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观察|从“泰坦尼克”观光沉艇看海洋探险精神培养和海洋遗址开发的无限可能 - 海洋遗产保护法案

[复制链接]
( o7 o {1 p* k( ~! x

//Wikipedia供图

2 ?) H/ m: p. x/ L' R

沉船百年后“泰坦尼克”又火了,以这种方式。上次轰动全球还是在1997年11月1日,卡梅隆执导的“TITANIC”凄婉动人,让人梦回1912。再上次是1985年,沉睡海底73年后,由世界“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巴拉德重新拉回公众视线。再上次就是1912年4月15日,处女航5天后发出最后求救信号,漂流数百英里,沉入海底。

; ]+ e: t! X c# s

01

d4 l0 L: u7 C

四个故事

" h X# o- B2 Z2 k" U& x! M' L* x p/ m. E

1、巴拉德的故事

' Q! X4 p6 t# d4 C7 ?* y% }+ B

这五个人八成是没了,但源自欧洲博物学和大航海的探险精神赓续绵延。“泰坦尼克”沉船发现者,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巴拉德即是。他自己研制了“阿戈”号——一种无人驾驶摄像橇,可拖在水面舰艇后拍摄2万英尺海底图像。靠这件法宝,巴拉德执行了美国海军的秘密任务——搜索1960年代美国在大西洋失事的两艘核潜艇“长尾鲨”号和“蝎子”号残骸,跟军方达成的协议是:巴拉德如果能在预定时间内定位这两艘潜艇并绘制出沉没区地图,就可用剩下时间寻找“泰坦尼克”。剩下的时间是12天,同期,法国研究船勒苏洛依特号已经在可能海域用声纳搜索了五周,但一无所获。

, _3 u9 u& B' ~9 a; S& u

巴拉德决定反其道而行之,用“阿戈”号搜索海底金属碎片痕迹来追踪沉船本身。一个多星期过去了,除了沙子和沉积物,还是沙子和沉积物,“泰坦尼克”可能永远隐身了。但就在剩下的几天里,巴拉德团队迎来了曙光,先是铆接的船体板和锅炉,接着是其他金属残骸,在漆黑深处,“泰坦尼克”赫然在目,船尾、船头相距400米,时间指向了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沉没的确切时间。在《60分钟》采访中,巴拉德回顾:“突然间,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在别人的坟墓上跳舞。”在新闻发布会上,巴拉德强调要尊重沉船:“泰坦尼克号现在位于海拔13000英尺的缓坡之上,俯瞰峡谷……安静祥和——这是世界最大海洋悲剧逝者的安息之地,愿它永远保持这样。”

1 s L9 z% O; ?1 t5 o4 T7 [; D

2、卡梅隆的故事

$ {( Y' d5 i1 _2 D( X7 R5 O- E, o) n- ~

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在拍摄“TITANIC”期间,卡梅隆33次潜入4000米深的大西洋底对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考察探险。“泰坦尼克”乘客身家23亿美元,卡梅伦毫不怀疑,残骸之下必有宝藏。

! G: L5 @4 w! ~ w

接着他开始挑战深渊,2012年3月26日,成为第一个独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10972.8米深)的人。成功背后是心力财力体力的巨大投入,为了完成梦想,卡梅隆耗时七年,日耗资3.5万美元,聘请30人顶尖团队设计和制造专用深海载人潜水器。期间,他连续五次下潜,不断挑战新深度,在突破6000米时,设备失灵,未达预定深度,第十次下潜,才抵达挑战者深渊,并足足呆了3小时,采集到68个新物质样本。这次深潜被制作成3D纪实片“Deepsea Challenge”(《深海挑战》)广为传播。片中,卡梅隆说:“那里很像是月球表面,非常荒凉,非常孤立。我的感觉是这里是和整个人类世界彻底隔绝开的……我觉得自己似乎正在太空中,我感觉自己去到了另一颗行星然后又返回了。”

3 ~- w) ]/ [6 J: G( t9 c1 O

3、商业故事

1 H% T" ~( c+ c b

1987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RMS Taitenik获得收集“泰坦尼克”随船物品的权利,共耗资1100万美元进行了6次探险,从海底找到价值1.1亿美元的6000多件物品,主要是乘客的个人物品、豪华内饰。

! q2 l7 s, l" S! W" E5 g# x: t

2019年6月至8月间,组织了6次泰坦尼克号残骸勘测任务,每次开放9个名额,进行3小时残骸探索,每位乘客需支付12.5万美元,相当于泰坦尼克号头等舱4350美元的票价。这次出事儿的是海洋之门探险公司(OCEANGATE)“泰坦”号小型深海观光潜艇。

