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0 m5 d3 A4 g$ P* R" p: S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后的学习贯彻工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学习贯彻的通知》,要求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学习、宣传,严格贯彻落实修订的制度要求,抓好贯彻实施,协同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充分发挥海事管理机构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作用。
! [/ S2 j; w; x, X*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和法律责任条款的变化吧!
新《海洋环境保护法》总体修订情况
- J$ U- }6 ?9 y* d 2023版《海洋环境保护法》章节分布
/ I; m x0 |. d# b2 g/ A9 u ) S( L' n. M4 [: _/ S* b; E0 R3 g4 K
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由原来的十章共97条,修改为九章共124条,增加了27个条款。其中,新《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第五章“工程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合并了旧法中的“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两章。
0 s, q, O. L, J1 @& Q
第七章“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在保留原法第八章架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海事管理机构关于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管理实践经验,由旧法的11个条款增加至新法的14个条款,共增加3个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K5 q1 n" Z* Q* ?5 l
1、转化《压载水公约》《拆船公约》等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要求
3 U/ e7 ?) u& `% T: \
2、新增低碳减排、岸电、船舶能效和排放控制区等制度
/ c4 m/ z" L( c, d, v! m5 F& J- A s
3、完善船舶结构、防污设备和器材以及证书与文书的规定、污染物排放和操作时监测监控
( n( z* n6 c( [1 q 4、强化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监管的内容
9 }4 r. P; M/ t
5、明确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理处置中各相关方责任
一、转化《压载水公约》《拆船公约》等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要求01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方面/ \5 [* D4 p# Q
新旧条款对比
- b' R% t" B5 U, L$ A% A- J D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t, k( ~+ U( z6 _2 n ^5 }. U* o2 z2 Y 第六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任何船舶及相关作业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和压载水、船舶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
) i" o \( f: g: D
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船舶垃圾接收、船舶清舱、洗舱作业活动的,必须具备相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 L) a# I4 ^! m* g: j# d b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9 r2 s/ o9 b& J3 ^" P6 S 第七十九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任何船舶及相关作业不得违法向海洋排放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废气等污染物,废弃物,压载水和沉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 O# _" ~; W' j! d7 }) G4 ]! K
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对压载水和沉积物进行处理处置,严格防控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 z1 N# {" W3 |0 V0 @+ H7 r V 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和船舶清舱、洗舱作业活动的,应当具备相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违反处罚
+ V' }5 R- }; ^! f 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8 l. n1 ]. \ \
(四)通过私设暗管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
b8 }$ w- G6 `5 e
(五)违反本法有关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排放和管理规定的;
! U3 u( E4 {! }( U. u (六)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废弃物的。
6 [$ k2 i# [; V
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有前款第五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02船舶拆解方面新增条款:
- W5 S* l0 ?" Q 第八十六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组织制定中国籍船舶禁止或者限制安装和使用的有害材料名录。船舶修造单位或者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在船上备有有害材料清单,在船舶建造、营运和维修过程中持续更新,并在船舶拆解前提供给从事船舶拆解的单位。
$ ~. @0 ]* A/ p6 T( t9 M, T5 h 第八十七条 从事船舶拆解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在船舶拆解前将船舶污染物减至最小量,对拆解产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安全与环境无害化处置。拆解的船舶部件不得进入水体。
; b& h, e4 `' Z t
禁止采取冲滩方式进行船舶拆解作业。
违反处罚
0 L0 b* g& C+ {) Q6 @* u" e2 ~ E) W 第一百零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 O) o' B5 j1 k7 S& G, k; |3 g
(一)港口、码头、装卸站、船舶修造拆解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或者有效运行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设施,或者船舶的结构、配备的防污设备和器材不符合国家防污规定或者未经检验合格的;
6 B9 C, ^. l) G% J# U4 N3 }5 p (二)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和船舶清舱、洗舱作业活动,不具备相应接收处理能力的;
- x" t9 v- l4 p (三)从事船舶拆解、旧船改装、打捞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
% I9 a9 F& z) H* V/ S% J
(四)采取冲滩方式进行船舶拆解作业的。
* p3 h* H9 h k9 h0 {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 o h1 f+ n7 M& \2 E% s! C! p; ~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 Y& P' }1 C( ?0 h (一)未在船上备有有害材料清单,未在船舶建造、营运和维修过程中持续更新有害材料清单,或者未在船舶拆解前将有害材料清单提供给从事船舶拆解单位的;
