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K; s. c0 T! Y
原标题:中国海洋大学中英联合研究中心在人类活动对海洋磷循环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x+ h9 Z4 U+ a0 Q8 M% m; n7 V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刊发了中国海洋大学中英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英中心”)最新国际合作研究成果“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river runoff stimulate the util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in coastal seas”(大气沉降和河流输入促进近海溶解态有机磷的利用)。 ~( u, s. ^6 j1 U
近年来,随着陆源污染物的持续输入,近海氮磷比持续升高,磷相对氮缺乏现象日趋普遍。在面对溶解态无机磷(DIP)缺乏时,浮游植物可通过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利用溶解态有机磷(DOP)。然而,该种应对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近海浮游植物的磷限制状态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在中国近海开展的一系列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解析了两种典型人为源物质传输方式——大气沉降和河流输入对浮游植物利用DO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磷相对氮缺乏的条件下,大气沉降和河流输入均能够通过输入大量氮营养盐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并指出DOP的水解利用是提高海水中磷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甚至有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磷营养盐来源。本研究将人为活动影响下浮游植物通过吸收大量氮——加剧磷胁迫——提高DOP生物可利用性来实现生长的驱动方式称为“人为源氮泵”(Anthropogenic Nitrogen Pump)。研究发现,DOP的水解利用受到水体中DIP浓度及生物量的联合调控,从而指出“人为源氮泵”驱动的DOP利用过程在全球不同营养水平的近海海域广泛存在。该研究阐明了人为源物质输入对近海DOP利用的促进作用及机制,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水体中磷缺乏”与“浮游植物氮限制”并存的矛盾现象,为深入理解海洋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 r# U% W; D3 h. o4 p7 c
0 c) W7 h3 _3 h `; f q6 e. H 人为源氮泵(Anthropogenic Nitrogen Pump,ANP)促进溶解态有机磷利用示意图。DIN:溶解态无机氮;DIP:溶解态无机磷;DOP:溶解态有机磷;AP:碱性磷酸酶 & }, K9 e v4 {0 q* I' d5 K- D
研究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会旺教授团队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环境科学学院的Thomas Mock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两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金昊宇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高会旺教授、张潮副教授及东安格利亚大学Thomas Mock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文章是两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 D) |! w6 B5 @ m' s 中英中心成立于2013年,旨在协调并促进学校与英国科研学术机构的交流,加强中英双方在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的合作。在中英中心的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与东英吉利大学于2014年建立了海洋科学战略联盟,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两所学校签署了多项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并于2019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养项目《海洋环境科学国际高端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两校的科学家在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洋微生物学及深海圈层等多个方向展开了深入合作,合作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icrobiome、The ISME J等国际顶尖期刊,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 Z+ B T+ h/ G5 F% V; n0 J0 {
文章链接: 3 _' g. N; u1 `, O; ~$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4838-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 N1 \: e7 s5 U: M% @4 |% V. p2 J
( i; z7 ?! [6 \6 r6 K 责任编辑: + Z/ G* M3 e: F
' V/ a$ O! N* h' E
. y$ R4 Z7 X: l m; m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