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方法

[复制链接]
5 L6 Z/ b# c% Z( Y4 I/ Z9 ]1 o, N3 s

; o$ S7 M* s4 F" q

比较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 S# ^3 W# {! B& x! K

类型

& {+ q% t/ F" I2 B5 d0 h

分布

7 m9 p7 {) R! \; G& h

人类开发利用现状

8 S, ^) o, ^8 a* Y0 ?) f

开发利用意义

l+ c9 [ ^( T; b' u, j

中国

3 Y' ?& _* d. D$ o0 m m

世界

( Q. [) V2 M4 J" d2 Z9 m R: u9 _

化学资源

; d) O$ Y6 {6 B9 c, W6 P. j. o

海水淡化

2 z3 m e! |- a$ j2 H5 f% B

广泛但不均衡

& u4 m8 M, }4 F4 E; V, F& ^7 [

西沙群岛建立第一座海水淡化厂

Q A, u' Z1 ^/ {$ z# S

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厂为阿布扎比海水淡化厂

3 v3 v: @4 d+ s( e% d9 c' c" Y2 L+ b4 n/ w

①提供了丰富的无机盐类

6 q8 y3 F$ A6 [; v! m% O ^

②加速海水淡化,提供淡水

( u' o3 F$ i G8 t4 U% o! v

食盐、镁、溴

3 _$ |) O2 T: u& l

长芦、胶州湾、淮北盐场

, P& D: _. R3 ^) } a. h. ?

生物资源

3 O; q) f. h* a( \/ g" [; ?& E

鱼、虾、贝、藻

' @6 g; n3 y, E j8 J. J) |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 t2 V5 ]' g. ~+ G% C/ I

近海及毗邻海域是世界重要渔场

H( J* B! K1 \: \5 i9 ~4 F+ @2 B

捕鱼量最多的国家:日、中、美、智、秘、俄,人均鱼产量最高的国家:冰岛

* Q0 p1 a! B, K5 U

①捕捞作食用、药用等

. y# T% C. |& k( X8 M

②通过养殖、增殖实现可持续利用

6 n& q+ L# N1 Z; ^) O

海底矿产资源

k0 W g9 {% r0 C

滨海砂矿

. O& _: t$ {2 g) `" U

近岸带

1 C0 `- Q# Q0 i" }4 Z

山东、辽东半岛,台湾、海南岛

, w% [" e8 p x2 Q. ~6 B8 D4 m

世界95%的锆石,80%的独居石来源

; Y+ `' V% a8 q( h- C8 I: [

①形成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6 b! L3 h, K, g! S! t4 f

②锰结核是未来可以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资源

" g4 {/ b6 C8 ^( d. W

石油、天然气

! {' p4 \. T8 w

浅海大陆架

2 a* M) o9 r% j8 a3 L8 c" `( Q

已发现七个大型油气盆地

- U" l/ s ~& C3 E% d9 }/ }! u; a# T

开采量占世界石油总量的30%

0 ^& r' m2 m5 U% R" n$ W

锰结核

$ Y( i( z& o) m, f3 h3 q/ d

深海

4 y1 s. u6 t( J% |' e- r; `6 V

对太平洋调查获得样品

; ]" I7 ?: U; T7 D, K/ G- B

开采方法、冶炼技术已基本解决,试采成功

9 L: e4 X5 ?' r: j" H. @" p2 j

海底热液矿床

% w6 k: q! T& ~, j" F6 k

首先发现于红海海底,现已在多处海岭中发现,试采成功

5 `: f0 \5 B3 I1 P7 t5 e

能源资源

9 ] p5 H6 ^5 n

潮汐能、波浪能等

- i, }& L: g4 x5 R( N+ `

目前可利用的主要在滨海区

1 V# Z$ |( T o" L

①为可再生资源,无污染

' R+ i1 Y# R7 \$ B5 A1 v6 O

②作为新的能源

' o6 G0 e& z3 h* H1 ^: M1 H

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 N; j3 Q, D3 m& F( p

1.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

' c( X/ i9 G) r8 M8 ~) Q7 h

2 t) [8 U( t& H9 d9 u# i

2. 世界主要大范围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 ^' v# x8 S' m: y

主要海域的渔场

; b: S: J5 \2 }2 Z9 [

代表渔场

' j6 u3 Q( p' J

形成类型

3 S9 R0 ~: A1 H1 H ?; A% f" f

洋流名称

4 Y9 j" o. ~4 a& p) C* P( M

北太平洋渔场

/ |4 N# T) n2 i9 T6 S

北海道渔场

# e" H( G( t4 x, S: h) J' k" }; W

寒暖流交汇

% x) t0 \4 r# h3 r5 N% }7 ?8 }" Z

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 O2 A# r2 x" @' I3 K. J; t; L

