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o" c- {1 c. P) N. q
: v' z/ I. ~3 N: N* L1 d% e# `2 p
6 g0 I) m6 y5 {- b6 `" f8 @3 n' ^
0 N7 P$ Y8 R9 x/ l4 G. W+ T 起重量2500吨
. [" s& l7 ]) I# D6 R r 臂合力可达6000吨
( ?8 N( z* D1 \4 @* Y; d 改革开放40年来
7 q2 N% s6 j; D8 m K6 O 这艘海上自航浮吊船
6 X9 q+ m1 v7 V- D' z# b 在国内外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和 1 p6 q5 X" X- @
应急打捞任务中
4 z* b" H2 ~& n1 `4 [; p 大显身手,战功赫赫
* M0 s3 c3 d. ~% i) I, E 它就是 , E0 n, L' O0 k( ~3 j* g) B
“大力号”
( q- q. I3 r9 m- a ↓↓↓ " C( t4 [) k5 F4 j
& @/ u+ x U5 b* _ 起吊能力大、跨距远 9 \# D3 H9 g) B7 ?$ B
更能揽下“瓷器活”
" x" y! G1 e, }. S “大力号”是中国救捞发展历史上 6 G: O1 }: K' N) s' c7 D
当之无愧的英雄船 7 x1 p0 ~% B( P1 F' m
救生命与财产于危难 + B" p3 r7 t5 o% G3 i5 K. e5 P
1 n, p1 G9 s9 `# W& T
它的职责与担当
) S7 z" Y7 x2 B' o0 P B. f$ d! v 留下许多故事 ; J" ^5 P' V5 a. l; H8 \
- |; j- |6 a/ z; C6 O 韩国“世越号”打捞工程现场作业。
# b7 E! m$ d% T “‘大力号’双主钩同时加到200吨!” 1 x" U5 g( e' \# o9 e
对讲机里传来吊机手响亮的播报声。
6 _5 ~$ a$ p" g6 e0 X5 g \ 2016年7月28日7时34分,“大力号”与“深潜号”“联合正力”排成“品”字形,正在对“世越号”进行紧张的抬吊船艏作业。 0 S5 G' Q/ J. S$ s/ s3 f7 L8 O
当“大力号”双钩同步加至430吨时,沉船姿态监控仪上的“世越号”船艏被缓缓抬离海底。
, C- R) y* B8 A" r# B/ P+ A2 [# h0 K 当双主钩分别加至710吨和460吨,沉船船艏被抬起0.75度,约2.4米高。“大力号”主钩暂停抬吊,开始进行水下钢缆连接作业。
' `+ m8 y4 F% L
% h9 O: U: C* }& q3 F! F/ i6 ` 上面这段来自“大力号”在“世越号”打捞第二阶段——抬吊船艏穿引首批钢梁作业时的一个画面。
. k: O& c; i+ Y+ y8 g2 C4 W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打捞中,“大力号”在第一阶段出色完成了沉船预调查、抽油和防遗体流失安全网的安装。在第二阶段,“大力号”又成功安装了沉船船艏抬吊和托底钢梁。 1 [: \! \# g1 l+ @! z! T- e8 @4 Z3 @
大力出奇迹,起吊能力强是“大力号”的鲜明特点。从1980年由日本引进至今,它大大增强了中国海上救捞作业能力,在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占据着“C位”。 * a+ R/ X# d$ m( C [! v) g
3 b9 d' }4 Q% G- J( u) H/ M
为向全球提供海洋观测资料信息、向途经南海的中外船舶提供航海保障,受联合国海事委员会委托,1988年中国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设永久性海洋观察站。 f8 Q& @3 U: x; [' m# H
6 [9 R5 q8 V! ?3 V 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党委书记王伟平 + A! k6 g w. }& r, H; ?
% q2 A7 ~" k9 W( U
建站工程全部在水下进行,作业水域海况恶劣,其艰难程度在我国水上建筑史上首屈一指。“大力号”在礁盘安放沉箱、浇筑巨大钢架等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4 W) N/ j6 k1 P8 E3 t- H- n' L 1988年,上海救捞局“大力号”和海军一起承建南沙永暑礁海洋观察站。“大力号”高强度作业、连续作战的能力特别突出,在2003年的东海大桥建设中,上海打捞局承担的是建设难度最大的海上二标桥墩和桥面板的吊装架设任务,每个桥面板重近2200吨,最多时一天起吊8块。“大力号”“咬牙”坚持,连续507天保持高负荷状态,顺利完成308块桥面板的作业安装。
/ [% f+ j4 }4 o0 z: B7 c0 U" V# b5 c “大力号”四肢发达,头脑更不简单。
: b1 H, ~/ }0 z# h0 U 1983年5月,“大力号”首次为渤海湾埕北油田进行海上输油导管架安装。“大力号”顺利地将长41米、宽36米、高25米、总重1870吨的“A”导管架放入指定位置,误差仅17毫米,而质量标准为不超过225毫米。
8 b, Z: t1 G" r
; t6 d, |8 A% ?+ i
% e/ J% k5 @( O H% L0 j, P$ A
; K/ [+ A0 J" @6 \ 这种“绣花功夫”让“大力号”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6 m0 `# ~- k9 {% o. Y8 C( C8 P, J" |
1987年8月13日,宝钢原料码头被装有3万吨化肥的巴拿马“大鹰号”货轮撞断160多米。4块桥面板、4只桥墩连同两条运输线装置全部落水,宝钢的主、副原料码头的运输全部陷入瘫痪状态。
1 C8 n) t, _, i& u! H 在此次重大应急保障任务中,“大力号”主要负责打捞吊装落江的桥面板和桥墩,要把宽15.8米、长40米、重500多吨的桥面板作整体安装,难度极大。最终完成时,40米长的面板之间的空隙只有10厘米。指挥人员和吊机操作者之间配合默契,达到了难度极高的准确连接。 , p/ q' \5 @. i, I
: z3 T# b0 Z0 ?2 g! N0 k
“大力号”参与抢修宝钢主原料码头。 8 V9 `2 L7 R, B3 O4 R5 n
# a& F0 e; |7 D1 o; ?9 F 王伟平
5 z8 \/ _9 N; e6 \ 8 D' [9 ~6 @4 ?; K8 U! p
大力号虽然很多设备和结构都更换过,但是它的核心起吊装备还是原装,依然生龙活虎,目前正在“PL19-3”工地作业。 1 ~4 \" L9 V& u
改革开放40周年 # }7 d8 O: `) x) N
伴随着改革大潮
, c0 j6 b" J1 ^% J 我国救捞系统在改善装备水平、提升技术能力 ) l& a; O8 k/ M/ C+ o* d
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 + |) v4 I! V D q. b
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C" a+ u9 N( ^: H% R “大力号”讲述的就是中国救捞 . H( ?2 |6 k' ]# O& B' t1 c% O M
有力支撑交通强国、海洋强国 ' I" R; ]. V7 n9 `* k
建设的故事 ; {& H) Z$ a( M3 w1 Z8 H
' M1 z$ S# W% R6 d' O
: n+ Z) {* b/ H7 `6 ~% W( z! Y
+ \1 o7 z* `/ Y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