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P I$ [0 X7 `+ p! J8 i6 y/ P! x
( P6 E# v2 R" h! j1 O# p- | 2023年第35期 总第242期
' z0 a* a& V; h Z8 W7 Q 2023.9.9-9.15
9 w5 t0 ]! A) ^" S6 A4 c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 i1 Q. I% C$ B- a- |2 L4 Z% j& V
7 j- V3 w3 b- v6 h7 p0 n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0 [- J' u" O2 U) L) l6 i# V5 b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 Q: d2 @$ \! n9 p
【海洋政务】 3 \# y$ b$ o3 k, s/ m5 ?) _
◆中国海警完成2023年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 8 G' s1 x) s3 I1 a$ ]
◆2023年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举行 + @9 Y+ m& B* V
◆《珊瑚礁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技术指南》行业标准立项 - [/ B3 j& [% C
◆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在烟台成立 【海洋产业】! p, I+ _7 a% c2 z
◆国内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接卸量突破亿吨 $ M9 H8 x, K' z- I4 u! |
◆国信中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002号船开工 ' ?+ _4 e' D, h, W, o
◆国产大型远洋汽车运输船下水
, T$ k$ O6 N4 |3 L* d 【海洋科研】 + _& U5 O# t3 k/ ^; d
◆“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启航 $ u3 D$ F+ Z! | ` a; k8 Z
◆东海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完成陆地建造
( o5 O/ n9 G( N( e* B" ? ◆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海试成功
8 j X% j5 c" e0 x! V. b ◆《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丛书》出版发行
9 Q# d% f- M9 }; ? ◆《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标准启动编制
& ]# [; |+ p- D* { ◆我国海洋电磁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4 r: |3 K% g/ T- | o+ n7 Z. Y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通过评审 【学术论坛】( \; s( V2 U, R
◆第22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4 g6 Q! t1 T+ d) I8 m4 m
◆2023海洋保护大会在山东荣成举办
. t0 |/ n) j3 U9 k3 N" L9 V0 Y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培训班”成功举办 【海洋教育】◆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签订科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国际海洋动态】
, }! O! V& R( H' |# W* C% V5 ^ ◆多方发布蓝色经济融资债券指南
' [+ t1 ^4 V8 Z; p ◆《东盟蓝色经济框架》发布
3 U X) `/ \, K9 h6 P( C# ?( \( G ◆联合国称过度采砂危及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政务$ f. b5 @3 v, u
中国海警完成2023年 0 Z3 p$ J( {8 V; H3 O+ n
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 日前,中国海警“衢山舰”和“海门舰”圆满完成了2023年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顺利返回上海。这是中国海警在北太平洋公海开展的第8次巡航,历时45天,航程21000余海里、航时2000余小时,航经对马、津轻、大隅等国际海峡,最远至东经180度以东海域,巡航范围进一步扩大,远海执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海洋渔业大国和《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成员国,中国海警局派遣舰艇赴北太平洋开展渔业执法巡航,对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保护公海渔业资源、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新闻网). b) A6 X4 A# D& h- G/ r
2023年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举行 9月6日,由交通运输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2023年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在天津水域举行。本次演练有效磨合了“部际联动、部省联动、区域联动、政企联合”的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机制,全面检验了海上搜救机构快速响应、跨区域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渤海海域海上大规模溢油清除能力和应急综合实战能力。本次演练以“打造政企海上溢油应急联动平台,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为主题,模拟1艘万吨级油轮在天津港水域与1艘货船发生碰撞,油轮货油舱破损,大量原油泄漏入海,货船上有人员落水,情况危急。本次演练是首次政企联合开展的国家级重大海上溢油应急专项演练,重点演练了险情核实与信息报告、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启动、事故船舶控制、溢油监视监测、溢油围控清除、岸滩溢油清除、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应急撤离、海空联合搜救等8个科目21个场景。来自政府部门、涉海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搜救志愿队伍的500余人,以及31艘船艇、2架直升机、2架无人机参加了演练。1 [3 m6 [. p6 x5 I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i0 A' b$ v& j% \6 F4 _$ S 《珊瑚礁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技术指南》
- q A3 S7 o2 c7 W* X9 q { 行业标准立项 近日,《珊瑚礁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技术指南》行业标准正式获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该《技术指南》由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牵头,联合国内主要的珊瑚礁调查研究机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西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共同申报。《技术指南》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的保护好珊瑚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推进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具体举措。《技术指南》将重点选择珊瑚白化、敌害生物暴发、海洋工程建设和近岸多重环境压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预警监测目标、指标体系、技术手段、预警级别和行动响应。(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1 i, c2 n" [& W# y. i 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在烟台成立 日前,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在烟台成立。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2022年筹备成立,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为主要发起单位。作为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筹备成立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旨在推动全球海洋碳汇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海洋方案,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绘制海洋路线图,组织汇聚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加坡益阁新能源集团、中林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和国际组织,是联动国内外市场主体、加强海洋碳汇领域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碳汇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和机制,是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的又一生动体现。3 K0 A) w8 M7 o1 V
