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 海洋农业可行性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 |! S" p1 C

摘 要:为促进海南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海洋捕捞业趋于稳定、海水养殖进入转型关键期、苗种业已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水产品加工业面临较大压力、休闲渔业迅速兴起,目前主要在生产方式、基础设施、产业实体、技术创新和资金配套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优化养殖空间布局、打造产业综合发展平台、夯实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扶持培育领军企业、推进苗种品牌建设、提高融资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4 B" a( n6 }# I" V6 W

作者:陈力 张超 陈凤桂

" ~$ b9 j& I/ X5 f+ b 1 B' a M" n2 C V5 K7 `' C) c0 R" d

国内外近些年来对海洋渔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捕捞业、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四大方面。一是可持续性捕捞业发展,需要控制捕捞产量,同时加大渔业资源的恢复[1,2,3,4];二是养殖业技术提升,包括控制近海养殖污染,开发名贵品种人工养殖技术,发展深远海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 [5];三是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包括提高工厂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水平[6,7,8,9,10,11],工艺技术创新,控制产品质量等;四是大力发展高经济价值的服务业,如休闲渔业、冷链物流、数字渔业等。

# F' y, |9 J- i* Z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 944 km, 沿岸有大小港湾84处,环海南本岛海域使用管理面积约2×104 km2,其中20 m以浅海域面积约5 568 km2[12],南海更是拥有广阔的深海资源,具有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南海洋渔业生物资源的物种数目占全国对应物种总数比率:鱼类为67 %、虾蟹类为80 %、软体动物为75 %、棘皮动物为76 %,主要经济鱼类80多种、虾类17种、贝类150多种、藻类162种,全省渔场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13],海南北部湾海域、三亚、清澜和西沙群岛是海南著名的四大渔场,南沙群岛海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热带渔场,开发潜力极大,是未来捕捞业发展的重点区域[14]。由于地处热带,全年日照时间长,平均气温和水温高,使得海南在水产苗种培育上具有培育周期短、产卵早的明显优势,苗种供应市场比广东区域提前约80 d, 比福建区域提前约100 d, 是我国海水育种及苗种生产的首选场所[15]。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在海南并存,且珊瑚礁面积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的98 %以上,现有红树植物16 科32 种,占我国红树种类的90 %以上[16],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鱼、虾、贝类和各种暖水性海洋生物生长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广阔的海洋空间、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南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9 g, F; a# @8 G7 h$ S

海洋渔业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热带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随着自由贸易港、蓝色粮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军民融合、乡村振兴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分析了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加快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c- v/ k5 A( B( x1 j& L6 m

1 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S3 n1 k. P$ \% N- Z( \, U+ s: E

海洋渔业是海南省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20年,海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584亿元,其中海洋渔业产值305亿元,占到全省农业产值15 %,占全省海洋经济产值20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海洋渔业产值实现增长26.0 %,年均增长率为4.7 %(图1)[17]。从细分产业看,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水产苗种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2020年总产值分别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7 %、20 %、7 %、19 %、3 %(图2)[18]。由此看见,目前海南省渔业经济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业为主,水产苗种业、休闲渔业由于起步晚,整体规模仍较小,但附加值高、对海洋生态环境也相对友好,发展趋势佳、潜力大,对促进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 q0 ?: e# J1 J) _$ c0 z7 A
8 R2 s6 {; o& |% G7 |" o u

