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管理国际研讨会”召开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同筹办 - 海洋微塑料研究机构

[复制链接]
: _% ]# ?) y4 Q" M7 s

4 t/ ~5 g& H9 @& e/ h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同筹办的“2019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亚太经合组织8个经济体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留学生50余人参会,共商海洋微塑料监测与管理对策。

会议分为海洋微塑料研究方法、分布状况、管理对策、倡议书研讨等4个环节, 3 A. \ y; `. {& u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在APEC分享微塑料监测的最佳实践、信息、知识与技术”、“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力建设”和 “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海洋资源”等专题作大会报告。

. l! {# L. X% O! `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深入交流,纷纷表示希望通过APEC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解决海洋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太平洋两岸的经济体代表则希望尽快统一监测方法与共享模型研究手段,并表达了希望借鉴中国对塑料的使用、管控与科研经验。

6 [: ]1 C9 _: P, R' i) w& y

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微塑料等环境新问题,海洋二所已在国内研究机构中率先成立海洋微塑料分析实验室,通过在海洋微塑料检测方法、生态效应等领域近三年的探索研究,海洋二所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与会专家同行的广泛认可。

- P% l( B5 y4 y7 m

本次会议由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OFWG 06 2015S和2029901)共同支持。至今,海洋二所已经承担APEC基金4项,通过项目的开展,海洋二所科研人员与多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内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国际会议和双多边交流努力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未来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方面,针对海洋环境热点与难点,我所在顶层设计、实验平台建设、人员能力培养等方面,坚持实践,勇于探索,除开展传统的赤潮、浒苔、水母等生态灾害监测与研究外,也已逐步开展新型污染物生态效应的研究,为自然资源部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

—END—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大家都在看 ( t% T+ s3 |7 }" O9 y6 s0 i

海洋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二级学科有哪些?| 《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

' Q$ O4 U& K% _. i; H8 z- Y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 I& A: T- W& z4 C) t% z% S0 q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6 h! z& y% @* J" L ]

9 ^6 y7 }" A$ @9 s0 ~2 q8 n

海洋知圈

; Y" i2 e1 V4 X* n5 x6 W2 b5 P0 S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3 m7 D1 {5 g1 _6 N6 ?; s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G* i R3 D+ {4 a! y- L

" n2 N& r, |7 Q/ }) e1 B* N0 m + M) f( z3 n: y D% W 5 O, W7 y3 z( Y) D: X(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穷矮挫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