:2020-06-151 }2 G! q* Z6 M6 J* z
10:08:22;
% g7 r x( R& L* p- Q" y$ e! o
[责任编辑:) m+ F' c9 S$ C1 L0 e
, Z. i2 H$ \5 j7 b) R/ V$ |2 _ H+ F
] 3 c- q% P6 ` O
' Z( r. z5 R0 q, _8 H3 V( d" J9 v5 F) |+ s3 H% u
, O. z' k% H C) @& r6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