, {- j! a1 T' Z/ f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新增低碳减排、岸电、船舶能效和排放控制区等制度01船舶低碳减排和岸电设施方面新旧条款对比- _# o. ^$ Z" z% B0 C& @8 S! u3 s z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e- `% w* \* k/ ?" {% `: K 第十三条国家加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 Q2 Z! X% D& D4 l+ _! {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 j; q. v( T: K$ [: r4 g6 G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 \# o [( K: R1 J 第二十二条 国家加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 E$ `$ v3 z4 S0 i" w8 i' b, U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优先使用清洁低碳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新增条款:
& q& X+ T4 t, w 第八十八条
5 p/ P* H3 e7 ^+ S1 J
(一)国家倡导绿色低碳智能航运,鼓励船舶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港口岸电、船舶受电等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港口岸电设施的供电能力应当与靠港船舶的用电需求相适应。
7 w% A+ k3 w' p0 }! ~8 Y2 R2 o1 d
(三)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的改造和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等按照规定给予支持。
违反处罚:
2 E! W: M1 |1 c! y/ i) c2 v 第一百一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3 Y2 R% d5 `+ ^" t# v9 F
(五)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为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提供岸电的;
( y4 C% F" Y( U. Y" k+ t
(六)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靠港,不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岸电的。
; h" D( E# ?6 J0 U2 W( t v- d
有前款第五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 H' u) i4 W o! w; v/ A3 M- I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船舶岸电制度也将正式由区域性制度转变为全国性制度。
02船舶能效方面新增条款:4 D9 Y0 F! s* M
第八十八条
$ O+ g5 ~: \4 p (二)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效水平。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靠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岸电,但是使用清洁能源的除外。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提供岸电。
违反处罚:8 F) ?9 q+ X! _1 f( m
第一百一十条第三项明确了对船舶采取措施提高能效水平未达到有关规定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03排放控制区方面新增条款:; k3 E1 {$ e6 C+ L7 ~
第九十二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划定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相关控制要求。
违反处罚:5 K0 e, k3 S5 c! r( R" J- ?9 `% P
第一百一十条第四项明确了对进入控制区的船舶不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相关控制要求的,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完善船舶结构、防污设备和器材以及证书与文书的规定、污染物排放和操作时监测监控01船舶结构、防污设备和器材方面新旧条款对比:, Z& S/ t `# N; ^7 \) j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V; R5 B& r$ V& p1 Y8 [ 第六十四条 船舶必须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结构与设备应当能够防止或者减轻所载货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9 k/ \, L2 j4 M0 ?4 _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 ?/ P9 D+ e# M2 d, C# t
第八十条
, I: S4 h, w: k+ b1 @) _6 m2 t4 { (一)船舶应当配备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
- B4 l9 c/ ~1 C5 B& |# [% ^1 P9 C (二)船舶的结构、配备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
02证书文书方面新旧条款对比:
5 W* M& h0 o+ L+ S7 p& V: M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4 F; e! w2 e. W4 K, y: R* Z" \ 第六十三条 船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持有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在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及操作时,应当如实记录。
+ ]+ g8 M) o% R3 _. l( V# Q% _8 m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 V6 \. Y* V- _7 {% y" Z; ^: N2 d0 X
第八十条
: [7 F3 r* c2 T: W1 N2 N8 u (三)船舶应当取得并持有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在进行涉及船舶污染物、压载水和沉积物排放及操作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监测、监控,如实记录并保存。
03违反处罚
- z* B1 u: [2 M9 e& z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 N6 _' x$ [' G! p3 g. ` (二)船舶未持有防污证书、防污文书,或者不按照规定监测、监控,如实记载和保存船舶污染物、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排放及操作记录的;
; J T+ J/ E. ^3 j7 G! i: t$ l B
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罚款金额由二万元以下提高至十万元以下。
四、强化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监管的内容01船载污染危害性货物、散液过驳作业申报要求新旧条款对比:
1 J+ c8 _4 Q/ Y7 |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a) m: g! o. _3 s
第六十七条 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其承运人、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必须事先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过境停留或者装卸作业。
: {, V' K9 y. y& f, j. l 第七十条 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1 A1 P& j" r. e/ P0 E$ _
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 H4 g I$ ^: @! d8 X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 V; o" U9 p! }0 J9 y6 B& z+ }0 _