图1 2015—2020年海南省渔业产值统计

& z( u+ E( G, E8 B8 W' ^ w

1.1 海洋捕捞业

2 j' ]7 t( }* m `3 \

“十三五”以来,由于国家实施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海南省进一步加强渔船投入和渔获量“双控”管理,促进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量由2015年137.3万吨持续下降至2020年101.5万吨,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10.7 %(图3),居全国第五位,全省现有海洋机动渔船21 931艘,总吨位53万吨、总功率137.3万千瓦[18]。海洋捕捞作业海域包括七洲沟、博鳌、大洲、陵水湾、新海、清澜、三亚中海、莺歌外海、感恩外海、昌化、临高和北部湾、西沙西部、西中沙、中沙东部、南沙、海南岛东南部、西南部、南部等众多渔场,以200 m深以内的近岸、浅海为主要捕捞作业区域,深远海捕捞量仅占上岸渔获量的20 %~30 %[14]。捕捞作业方式以刺网、围网和拖网为主,捕捞上岸种类主要有金线鱼(Nemipterus japo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石斑鱼(Epinephelus sp.)、毛虾(Acetes)、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青蟹(Scylla serrata)等。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2号)要求:到2020 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 000万吨以内,与2015年相比沿海各省(市、区)减幅均不得低于23.6 %,年均减少7.6 %。综合分析:2020年后,海南省海洋捕捞产量将趋于稳定。

U7 ]+ \' w7 W( H" B6 z9 C
3 }% c/ `1 O4 f6 T6 d& L, x, l2 o

图3 2016—2020年海南省海洋捕捞产量统计

/ Z* n! B: B8 m6 ~. S9 z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8]。

( @' `! i* x, }- I# b: U1 J

1.2 海水养殖业

9 o* y: D0 ?2 l2 C0 e

近3年,在国家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海南省对近岸海域不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传统滩涂养殖、围塘养殖和鱼排养殖等进行清退整治,进一步压减近海不合理养殖方式,受此影响,全省海水养殖产量由2018年29.40万吨下降至2020年26.65万吨,目前只占到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1.25%,养殖种类以石斑鱼、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青蟹、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麒麟菜(Eucheuma muricatum)为主[18]。伴随着国家实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海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省海水养殖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 _. J4 c% Z0 U0 Q1 |

目前,从海水养殖方式看,滩涂养殖、池塘养殖仍旧占据主导优势,2020年其产量分别占到海水养殖总产量的40.68 %和68.64 %[18]。从生产要素看,海南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通过优化养殖空间布局、逐渐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省共划定近岸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面积 5.27×105 hm2、限制养殖区面积1.19×106 hm2、养殖区面积7.74×105 hm2,实现了海水养殖分区管控[19]。从养殖方式看,2020年,全省传统海水池塘养殖、普通网箱养殖、底播养殖面积分别为1.34×108 m2、5.00×105 m2、9.03×104 m2,同比增长-15.87 %、-50.60 %、-0.99 %,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空间分别为7.22×106 m3、1.57×106 m3,同比增长14.51 %、480.25 %(表1)[18],可见,传统池塘养殖和普通网箱养殖方式正加速向集约高效、智能可控的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模式转变。

6 _/ e7 P1 b+ n: p, o

表1 2019年和2020年海南省不同海水养殖方式养殖面积统计对比

. b& Q- O4 f O, _5 W8 ~5 L
; g3 o% Z0 N9 U6 S
, _5 M' y6 c! _+ @) I
1 t' }/ T( D- V8 q) u- Z

