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防灾减灾贡献智慧误吃女性的分泌物该如何?会有影响吗?别羞于了解,听医生分析 - 海洋农业可行性研究

[复制链接]
# z0 e3 l( A- t2 i

浩瀚太空,繁星点点。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我国众多人造卫星中,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24小时“瞭望”,时刻观测着全球的风云气象,日夜预报着每天的阴晴冷暖。

4 [, q2 P% G) m( C, g

经过多年的发展,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以及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和航天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P% w) ^5 Y1 C2 k% n" S

从给大气“拍照”到给大气“做CT”,风云气象卫星已实现从国际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国际担当,风云气象卫星正在为服务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

, x* T- y2 K5 F) D% d

多星在轨、组网观测

8 P( y& } j+ j5 R d7 a$ \

全球对地观测网中的主力军

( D6 s. N. n7 r- V

2023年7月,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风云气象卫星便对台风进行全生命史的监测,为“杜苏芮”台风和暴雨专题会商决策服务以及准确监测“杜苏芮”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8 @5 R2 ^& h9 Z( L2 @

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气象遥感卫星。1988年,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截至目前,我国共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21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9颗在轨运行,为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料和产品。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通过“多星在轨、组网观测”,风云气象卫星可提供三维、定量、全球、全天时、全天候、高光谱、高时效的精密监测资料。

$ F6 L+ T% h0 E6 I* A

台风,无一漏网;暴雨,三维“CT”式扫描;厄尔尼诺,积累气候变量数据集……风云气象卫星性能优越,对各类天气气候事件精密监测,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网中的主力军。

) H7 B( g* n. O

“气象卫星监测在短时临近预报中作用重大。”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李俊说,以强对流天气为例,其生命史较短且具有明显突发性,监测和预报难度较大。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干扰因素少,可以精准捕捉强对流踪迹,助力强对流活动监测和预报。

# \: n- g9 m2 o, b; I' w" }' l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首席科学家尼尔斯·博尔曼说,近年来,从风云气象卫星搭载仪器设备获取的数据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资料同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Z. t6 [& T, D) { E* }1 f

“将卫星观测数据与地表观测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监测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房世波说。

: |* V& U; K ^: m6 L6 C# E

“过去几年,利用风云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中亚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同时帮助研究干旱机理和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确定受影响区域,然后帮助这些地区降低不利影响、增强气候适应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桑贾尔别克·穆拉托夫说。

9 a' b6 f7 A) Y# ^' p- }

服务全球用户

% J L) D5 R& L! v

应急保障服务国家达34个

. P. t" v) k( J4 ?* F

去年11月13日,“风云地球”国际版正式发布。这是依托风云气象卫星和卫星遥感技术,中国气象局在“风云地球”平台基础上,专门面向国际用户研发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

) }4 F% H" v/ ?

据介绍,“风云地球”国际版性能优越。一方面,可高时效获取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快速生产定量化产品。在获取海量数据的同时,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挖掘和建模,智能化识别出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另一方面,提供包括云图、要素、灾害事件、气候、模式校验等在内的5大类100多个定量化、多尺度产品,支持不同业务场景;根据不同国家和区域,配置重点关注的气象要素、观测区域、时间范围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U# R9 w* f2 P8 o$ ]# O2 ?

“风云地球”国际版刚正式对外发布不久,就接到了一单任务——为在所罗门群岛举办的第十七届太平洋运动会提供赛事保障服务。应所罗门群岛气象局的邀请,在选派专家前往当地的同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风云四号B星以所罗门群岛为中心的快扫观测模式,利用“风云地球”国际版提供了数十种卫星产品,为运动会顺利举办提供了重要支撑。

. A( k8 V, v- [. B6 d4 s

为服务国际用户,2018年4月,中国气象局专门建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2023年,应急保障机制注册国家总数达34个。

W" e1 q4 g0 n% C, G2 a6 \

2023年以来,风云气象卫星响应国际应急保障服务请求28次。观测热带气旋“洛拉”和“穆查”,为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孟加拉国等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帮助监测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到突尼斯西北部密集的火点,为当地防控火灾工作提供了帮助……

7 e& x1 T- W: n. F5 l3 [

继续扩大“朋友圈”

! f& o1 Y( e( ^) r4 Q

搭建国际卫星应用交流平台

, L6 M# Z6 N1 O/ i& G' J. r0 _

“风云气象卫星帮助我们国家水文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员追踪气旋,并及时发出风暴预警。”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局短临天气预报员邵列·斯马古洛娃说。

7 }" o! l, t) v) F O% `

2014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在哈萨克斯坦气象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从森林大火到雾霾,在当地应急抢险和灾害应对中,风云气象卫星提供的监测数据和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对我们的专家进行培训,以便使用风云气象卫星的最新产品,大大增强了哈萨克斯坦的防灾减灾能力。”邵列·斯马古洛娃说。

; ]6 V; I6 S. o7 x7 y. |+ ?! [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近5年来,参与风云气象卫星培训的国际用户超过1000人次,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50余次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软件支撑和国际视频会商。

! g: I$ Y0 X+ Z$ \; e; U

今后,风云气象卫星仍将继续扩大国际“朋友圈”,为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

. x& m. u' ]0 n& @# V5 D7 p$ V

据介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深化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国际调研,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地球观测组织等国际组织交流活动,同时加强与其他气象卫星运营方之间的国际合作。搭建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主的国际卫星应用交流平台,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多边机制和双边机制等平台推广风云气象卫星在国外的应用。

, b1 m3 }( W+ Y) ]' `) C5 e# l& Q

“今后,我们将和国际同行一起更好地推进风云气象卫星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全球防灾减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星’力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说。(记者 李红梅)

- p: G: a! K5 |- V! @" F 3 C5 y: P$ S- g. i, @, F , Q w t2 ~# x, u. _- r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孙一震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