(来源:山东海洋) 海洋产业2 b7 J, Y5 I0 z: u4 i
国内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 G k0 i& ], z* M 接卸量突破亿吨 9月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所属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累计接卸量突破1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城市燃气消费量。该站成为国内接卸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作为国内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产17年来供应范围覆盖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和香港等城市。该站供气量约占广东省同期天然气消费量的1/3,同时也是香港城市燃气的唯一气源,是港岛电力供应的重要气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用气用电的保供中坚力量。(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0 a$ s8 J8 F! S 国信中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 " U' _- k$ z0 `2 `0 A( n
002号船开工 9月8日,国信中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002号船建造启动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联合厂房举行。此次开工项目船是北海造船在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基础上经过全面深化设计的新型养殖工船。整船设计在结构、舱室、系统、设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高,较1号船增加了4个环形跑道养殖舱及2个独立养殖舱室,养殖水体增加了约16000立方米;养殖、加工系统经过全新设计和布局,生产加工流程更加科学合理;新增加太阳能光伏系统,有效降低了船舶能耗;设计定员增加25人,提高了鱼体生产加工能力;机舱结构由四层调整为三层,主要设备无论从数量还是参数上均进行了升级加强。如果说国信1号是对深海养殖的试验和探索,那么此次开工的002号养殖工船则是移动海洋牧场的全新“PRO”版本。(来源:青岛日报) + n9 T4 r, a) u
国产大型远洋汽车运输船下水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7600车位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远洋汽车运输船系列船首艘完成下水作业,将于明年投入使用。该船设计总长199.9米,型宽38米,型深15.5米,结构吃水10.2米,服务航速19节,入级挪威船级社及中国船级社,是符合国际最新排放规则的新一代超巴拿马型汽车运输船。该系列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双燃料动力设计,具有排放清洁度高、油耗低、营运灵活、维护便利及盈利能力强等特点。2022年1月,江南造船与安吉物流正式签署2艘7600车位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建造合同。这是当时生效的全球最大的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也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远洋汽车运输船,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该领域从跟跑、创新到引领的历史性突破。该型船首制船于2022年8月开工建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 y" M2 [4 [% @. [& V; x7 V
“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启航 9月10日,“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赴东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本次航次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研究员王卫强担任首席科学家。搭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计划海上作业80天,预计航程逾12000海里。整个航次计划开展东印度洋海域相关科学研究,将解决“热带东印度洋的动力过程、物质循环与生物地理之间的耦合联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重大科学问题区的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热带东印度洋海岭区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动力过程、物质输运及其区域气候效应,提升我国海洋治理水平,支撑海丝路重要贸易通道沿线的海洋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东海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
4 E5 I# L. j8 n# x, p 完成陆地建造9月9日,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标志性构筑物——“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实施导管架装船下水。东海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海拔100米,由测风塔、中部组块、导管架组成,历时149天顺利完成陆地建造。平台上将搭载至少66种、195台套观测设备,是目前全球海洋综合科学观测能力最强的观测塔,可实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方位、综合性、长期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除了科学观测仪器外,在测风塔上还将安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设备,以有效拓展东海海面通信和船舶监控范围。东海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于9月中旬在东海海域开展海上安装,预计2023年年底启动试运行,届时可为我国海洋气候演变研究、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经济发展等提供全面精准实时的海洋大数据服务。(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K/ \9 b) Q5 |, Q- a# s% y6 S
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海试成功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于“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海试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了温差能发电的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项目依托广州南沙高质量产业集群优势,系统整合了机械精密加工、电气程控设计、低温制冷系统等方面优势企业资源,按照南海的实际海况研发了国内首套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该装置国产化率达到100%,且整机体积只有常规同等规模温差能发电设备的1/3,成本低,机动灵活性强。今年8月,该装置在我国南海水深1900米处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试验发电总时长4小时47分钟,最大发电功率16.4千瓦,有效发电利用率达到17.7%。此次海试证明了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可行,实现了发电利用的实用性验证。相关领域专家对本次成果进行评审验收,认为该装置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意义。发电试验后,项目组利用搭建的海试系统,开展了不同排量下的冷、热源循环压力和温度的对比试验,收集了丰富的测试数据,可为后期系统的配置优化及大功率工程样机开发、规模化应用、发电成本论证等提供借鉴参考。( u7 s4 ]$ t) M6 ^(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G. U3 g9 F7 ~1 O