年份

, ]$ |( e# s# w( s9 n8 P

池塘

/(108 m2) $ c, J4 j/ z/ d2 C( l( a: L1 H; _- D

普通网箱

/(105 m2) 3 N8 W# A' b2 w" R+ A, Y/ w1 S2 k

深水网箱

/(106 m3) e" x. L9 t) z

底播

/(104 m2) ' H9 H% @; o+ b: y4 l' m

工厂化养殖

/(106 m3) 8 X3 l- C$ g$ j3 w

2019

N3 V) T; W, q2 Q) a( ` r

1.60

2 H# \* L. F2 B

10.12

! i" w1 j. G9 A# B4 Z7 {

6.31

! i* B4 g8 I0 J

9.12

/ a6 C- L9 S2 o) o% }

0.27

4 q, r/ {9 S' H6 ~9 I

2020

b5 f: _( g! x5 e+ k, J

1.34

5 H% o5 @- W! f: C5 ^2 q4 i

5.00

4 O' M! T% {+ J% }9 N9 x

7.22

: j; C+ O# E1 |; @

9.03

. y+ n: _9 n! [' m

1.57

+ e2 |+ N* H) Z9 b* Q

同比增长

4 p6 U/ U% W t* v+ }* B

-15.87 %

. c4 _( _; I& l& @

-50.60 %

6 K, P s8 b/ e. e

14.51 %

* a- C* i5 l6 \# I

-0.99 %

- Y9 M) }% N+ v5 b1 G9 S' Q7 _

480.25 %

' j( m+ J9 y+ o0 J, {7 t
4 j& h- n- h& k+ K
9 k: k: W: Q1 K: K8 |/ z% M Q3 p
4 I ^4 Y; {4 n; n' o) T/ R$ U p) t/ `

注: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8]。

1 N# r2 l" L9 c$ \& \8 L" u+ J/ M+ t

1.3 水产品加工业

! b0 y ^/ D: n2 Q0 Y9 t3 F# O A) ]

水产品加工业对延长海洋渔业经济产业链、提升水产附加值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海南省水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的市县为澄迈、儋州、琼海、海口。海南省水产品加工业以出口美欧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spp.)、对虾、带鱼等为主,是典型的出口加工产业。近几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某些国家对来自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在产品检验、外观包装、交易方式等环节增加很多新的技术障碍,同时,新冠疫情对全球水产品供应链带来极大冲击,水产品出口压力日渐增大,全省水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萎缩态势。2020年,海南省水产品加工企业33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0个),相比2018年减少90家,年加工能力31.62万吨,比2018年减少23.38万吨;水产冷库57座(冻结能力3 510吨/天,冷藏能力5 246吨/次),与2018年相比,冻结、冷藏能力分别下降36.34%、64.55%;2020年,海南海水加工品总量为17.47万吨,相比2018年下滑1.17万吨[18]。

2 f& f* |6 Q) |+ G( I! l3 I

1.4 水产苗种业

* u) H- }* J$ F% v) h& t

高效优质的苗种生产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据水产苗种行业协会的统计,海南省生产的热带海水鱼类苗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60 %~80 %,少数种类如金鲳(Trachinotus oratus)、石斑鱼高达90 %以上[15]。海南海水鱼类苗种繁育产业发展处于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前列,对推动我国热带海水鱼类养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d& H! F( g! x1 ~( }! F) r# w8 F

目前,海南省海水苗种场已达近千家,已建成国家级热带海水鱼类良种场1家和省级良种场18 家,建立了对虾产业联盟等协同创新中心3个[19]。海水育苗品种包括石斑鱼类、尖吻鲈(Lates calca- rifer)、金鲳鱼、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s)等海水鱼类,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等对虾类,东风螺、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鲍(Haliotis)、牡蛎等海水贝类,技术上先后突破了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点带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红友鱼(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金鲳(卵形鲳鲹)、军曹鱼、假包公鱼(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等30来种海水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培育并推广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 号”、“广泰1 号”和“海兴农2 号”及“虎龙杂交斑”等水产良种。全省聚集了晨海、德林诚信、青利等一大批海水鱼苗种繁育龙头骨干企业和400多家中小企业[19],生产的热带海水鱼类亲本、鱼卵、鱼苗、鱼种已供应至我国华南、华东、华北、东北等沿海地区,海南已经成为我国水产种业名副其实的“种子硅谷”,此外,金昌鱼、石斑鱼、军曹鱼、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等南繁水产苗种产品已出口至日韩及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产品深受海外市场认可。

4 `# U% X/ S* Q2 N( X' [7 [. V

2020年,海南省海水鱼苗产量14.39亿尾,虾苗产量1 931.98亿尾,贝苗产量14.26亿粒,产量远超沿海其他省(市、区)[18],其中“三鱼一虾一螺”热带种苗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2020年石斑鱼年产鱼卵10万kg, 金鲳鱼年产鱼卵约1.2万kg, 两者全国市场占有率均为95 %左右,罗非鱼、对虾、东风螺年育苗分别达到60亿尾、1 932亿尾、5.8亿粒,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 %、38 %和100 %[20]。

: E$ g5 W8 e; } k$ q) \

1.5 休闲渔业

* `0 L @7 s' W* ?

