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正经历着一场“严冬”,“订单少、利润低、融资难”这三座大山压得造船企业喘不过气来。然而,海工装备产业却逆势上扬,前4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4.3%,订单金额连续上升,带来了一抹难得的亮色。
! W, D5 t. |( C海工装备异军突起
& y9 }9 m- K4 }. r- V) 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5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三大造船指标继续同比下降,尤其是新接订单数量较低,这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形势严峻。1–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15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6.8%;承接新船订单73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92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6.1%。海工装备产值规模占比较小,今年前4个月工业总产值为85.2亿元,相当于船舶制造业的4.5%,不过它却是船舶领域中景气度最高的板块。前4月,海工装备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6%,出口交货金额5.9亿元,同比增长44.3%,在所有船舶种类中出口动力最为强劲。' N4 I3 G: r" b! _/ Y$ y$ c
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1月份全球自动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辅助船等订单总金额超过40亿美元。2月份海工辅助船订单大幅增加,订单总金额约65亿美元。3月份进一步提升至70亿美元的水平。4月份,全球累计成交5座自升式钻井平台、7座半潜式平台、1艘钻井船以及多艘辅助船,预计订单总金额约77亿美元。其中,我国承接约5.05亿美元,份额占6.6%。, i. L4 {" w! H; M' s& g! I& ?# x
东方证券研究员胡耀文表示,随着各国对大陆架资源的日益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采设备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订单金额高达69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30%。 * Q$ u+ O' T0 ?, o% Q
大量高价值订单涌现/ R$ ]) E b2 E% i4 O6 Y
“随着陆地上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将成为下一个蓝色经济摇篮,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海洋工程装备将会有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振华重工常务副总裁戴文凯说。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表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2011年,钻井装备平均价格为3.97亿美元/座,相当于8.5艘18万吨散货船。7 ^( J! g" r, ~. \- y' W B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有很多不同于民船制造的地方,海洋工程是单一设计、单一图纸,很难形成批量化概念。正因为如此,海工装备具有“价值高、利润高、技术含量高”的 “三高”特点,成为造船业的“高富帅”。: P6 }7 g2 g1 S3 y2 Q1 y
从中国重工的年报来看,2011年海洋工程产品的毛利率为20.89%,是盈利水平最高的产品,而船舶制造的毛利率仅为10.85%。主营为油田专用设备的杰瑞股份更加明显,2011年,油田专用设备制造毛利率为45.89%,油田工程技术服务毛利率为56.97%。其中,杰瑞股份油田专用设备制造的主营收入从2010年的4.18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8.25亿元,同比增幅近1倍,毛利率也较2010年的39.21%有大幅提升。 各国造船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海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韩国仍牢牢占据着领先地位,分析5月份的接单情况,不难看出海工装备市场的格局。据统计,5月份,涉及海洋工程的船舶/设备订单共有29艘/座,中日韩三国接获了全球绝大部分的新船订单,韩国船企的新船订单以海洋工程和高端船舶为主,在整个5月的表现中相当强势,中国也正在积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 p% g9 Z$ ?3 _/ D+ w1 m$ S# _* e政策护航产业发展: {$ X }% d1 }2 d# z6 V
据预测,未来5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年均700–800亿美元左右。中国所占份额将从当前的5%–7%提升至2015年的20%,即从2010年30–35亿美元提升至150亿美元左右,这个市场前景将十分惊人。
0 A3 T/ |% N, x- I3 H- S& n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海工装备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我国海工配套设备自配套率低于30%,大量依赖进口。其中核心配套设备自配套率甚至不足5%,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为此,振华重工董事长周纪昌建议,推动高端制造业向前发展,需要国家在科研经费、融资以及首台首套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企业创新研究也应有更大的投入。4 M( p9 t/ k1 B; O
今年以来,我国扶持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多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零部件享受免税,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也将海工装备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近日在中国制造业年会上表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尤其是在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必须完善首台套的政策。首台套政策是鼓励和支持高端制造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的重要政策,通过补贴和税收等多种措施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则表示,“十二五 ”时期,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对央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其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