《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 o1 N; J' }. L! p
图集丛书》出版发行近日,我国首部以中国管辖海域海底地理实体研究与命名为主题的专题图集——《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丛书》,由海洋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套图集丛书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相关优势单位的数十位科学家组成科研团队,历经多年联合攻关完成。《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丛书》包含《渤海黄海东海和台湾以东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和《南海南部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3册。全书采用平面图、立体图和信息表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呈现了我国周边海域历次命名的769项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成果,包括各项海底地理实体的中英文标准名称、精细地形特征、界线和中英文命名由来等信息。该丛书的出版,建立了中国管辖海域海底地理实体与地名的“新华字典”,规范了我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及其名称,为我国涉海地图、著作和论文的规范出版提供了海底地名标注的科学依据。. w R1 |; Y3 _. [1 h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_! r' R2 O% R/ w. a 《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标准启动编制9月7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海洋行标《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标准启动会。会议讨论内容涉及海洋碳汇的定义、外延、海洋碳汇的分类思路等方面。专家指出,应重点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碳汇工作、针对国际履约(纳入国家自主贡献)的碳汇体系构建等方面,切实提升对海洋碳汇分类工作的科学认知。这些建议将为做好标准的后续编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海洋一所牵头组织实施,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厦门大学、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作为我国首个碳汇分类标准,《标准》制定工作对开展海洋碳汇调查、监测、模拟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夯实海洋碳汇管理的科学基础,更好服务于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 Y; r$ R/ c.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 |' @ X( K! R& c8 [0 b
我国海洋电磁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研究员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的地方,通过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综合地球物理科考船“实验6”号执行。探测剖面长度近100千米,共有16个接收测点,取得了质量较好的电磁数据,标志着我国在复杂的深海地形条件下,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本航次使用的全部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实现了深海海底多分量天然源电磁场长时间观测、近海底拖曳式大功率人工电磁源发射作业,以及用一条地球物理剖面同时探测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幔电阻率结构的目标,将显著提升我国利用海洋电磁法探测海底地质结构和资源的实力。! l7 s! X0 o, K* Y7 T+ j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0 U8 p. V% T" a' z" ^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通过评审9月8日,《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专家评审会在青岛召开,来自科技部科技统计信息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崂山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该报告由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牵头完成。《报告》深化海洋创新评价的决策支持服务,构建了一套可用于我国海洋创新能力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国家、区域和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为我国海洋创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地方海洋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与对策建议,为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升级进程中发挥高效能作用提供实现方案,为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探索创新路径。, m* D- @; v7 C2 q" c' `
(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术论坛
7 ^5 p/ C, J4 x3 j6 P; `: { 第22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
# }8 W, b5 I# D. N/ d$ k4 | 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0 c' Y+ q$ f" ~/ O/ A) [# u 9月7日,第22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平行论坛之一,主题聚焦“共促共享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会议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主办,邀请“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政要、国际组织、工商机构、海洋产业知名企业,围绕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分享创新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激发蓝色新动能,促进海洋产业的贸易与投资。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坦桑尼亚总统办公室计划与投资部常务秘书陶希·吉达、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参加会议并分别围绕《共推共助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全球合作探索蓝色新引擎,共促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演讲。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1 @( D% t/ B' c2 b; `
2023海洋保护大会在山东荣成举办
