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定的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在青发布 -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复制链接]
) ~9 Q* Q4 ]. V9 X- j

  原标题:我国制定的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在青发布

& _* n c* g+ u. P* H+ B

  青岛日报12月10日讯 今天,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ISO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在青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联合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

, n; F$ X7 o k- X( V- c, \5 u

  该国际标准名为ISO 23040:2021《海洋环境影响评估(MEIA)-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涉及的“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是指海底沉积物颗粒间栖息或沉积的底栖生物群,包括古菌界、细菌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六类生命形式。它们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油气资源勘探、海洋碳循环、全球变化、季风降雨、长时间尺度海洋酸化和深海生物资源等相关领域科学问题的关键载体。

$ [+ G* d7 ?& R7 q5 D. \& l1 q

  据悉,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对海底区海洋沉积物中的间隙生物群进行调查的要求和建议,为相关调查提供了基于国际前沿的、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方法,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综合勘探、生态环境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为国际海底区海洋调查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展海洋调查领域多边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标准保障。

7 I3 \- L& v7 P: k* s% q0 ?+ B

  国际海底区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0%。在该国际标准发布之前,各国在对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中使用不同的规程和技术,这给国际合作中的数据对比和成果校准造成了障碍,也直接影响着科学评估海底区生物多样性和承包作业的环境评价。2017年,我国在海洋调查领域的ISO标准尚属空白的情况下提出该国际标准的提案,并获得ISO立项通过,得到了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其间,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伊朗、韩国、新加坡、巴拿马等8个国家委派专家参与了该国际标准的制定。

9 g0 v7 y. B' U % R2 h" Z5 s$ \ i8 v( X7 C 0 j! Y: j7 |4 [0 u( I3 v) H3 G( U% `& P5 P # ^! j( v, ]$ c4 U2 n R/ C" R, }# c+ c7 g* f- k) k$ { " w# \8 R6 Z" R. L: N* d v" e" W9 T, L 3 d3 b4 Z) e. ?8 y. E. I)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茶江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