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研究室简介 - 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百科

[复制链接]
) U/ y5 E# P* h

一、基本情况

* C6 o* A5 `+ J8 c: 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室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建室以来,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高效务实、勇于创新的团队。目前,研究室(包括直管领导)共有正式职工9人,在站博士后3人,另有1名财务助理以及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 D+ f5 K' r- E& ^& o

二、目标定位与研究方向

; Q9 I+ x. [! I3 f' ?( w

        水生态环境研究室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配置、开发利用和调度管理中涉及到的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为主线,不断揭示与水循环相伴生的水生态水环境过程与演变机理,持续研发水生态水环境管理与保护修复技术,系统支撑国家水环境水生态安全保障战略制定和顶层设计,以及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大力培养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生,以期将水环境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和江河湖库上,并为发展我国水文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学科添砖加瓦。

7 d9 ?9 z% l# j* N

(一)以揭示流域生态水文规律为主的基础研究

+ N2 j. G: S+ E/ a: e) l

          1、河流生态水文研究

+ D' ^8 ]& K1 V! s& c

          2、湖沼湿地生态水文研究

8 Y0 U6 w& m0 m. W% [2 p4 S: ^

          3、河口近岸海域生态水文研究

% f% B8 e3 P& W2 S

          4、干旱半干旱区坡面生态水文研究

! E5 o4 ?) ^0 f$ g% r1 o

          5、保障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战略和模式研究

+ o; k& I" Y, X

(二)支撑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技术

) q1 u9 C; }& |: ^8 ~% P& E

          1、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制定与调控保障技术

" ^% S* s' @ f% Q$ a1 W. B k; q# d0 Q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与达标建设技术

& u! k: k* v/ y

          3、水域空间功能划分与适应性管理保护技术

: K0 |7 ]0 X4 |6 {, L; n

          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减缓技术

3 M6 j" J( q( ~2 p8 d' ~5 X* `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技术

$ g) }5 |; h* s) x" Q

(三)以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工程实践

l( Q9 q; b t4 [6 i

          1、人工湿地与湿地公园构建技术

0 Q1 ^8 E1 n& v# o% @2 U

          2、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工程技术

( u4 R# M0 R. e) {/ D, s

          3、生态引领的中小流域综合规划技术

9 a+ N6 m* U, Y* c

          4、水生态文明、河(湖)长制等治水实践科技支撑

' J# X9 j- k0 L |

三、现有研究平台

0 ^9 p1 s- l. f t! ?( @

        1、水生态调查基础设备

/ c1 ]; K: ~" Q# v% ^+ W

        近10年来,水生态环境室购置(制备)了较为完善的水生态调查基础设备和仪器,包括地形测量、水文测量、水环境调查、土壤环境调查以及水生物调查五大类。具体包括美国Trimble(天宝)高精度GPS、SonTek M9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ADCP)、SonTek Flow Tracker 2三维流速仪、Diver在线水位监测系统、YSI Proplus 溶解氧快速测量仪、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原子荧光光度计、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连续流动分析仪、鱼类PIT标记远程监测系统以及完备的水质、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采样设备等。

; \4 W* J( L7 Z/ q K

地形测量:Trimble RTX+RTK高精度GPS

$ S! Z% g- x% K! h7 z

水文测量:SonTek M9走航式ADCP、SonTek Flow Tracker 2 三维流速仪

) K/ C$ s* f1 r/ x* Z; I: A

水化学分析实验室 、原子荧光光度计

: R8 M; n/ L9 T( c

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连续流动分析仪

1 s2 N( \+ G+ n6 x1 O* a

水生生物调查:鱼类PIT标记远程监测系统

% }6 J6 y* h* z& b1 y- R. q

2、室内实验大厅

: ? `/ ~: |9 I- d

       依托于中国水科院延庆实验基地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综合试验大厅,研究室自行设计建立了鱼类栖息/洄游适宜水文条件实验系统、坡面薄层水流过程观测试验系统、水力-重力复合侵蚀过程观测试验系统。相关实验装置和系统已获得(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 ~- |6 f' j3 S

        鱼类适宜水文条件实验系统:室内部分包括9条仿真洄游通道和1个鱼类栖息区,能够开展鱼类不同生命阶段洄游、栖息、漂流对水深、流速、底质、溶解氧等水文水质要素的适应性实验,目前正在开展室外二期工程建设。

; \6 M$ I8 I% W

        坡面薄层水流过程观测试验系统:包括坡面薄层水流模拟平台,以及基于高清摄影和基于超声测量技术的薄层水流形态和水动力参数测量装置。可以科学高效的完成不同降雨、坡度、下垫面条件下的坡面薄层水流形态和水动力过程实验研究。

2 g y. [9 ^$ ^% [0 Q% o Y% L) y

        力-重力复合侵蚀过程观测试验系统:包括模拟平台和高精度地形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复杂侵蚀营力条件下坡面水沙过程、地形演变和的观测试验研究。

! Y0 e% f6 w2 h. x& c5 Q

鱼类栖息洄游适宜水文要素实验系统

+ ~) L$ Y- ^. Q8 }

坡面薄层水流过程观测试验系统

; d1 h I5 e" M+ J

水力-重力复合侵蚀过程观测试验系统

7 M: J. x3 B' C+ Y+ A) q

        3、野外试验基地

1 P2 l! m8 a& O3 @$ A. g

        水生态环境研究室目前建立的主要野外实验基地包括青海湖生态水文实验基地(合作单位:青海省水文局)、呼玛河原生态河流观测实验基地(合作单位:碧水水文站)、扎龙湿地河沼系统生态需水研究基地(合作单位: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管理处、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尔沁草原生态水文研究基地(合作单位:通辽市水务局)等。依托于各野外实验基地,开展了大量基金和科技项目研究。