" @1 g, O! K% a" e4 x 9月9日-10日,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23海洋保护大会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大会旨在通过对话交流,积极回应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关切;汇聚众智,共同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促进形成全民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作了题为“双碳”视域下减污降碳创新探索与发展策略的演讲;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分析了全球海洋最新进展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庆哲分享了“零碳”海岸带建设的路径选择;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探讨了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及海洋蓝碳资源开发路径;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介绍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与实施情况;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综合治理室主任,博导、研究员于永海分享了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进展与管理建议。多位专家在大会上表示,陆海统筹与协同共治海洋生态环境,推动人海和谐、经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必须树立“海洋经济+海洋生态”融合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注重政策驱动与规划先行,通过生态专项规划对海洋生态治理、资源开发协同进行示范引领,显著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水平。分会聚焦海洋生态文明、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议题,与会嘉宾围绕海洋环境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海洋污染物快速监测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瑞东主持。 (来源:光明网)2 F! `4 p/ s& l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生态环境
: {% D% q+ M# W7 O Q6 |& W 遥感监测与评估培训班”成功举办
3 } [4 [, H9 {3 [; {1 v W4 ?& m 8月28日-30日,由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中心主办,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近海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培训班”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旨在促进卫星遥感技术在近海水体环境等监测预报业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卫星遥感支撑业务化工作的潜力,培训内容包括海洋遥感数据应用现状,水质、赤潮、温排水、排污口、红树林、河流入海通量、台风的环境影响等遥感监测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介绍。来自全国40多家环境监测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一百多位相关专业人员踊跃报名。海洋遥感领域多位著名专家进行了授课,广州海洋实验室潘德炉院士、唐丹玲教授,广东海洋大学付东洋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杨顶田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陶邦一、陈建裕和王迪峰研究员,陈鹏和李腾副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展开了生动详实的报告,涵盖面极广。 (来源:广州海洋实验室)海洋教育
' b& N6 i- U/ `9 D 上海海洋大学与
3 D' J- w' m# f& X+ B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a3 n5 Q: u! B' J% u+ H! e 签订科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 9月11日,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举行科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不仅在战略建设层面达成广泛共识,而且在合作方向、内容、形式上开展热烈讨论,初步形成一系列切实的合作意向。双方将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聚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构建深度科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平台建设、科技合作和重大国家成果转化。(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海洋动态
' i5 \8 [" c$ ?+ P7 j* m+ l 多方发布蓝色经济融资债券指南 近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及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联合发布《可持续蓝色经济融资债券全球从业者指南》,旨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蓝色债券”贷款和发行的明确标准、做法和范例。指南强调,要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包括防止渔业衰退、扩大低碳水产养殖规模、扩大海上可再生能源规模和海上运输脱碳。指南重点介绍了有关“蓝色债券”发行的关键信息、如何评估“蓝色债券”投资的环境影响、促进“蓝色债券”交易的必要步骤等,有助于帮助各方界定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标准,提出关键绩效指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资金支持。! q8 e! f$ s7 n8 H% r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k$ ?5 J# l8 R1 U2 G" y 《东盟蓝色经济框架》发布 近日,《东盟蓝色经济框架》发布,内容包括东盟蓝色经济的愿景、目标、优势、原则、战略、驱动力等。其中,东盟蓝色经济的指导原则为创造价值、包容性、可持续性;东盟蓝色经济战略为蓝色保护、蓝色科技创新、蓝色经济的优先领域,并详细列出了3项战略的具体试点工作。(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 a; l6 o" ]* b 联合国称过度采砂危及海洋生态系统近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下属的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日内瓦中心开发的平台“海砂观察”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2019年,每年从海洋和沿海环境中采掘的砂量在40亿~80亿吨,平均每年采砂量为60亿吨。UNEP表示,采砂危及沿海和海底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噪声污染,并影响含水层的盐碱化和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日内瓦中心主任佩杜兹表示,采砂船就像海底吸尘器,把沉淀在海床上的所有东西吸上来,破坏了鱼类赖以生存的微生物群,对生物多样性和渔业产生影响。(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8 X/ Z! N+ V3 x% N 海洋快讯 | 9.2-9.8
6 ^. F* t# A, b6 M 海洋快讯 | 8.26-9.1
0 \3 q) m+ u" `3 p, S+ h2 O: g 海洋快讯 | 8.19-8.25
. J5 |7 C, S" J& X k 海洋快讯 | 8.12-8.18
) h9 e+ Y' O( p% F9 J0 |6 p 海洋快讯 | 8.5-8.11 ) i& e* U$ |, ?5 o, [
海洋快讯 | 7.29-8.4
! l: L8 ?/ U7 e7 [! N0 g 海洋快讯 | 7.22-7.28 * E; x& j- m3 F+ E
海洋快讯 | 7.15-7.21 ) ]' Z& U6 _8 z/ a- T! k
海洋快讯 | 7.8-7.14
+ r9 I7 c) S! o 海洋快讯 | 7.1-7.7 * S5 }) T6 O, k! {/ N
* j! ?$ }& Z; n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张海洋、鲁元玉 ! W) P( P* b( {2 T4 V% A* Q/ m6 a
7 W4 s8 m: V7 ?) I9 o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 g# I, p9 M* ^4 {2 b2 ?5 P# o% i# ^$ E
" |* j4 G: \$ i' J( v$ k, U V
1 j2 K/ ], P- H$ i
0 Q3 W+ d& i. e8 q- Q. [' M8 g.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