西北大西洋渔场

7 @1 T0 k* V( Z- I. w+ l

纽芬兰渔场

4 V% i# j) O( H3 e- ]" x; `

寒暖流交汇

1 G b5 ?- o8 \. q/ p9 Q

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8 K" s0 @. w( c; \/ {

东北大西洋渔场

8 t! @( B" r9 }+ D& [

北海渔场

" A y* z$ s+ u3 l' _

寒暖流交汇

+ I& t4 |0 p3 Q0 w$ p

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寒流

1 Q5 l# ]# H9 F

东南太平洋渔场

[3 f( w+ ~& D' e& F" Q7 y

秘鲁渔场

, h2 b& Y; r# L1 e# u1 z$ h) h

上升流形成

" S: m0 y& a- R' _( ?# }* i: A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升

$ |* H( \7 {; c* w( l3 \7 x: w

东南大西洋渔场

+ y* |1 C" z- U6 A5 W% Z

东南大西洋渔场

4 @8 _, F& S8 ^

上升流形成

" k" F u$ T, G8 ^! O1 P

本格拉寒流上升

; F0 Z: g, w) Q/ C# ]: E3 `! Z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利用

) t: U$ W3 I8 h% v7 O$ U

1. 海洋空间利用形式

: }9 o7 ~# M4 h2 N2 }" K& P8 L" A

①交通运输:港口、航道、海上机场等。

& I! i5 r1 ]# O

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洋牧场等。

6 v8 p. q7 Q5 d5 a1 ?% o2 s

③通信和电力空间:海底电缆。

# N7 y* o1 @/ |

④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等。

+ o/ ?* k& m \

⑤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等。

, `2 V+ v; s0 x$ t

2. 海上咽喉要道

: x% _2 I- p5 X& W1 j. C' c

海峡或运河

L( S/ W0 Q! _0 X8 ^: y' l

连通海域

4 L- v0 F( n) f5 |: P5 K8 O

曼德海峡

Q1 b9 z) s4 ~; x7 n

红海阿拉伯海

4 G. [7 t/ p# N5 h

马六甲海峡

+ ]# ^4 l1 _: H! K' P+ \

印度洋太平洋

0 k, j1 i0 M- i$ `2 [) A. i+ [

霍尔木兹海峡

/ ~6 V! l W- ]6 K

波斯湾阿拉伯海

: r6 g8 e# j) q2 _/ L

直布罗陀海峡

5 C1 K5 W+ R. k0 L6 X( h

地中海大西洋

, Q1 | Y7 w$ Z1 m. I) W3 X

巽他海峡

, J( V3 ?* K, E; I

印度洋太平洋

* d' l* @4 M5 R

苏伊士运河

1 k4 U8 }! O4 ]4 ^

红海地中海

9 a- T, w, m v7 h" c+ X. h' S

巴拿马运河

$ P, }* w4 w0 _" @) }' W6 N7 N) C

太平洋加勒比海

! g6 A3 W; V% V

海洋环境的保护

- H4 N) A( q5 W$ @* ~0 ?; b

1. 海洋污染

7 Q% v" i+ I# z4 H) J% ]) m

①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少部分来源于海岸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 e) { Q5 Q; @, @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中时,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 ^* o2 \3 M! b& |: e

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最终汇入海洋。

5 j5 P7 G" L5 s

④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造成海洋污染。

0 `& N! s2 I5 f$ G& w

2. 海洋生态破坏

9 F: c3 S {! E5 O9 m

①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6 J% S d p. Q# C7 f7 s

②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9 M6 M8 T4 q- \; R/ j$ }0 W

③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5 |& o, Z/ U2 m9 b% j

R; {" ?" r' E3 ?4 z* ?5 D

: @; G9 \# ?* i! J0 z* U $ ?3 B+ H8 t5 w$ C 7 d* @, `3 q& c/ \$ e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5-1-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