; K! E" }3 n* h& L7 q

青海湖实验基地调查

! l. f( t+ {) ~" y1 n: y' U+ F9 z

呼玛河实验基地调查

( w) p- R) p/ A- S0 R' s

扎龙湿地研究基地调查

/ E, N) i* t% C

延庆污水处理中试工程

5 l" V# }7 \" l/ q

科尔沁草原生态水文研究基地植被调查

6 R9 n# |3 s9 |3 o1 w" }

四、研究室成员

& | Q( G# J% J4 [

        唐克旺,1963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学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态修复、水文地质学等,现为国家水专项课题负责人,曾负责过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水利部规划专题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次,中国工程协会工程咨询二等奖一次。出版专著十余部,论文40多篇。

& d: q! s9 {! s9 Z) q

        王芳,1965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总工,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博士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专业,硕士毕业于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专业。

m* Z# ~; Z2 ~7 R- Q7 q

        从事流域生态水文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揭示流域水循环过程与坡面植被、河流、湖沼湿地以及河口近岸海域的相互作用机理;在应用技术方面,主要是建立流域生态需水过程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等基础水文模型,开发生态需水计算模块;在工程实践方面,基于流域生态过程调控,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不同阶段的综合性工程规划,面向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现工程优化与多规合一。参加和主持包括“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各类地方实践性项目共计100多项。

}, f) d' P9 l/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大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中国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发表文章8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30多篇。获得工程类发明专利3项。出版著作4部,参编著作5 部。

1 g* j4 k; e3 P1 N, s' M

        胡鹏,1985年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水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秘书长,是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第六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以及水生态环境规划管理。

s: B; ]. I& z2 z+ G

        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专项、自然科学基金、973等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10 多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全面参与了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等国家重点战略经济区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规划制定,在中国水科院延庆实验基地自主设计建设了鱼类栖息洄游适宜水文条件大型实验装置和平台,负责了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济南)以及综合评分最高城市(苏州)实施方案编制和总结报告编写,是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向与模式”专题技术负责人,水利部重大科技问题“保障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战略研究”项目的第一联系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水利卷“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分支编写组的联系人与词条撰写人。

# n' Q) }, J' R3 v

        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二等奖1项,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合作撰写专著8部,主编/参编水利行业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

2 j/ O2 d+ K9 E/ t

        徐志侠,1963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1985年至2000年在河南省电力设计院工作,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2001年至2005年在河海大学攻读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工作。研究与工作领域:生态水文学、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工程水文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100多项重大项目,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负责和参与多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水利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等工作。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著作共计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部、厅级奖励多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 H' b( @$ H p% G

        龚家国,1977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同年进入宁夏水利科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01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过程、河湖生态水文过程及其模拟与治理技术研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5项,作为专题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工程院重大咨询专项等10余项。参与和执行了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综合试验大厅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级1项、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水利协会青年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水利协会优秀论文奖1项,《中国水土保持学报》优秀论文奖1项。目前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6部、国家标准1部。

7 n& i1 o! E( V! ?+ k

        刘扬,1984年10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0年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8 n n) l1 Z* C. r# j

        始终围绕二元水循环的伴生的水生态环境过程,进行从微生物驱动的营养物迁移转化机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到治理工程新模式设计等从机理到实践三方面的全链条技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主持完成省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专题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和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工程院重大咨询、国家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二十余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在相关领域合作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篇。

7 E& A$ N' f% V7 I. C( e

        曾庆慧,女,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生态及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近5年来,共发表EI收录论文5篇,SCI收录论文11篇,他引次数115次。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28。参与编写专著2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水环境模型软件与平台开发1项。Email: zengqh@iwhr.com

1 c2 f0 Q( L# b, `% Q: A# a8 R5 k

        刘欢,男,199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工程师。2019年6月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与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研究。迄今共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生产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国家973计划课题“多尺度山地水文过程与水资源效应”、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水安全战略和相关重大政策研究”等,涉及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水资源水生态规划、重大调水工程论证等多方面。参与撰写专著6部,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 检索8篇,EI检索 6篇,授权专利7项,获国家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等诸多奖励。Email:liuhuan@iwhr.com

: T* h4 j0 `" t* ]8 c

        张梦婕,女,硕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生态水文、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报方面研究。2012年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近4年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Applied Energy、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EI及核心期刊收录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授权14项,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8项。

4 u& v N4 z: A6 t9 D n# B

        闫龙,1987年12月出生,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调控。2014年硕士毕业于三峡大学水利工程专业,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学专业。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技术咨询服务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5篇,EI-8篇,核心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 L) L4 l" t; ^3 b, U5 |

        杨泽凡,1990年9月出生,博士后。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习,分别于2015年、2019年取得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水力学,流域生态需水,城市河流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等。目前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论文5篇。

- S9 ? K8 G' |

        耿文静,1985年3月出生,2008-2013年在北京安捷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9月至今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任科研财务助理,负责水生态环境研究室财务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成果管理、标准化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工作。

/ J8 c0 K3 s8 z3 D0 i0 X2 o

绿水青山IWHR水生态环境研究室

3 ?1 f) T2 j/ B# M" \( A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9 U* N: I! u# u. j: O " }0 w; L- k7 D' n o& ], z# u9 y5 A / L' c( ]/ B; S. t {: p; K) f% n 8 ?; d: S4 } O. [3 d# d3 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袁爱忠
活跃在5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