第八十三条 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其承运人、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应当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或者装卸作业。
8 K0 t2 `" b) q- M/ |# i 第八十九条 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事管理机构等应当加强对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 K5 J ^+ r. G* G 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污染防治措施,并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违反处罚:* V9 ~* L9 K- L/ m" T
第一百一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 Q( F' j+ G: v X
(一)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未经许可进出港口或者装卸作业的;
' W. p1 k" X: S& Y1 s+ s8 g. T (二)装卸油类及有毒有害货物的作业,船岸双方未遵守安全防污操作规程的;
# |6 [$ |8 d( O" d% g (三)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未编制作业方案或者未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的。
02污染危害性货物要求新旧条款对比:
! B1 U- d) ]+ w8 k D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o3 [0 ~+ I$ E( Y! q0 n; c 第六十八条 交付船舶装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单证、包装、标志、数量限制等,必须符合对所装货物的有关规定。需要船舶装运污染危害性不明的货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进行评估。装卸油类及有毒有害货物的作业,船岸双方必须遵守安全防污操作规程。
* l5 u/ M9 Z/ i; |6 d; D- a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1 ]/ W+ H6 _9 b; U# C 第八十四条 交付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托运人应当将货物的正式名称、污染危害性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如实告知承运人。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单证、包装、标志、数量限制等,应当符合对所交付货物的有关规定。
' J) w7 W* \3 g [
需要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不明的货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进行评估。
& O, h+ Y9 {. m. d6 ^( w. W 装卸油类及有毒有害货物的作业,船岸双方应当遵守安全防污操作规程。
违反处罚:
$ u2 s$ Z6 R. \4 Y7 [7 H5 h 第一百一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4 s' r1 X: ?5 e V1 Y (一)拒报或者谎报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申报事项的;
+ Y) |8 r1 p' o
(二)托运人未将托运的污染危害性货物的正式名称、污染危害性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如实告知承运人的;
* m" Z# ~+ [' L" `" W (三)托运人交付承运人的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单证、包装、标志、数量限制不符合对所交付货物的有关规定的;
1 S; [: p! U) U- c6 i- W( U* I0 \ (四)托运人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污染危害性货物或者将污染危害性货物谎报为普通货物的;
' ~' r. K+ v, J
(五)需要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不明的货物,未按照有关规定事先进行评估的。
( m2 c9 h: ~8 r/ R8 M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明确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理处置中各相关方面责任新旧条款对比:, p4 i6 \) w9 I, Z) G8 k+ I& l
2017《海洋环境保护法》:
/ R7 y* c3 R, }! t3 l3 D* q) l0 R
第六十九条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备有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并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t5 u$ o2 D- u
2023《海洋环境保护法》:
' Q1 E7 Z- |1 [+ t( N+ }$ z( l 第八十五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拆解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等的接收、转运、处理处置设施,建立相应的接收、转运、处理处置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
2 P1 ~5 v9 l! T" i$ { \. T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其管理海域的渔港和渔业船舶停泊点及周边区域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生活污水和渔业垃圾回收处置,推进污染防治设备建设和环境清理整治。
* X8 ?2 K' W, \0 U6 A; ] 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拆解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并有效运行。
* Z9 l2 S/ | j( f0 I4 N
装卸油类等污染危险性货物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应当编制污染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新增条款:4 v% `) l: i# Q8 }' t" |5 t
第五十七条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管理海域的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清理制度,统筹规划建设陆域接收、转运、处理海洋垃圾的设施,明确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海洋垃圾管控区域,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公众参与上述活动。国务院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督指导和保障。
& k1 k$ z/ c) m/ x" M \& h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管理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对各类违法行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责任。希望有关企业和广大船员朋友们加强学法懂法守法,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M5 L( R$ f6 ^" c* }) }
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前后对照表
(识别二维码查看)来源: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福建海事精选推荐:8 {# w: _4 I7 A
元旦假期水上出行安全提醒
* R3 o+ P( J+ m& \ 2024,共赴未来
. ^$ @& K* J+ h9 b) e0 i" b+ T: D
交通运输部2024年新年贺词
* S8 ]4 n' S4 I, q. `- o3 M9 D 2024新年献词
$ b9 ~$ _4 E7 P/ o9 ]6 v$ r5 [& ^
媒体聚焦丨海事新闻速览·第75期
/ ?9 g0 ]' f3 H* W9 q8 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