海南省渔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一流,具有独特的渔业文化,滨海旅游基础好,发展海洋休闲渔业优势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南省积极支持沿海市县开展休闲渔业试点工作,休闲渔业开始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海南省休闲渔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市场主体数量达到450个,全省从事垂钓、渔事体验观光的船舶数量共1 500余艘,全年休闲垂钓及游钓体验人数总计129.7万人次[21]。海洋休闲渔业主要包括海洋垂钓及采集、海洋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海洋观赏鱼产业等,以及相关的休闲渔业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等。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效益的海洋休闲渔业项目有陵水新村渔家风情小镇、儋州北岸新农村休闲渔业观光园、万宁小海海钓基地等。依据《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0)》,2019年,海南海洋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营业额达12.75亿元。全国排名第二[22]。

3 H. Z, d; V& t4 L8 Z

2 存在的问题

3 h2 r* N7 _/ r2 U

海南省渔业发展时间长,占海洋经济体量比重较大,目前全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向好,但整体推进速度较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5 J! D9 u. S' [4 z' R

2.1 生产方式有待升级,基础设施不完善

& s5 Q' ?: {/ ~) I

全省76 %的捕捞作业渔船为船长12 m以下的小型渔船、功率小,长度在24 m以上、功率441千瓦以上的大型捕捞船数量较少,且没有远洋渔船,导致深海远洋捕捞作业能力差[18]。海水养殖业仍以近海、滩涂、池塘养殖为主,大多数养殖户技术不规范,养殖尾水排放监管机制不健全,对周围海洋环境易造成较大压力,部分沿海市县出现了近岸水域环境污染、岸滩泥化黑化、破坏景观资源等一系列问题。渔港投资建设不足,本岛渔港10级有效避风率仅为29.8 %,还有超过70 %的渔船得不到有效庇护[23],广大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支撑深远海渔业发展的岸基专业码头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制约了海南省海洋渔业进一步向深远海拓展。

( R- b0 W5 F+ u0 ?' G! Q% O# B$ H

2.2 产业实体不强,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带动

* E* c! K' D' ~$ @. x) W

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绿色养殖、深海装备式养殖、智能化远洋捕捞作业、现代种苗等代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关键性领域投资大、技术和管理要求高,而海南渔业企业多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或者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对产业资源的整合和运作能力弱,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缓慢发展,具有相当规模的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极少,海洋渔业产业实体竞争力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产业转型动力不足,步伐缓慢。

* m; R8 [( X6 z1 e% H

2.3 科技支撑有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 s/ B( G! D- b6 j+ |! s D: V

目前,海南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数量为22个,2020年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只有1 689万元,专业从事水产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数量也只有110多人[18],均远低于沿海其他地区,全省多数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服务机构存在无站所、无编制、无人员现象,缺乏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服务队伍,人才短缺,技术服务比较乏力,难以满足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需求。

. Z. ]6 p8 U" [& [. w9 R

2.4 缺乏政策配套,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7 w& d5 x( c3 U4 }

海南省目前虽已出台了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现代渔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但推动规划实施的具体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特别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渔民转产转业意愿不强,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动力大大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实施方面,由于大部分渔业企业规模小、资产少、抵押担保缺乏,融资难度也较大。

3 k& y z1 j8 b

3 对策建议

+ G; V7 n( ~8 u$ I9 j) b- _

通过对先进地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24,25,26,27,28,29,30],国内外对于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是有一些共识的: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例如韩国渔政管理部门非常重视渔业的绿色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近海主要布局发展海藻人工养殖等“净水渔业”;二是通过渔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渔业生产行为的监管;三是重视渔业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②加大“园区化”发展力度。通过产业园区方式,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③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技术是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远洋捕捞、深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服务等各领域的转型和升级都十分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突破。④强化品牌战略。通过自主品牌的持续打造,构建稳固的产品消费市场体系,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9 C4 p8 x" o; Z; o$ C! k

