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T+ Z" n* z; z7 [* ^ 科普 7 O( K* Q! ^4 c1 v. w+ o9 @
跟着小微一起探访了这么多地方,是不是对微塑料有了大概的认识呢? ) i) G- l6 U* _
在实践之外,该有的理论指导也不能少哦! j7 k4 S2 ^* O# s, L
那么,今天就让小微给你唠唠,现在这个微塑料研究到底什么情况了! ! E g3 j$ @$ V
现状 / g |% ~$ |2 y0 R; F8 }1 M' Q
首先,咱们再来温习一下微塑料的现状。 $ c/ H$ i4 p4 f) R! q
大家肯定知道,微塑料作为新型的环境污染物,人类对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尚不清楚,需要深入研究微塑料的生态环境效应,而统一、规范的分析方法当然是开展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基础工作。(咳咳,划重点啦) ! x8 I" z) s5 R; y5 P
规范可靠的分析方法,现在可是当务之急,直接决定了深入研究的进度条君会不会卡住!
- M: k* [8 g$ n" K; ?1 y 规范、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为进一步开展微塑料污染调查与监测、迁移、转化以及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也可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建立微塑料污染源清单、编制污染负荷现状图,并最终建立关键海域的监测-评估-控制的监管体系提供技术指导。 0 l7 s1 T0 X2 c$ E- R- ]+ h g
分离方法 0 v7 C. d3 _- P+ J! s9 }/ X. P1 l) y
目前,微塑料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差异性较大。
2 I6 k m9 I( z. G4 H1 C9 J; c 那么,这么多的分析鉴定方法中,聪明的你,很可能想问一问小微有没有非常完美的分离方法呢?
1 M4 G2 g1 t& a2 ^& F7 a. B 小微很遗憾地告诉你,没有—— ; ?' V" S6 x; s B- ]- O9 \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高效可靠的分离方法。
: `6 ^0 A& @5 o, \ 现阶段常见的分离方法有:
" ~# _! U' F. i- @) r8 t 目检法、密度浮选分离法、酸消解、碱消解、氧化或酶消化等方法。
* I2 b3 v7 R, J; ~ 但是,大部分的这些分离方法都没办法体现样品回收率,也没有展开消解液对微塑料数量、结构或物理特性的潜在损伤研究。 ; ]. D! r4 n; \" p" q- N) l `
并且,还有一个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微塑料分析过程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导致分离效率低。
/ B- G1 w8 f: d/ A 鉴定和定量方法 / r3 A6 ?3 ~9 X' P( u& p" o. M
现在来看啊,完美分离方法是没有的了。那么,微塑料的鉴定和定量方法又是什么情况呢?
6 k5 Y5 y% z3 h 微塑料鉴定和定量方法有: + ?6 u( t3 {3 i7 u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 t$ R8 m+ e& U. ^ \7 E3 F* p
裂解-气相色谱法(PC)
& r; j3 C; E9 G! }) _ 拉曼光谱法(Raman)等
* M% g6 W8 }9 p 其中分为衰减全反射、透射与反射等3种模式的FT- IR法应用最广泛。基于焦平面阵列 (FPA)的显微FT-IR法(Micro-FT-IR)能够准确表征不规则微塑料的光谱信息,还可以自动计数。 9 K" g, j* |7 ?0 @2 r9 S6 a5 k& d
这么优秀的方法,小微一开始可是觉得应该成为推广方法呢! : ]# ]/ d2 v# j3 K3 x" l v( C
可是小微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却发现FT- IR法在有关微塑料聚合物的鉴定和定量中却很少出现。
' d/ ~( W8 N5 i3 V% ?/ Q i$ l 原来,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定量是样品分析的瓶颈问题。虽然随着近年来高效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已有所突破,但由于相关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大范围推广。 7 l& Q) V3 e! i* N2 w
小微的建议 # B7 }% N2 h" \: [
了解了这么多现阶段的研究方法后,小微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 R S$ ~# y7 n" E, [ i (1)建立微塑料的标准体系;
) z+ G' U3 i, T- w Z (2)建立适合不同环境介质的微塑料样品采集、 保存和预处理的标准方法; + N! f- t( s( q7 ^9 g3 B
(3)建立适用于不同海洋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技术;
@) M* d ?+ W! `" c) r" p, `9 B (4)研发先进、高效和可靠的采集和分析成套设备,并形成规范和指南;
6 Q/ ?2 C* N+ w (5)研究微塑料与我国海洋环境常见化学污染物的复合效应的分析技术。 4 [0 d+ Y9 @1 F
~小微说在在研究之外的话~
* g% p s. g- {- i9 @8 p 了解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都收获颇丰呢! 8 x7 u1 V. @, K( j3 D( E
治理海洋微塑料,除了走在前沿的科学家之外,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我们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d% {, {! R- \. z% Q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还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海洋中80%的微塑料源于陆源输入,因此减少源头输入是关键,需要政府鼓励和支持可降解塑料的推广和应用)
4 U; E1 a. J3 j; e, G( t3 z1 ] 而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为了减少微塑料的潜在输入,更需要制定减少微塑料污染的法律法规,完善近岸和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分析和监测技术体系,为在国际谈判和国际法规的制定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E: E: B8 T/ L 参考文献:海洋微塑料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应对措施_姜双城 ) a2 P; {# E% Z/ z& e4 J
见 7 z+ P5 x, p& p2 h7 C
微
6 l/ B: {/ I& i 知
% R& o4 ~/ c9 | 塑
+ C. B M. y& m1 Z- h 关注我国微塑料现状 ) L( {" a- d: j
我们一直在路上 7 Q& ^- v/ N5 u7 O, j
/ f# j9 `; Z" r( i& m/ j
2 ~ x. R- B( d(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