* Z& X! \/ m+ N' a3 D+ ?. P

//PHOTOGRAPH BY OCEANGATE EXPEDITIONS

% e5 m8 T+ j3 P0 P

4、中国人的故事

. N2 ?) }/ y4 `( E

故事还没完,接下来跟中国人有关。泰坦尼克号上还有6名中国幸存者,阳江台山人。当时共8人,是英国唐纳德公司锅炉工,8人中有两个人丧生,6人幸存。当时船已破,其中5个人抱着破船板,一个人抱着破门板,在漆黑的大海中游荡,靠着坚持与骨子里不服输的意志,最后等到救援船,但因为《排华法案》,被美国禁止入境。英美媒体为转移注意力,开始丑化中国人,造谣6个中国人伪装成妇女逃生。为了谋生,中国人选择沉默。2020年,英国人Arthur Jones拍摄了“The Six”(《六人》)纪录片,解开了这段尘封历史。

( [! m. S8 T" Z( Q3 n1 X

2022年,《六人》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施万克(Steven Schwankert)是美国海事历史学家、作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任纪录片首席研究员。他亲身实施浸水实验,并按原比例打造救生艇,还多次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江门台山、深圳大鹏实地调查,追寻这些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以无可辩驳的方式证明:这些中国幸存者绝非“懦夫”“偷渡者”,也不可能“假扮女人”混入救生艇。

4 l( y; T. |. f' l0 s

//中信出版社供图

! K7 E$ V2 i2 R5 K5 \

02

- r6 L, m v4 X0 M

三点启示

1 l- Z/ f! J) n: U2 _

1、我国已到了航海文化、海洋探险精神形塑期

: t" {2 B1 e1 h% i2 M5 c e+ g

小人物反映了大时代,积贫积弱的国家公民把谋生和隐忍刻进了血液。在蓬勃向上的新时代需要澎湃的航海文化、无畏的海洋探险精神。珠峰路上颇为拥挤,下海通途尚待开拓,多会儿像布雷斯特、南安普顿一样,帆船赛、游艇、海钓、海洋科普、海洋数字产品、各类海洋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之时,就是海洋文化土壤的形成之时。盐田区图书馆、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纵横四海航海俱乐部走在了前头。

# C/ y( u! j* B( f9 f

另一方面来看,文化的追求和实践属于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的高层级需求,需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分配的公平合理,这样才能达到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的最高境界——劳动娱乐化,娱乐化就是享受,这不就是文化吗?现在网红们下田锄地也能带来流量,前几年李子柒的做饭视频也广为流传。如果将来海上通信能和陆上一样便利,那捕鱼、捕蟹、深海养殖的直播就有机会超越“美国国家地理”的竞赛纪录片了。

. l3 p9 J8 b2 O% ^+ b

2、海洋文化设备先行

$ ]1 H# r8 N! T* }) D

广义的海洋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内涵,是“五高”之地: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科技、高渗透。从安全角度看,技术设备保障不可或缺,这次五个人出事儿问题也在这儿,精神还是要靠物质来保障的。在这方面我国的差距比较大,首先是科研和产业的脱节,像巴拉德、卡梅隆、Scripps海洋研究所等,他们做出来仪器就是要商业化就是要用的,而我们的很多设备特别是海洋科研仪器还是以采购特别是国外采购为主,自己动手做的很少。以深圳为例,ICT产业已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但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163亿的增加之中只有3亿是仪器制造。在这方面还需要营造应用场景、打开市场、创造市场同时和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标准规范提升结合起来。

( G9 h E1 N1 _4 y3 r5 O5 j( A& z

3、海洋遗址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要尽早进行

& f" @5 M* Z% U

南海海底文物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应尽早开展总体规划研究,确定保护路径和具体项目的保护性开发方案,使文化价值最大化,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深入到千家万户。大海捞针、八仙过海是需要神通的,神通就是科技,不管是海上打捞救助还是遥感遥测都是硬科技的主战场。但在保护性开发方面则要发挥想象,打开思维翅膀,通过影视、平面媒体互动、网络数字化传播、衍生产品创造,实现海洋文化遗产的“一鱼九吃”,把海洋探险精神融入到大众文化体验中。

/ N. @8 N5 k% ^1 b t8 p

本文作者

/ C& t5 l$ m$ o7 u! L8 Z

胡振宇

* i. X0 `# T/ t, E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员

) v1 k7 Z( z& l. ?2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来一杯吗
活跃在昨天 22: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