海南具有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天然优势,海洋经济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海南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应与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自由贸易港、军民融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按照“压缩近海、壮大外海、发展休闲”和“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注重生态、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渔业体系,重点培育远海捕捞、现代育种、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深海养殖与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 p& u# M: y4 i6 m

3.1 突出陆海统筹发展,优化养殖空间布局

/ x2 g$ @5 {* X& B: f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严格落实全省海域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管控要求,控制无居民海岛和近岸港湾潟湖海水养殖池塘、普通网箱的总量,加快将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湾外水域、深海水域或“往岸上走”,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健康养殖,实施生态养殖池塘改造,大力推广海水鱼虾贝藻混养模式,引导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和碳汇渔业,探索深海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试点,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构建循环高效、立体综合、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养殖模式。同时,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海上养殖发展区域和陆域服务保障支撑基地的衔接。

7 k, t- T! J4 G. P3 l

3.2 突出集聚发展,打造产业综合发展平台

: s. A* }( i& h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以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陵水新村热带水产苗种南繁基地等为代表,推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聚化发展,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以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为核心,加快打造“海澄文”、琼海-万宁、“大三亚”、东方-昌江、儋州、临高6大渔港经济区,促进现代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30];以特色渔村(镇)、渔港为依托,创建一批海钓赛事基地、休闲渔业小镇和美丽渔村,促进渔业生产、渔村生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融合发展。

1 Y/ U4 d3 |: c

3.3 突出创新发展,夯实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8 U6 J! o9 @. g

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源,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海洋渔业科研机构,促进科技资源集聚,瞄准现代育种、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等重点领域,推动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辐射能力强、贴合海南海洋渔业产业特色的创新平台。构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院校解题”的技术攻关创新模式,大力支持涉渔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参与“揭榜挂帅”活动,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支持科技人才一线辅导涉海企业、渔村和渔民创新发展。

" r3 X* u& G5 K9 z

3.4 突出龙头发展,扶持打造领军企业

; t0 Q$ g. [5 ~. q, G0 u' F

培育、发挥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少数”在海洋渔业经济创新、转型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做强翔泰渔业、正业中农高科、正大集团卜蜂水产、海南晨海水产、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海南中正水产科技等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围绕主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推动形成若干资本雄厚、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

$ O3 J [( f# u% M4 z2 A

3.5 推进品牌建设,塑造南繁水产苗种世界地位

9 R m" W% Z4 n: \4 I$ }

加强政府引导,重点从“三鱼一虾一螺”(即石斑鱼、金鲳鱼、罗非鱼、对虾、东风螺)等几个优势品类入手,借助海南打造国家“南繁种业”科创高地战略机遇,加强市场推广和应用,塑造并提升品牌知名度。以石斑鱼切入为例,建议通过注册特色地理标志和商标,加强产品介绍,科普宣传,营销网络构建等多种方式提升“海南石斑鱼苗”品牌全球知名度。

+ o, F5 _2 T/ w' @- I# J5 s6 f# h

3.6 提高融资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A( t$ T% o* e; v

完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担保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采取新建或挂靠托管的方式,吸引民营资本投入[31]。探索通过设立种苗、深远海养殖、休闲渔业等特色海洋产业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海洋产业,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努力争取国家海洋渔业发展相关资金支持,配套出台设备补助、贷款贴息等优惠补贴政策。统筹做好海域、岸线、临海土地空间等要素配置,优先保障渔港经济区、休闲渔业基地、现代渔业产业园、海洋牧场等重大基础平台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 ~! h h: ]# q1 ~: t ^+ z" R

作者:陈力 张超 陈凤桂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y( ^0 P* n4 U; L

基金:自然资源部资助项目(HJ01-190301);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资助项目(SY190902);

6 w5 Y% b0 g: x9 I

来源:《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

; X% e2 p1 f! G8 v4 I9 z3 T, x2 T ) i# m3 v. M3 M! v0 u; p0 H, A. [ $ w; t+ X, {2 R6 d, k9 D- I$ y2 h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為了你我愿給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