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G8 R: `! l7 A- x, d) A 妈祖是我国南海沿海地域一直以来的民间信仰,是由民间创造、后被官方所认可的中国海洋之神。妈祖文化则是由福建沿海地区发展至全国的一大地域文化。另外,妈祖信俗还在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 Q+ j; V) d5 G
妈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神仙,而妈祖文化又具有怎样的内涵呢?
7 L) V+ F f/ E; v) Q0 O7 W 图:妈祖画像1. 妈祖形象和妈祖文化的演变: Z, u# a! v, _4 W1 Y- }/ a5 g
历史上,最早有关妈祖的文献记载是南宋廖鹏飞所著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其中描述了一位能预知人祸福的“通天神女”。
5 S- `3 @( ]- q" W j2 c 但其实早在南宋之前,妈祖的传说就已在福建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妈祖的人格、形象和事迹都在传播过程中被塑造得更加具体、生动,妈祖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传播至更远的地方。
# D+ o4 Z2 b, J( f1 t5 z" h 在民间传说中,妈祖的故乡为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其居民多以出海捕鱼、经商营生。而妈祖本名林默,出生在当地的一个仕宦之家,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 % B+ U# f, D" f) n* z7 p/ E
图:莆田风光在妈祖降生之际,天空突然划过一束红光,从西北方向射入房间中,顿时四周光彩夺目,香气四溢,随之而来的还有阵阵轰鸣声,不久大地也变成了紫色。看到这种异象,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女婴必定不凡,所以便对她倍加疼爱。而且妈祖直到满月之时都不曾啼哭,于是家人便为她起名为默,这便是林默之名的由来。
: t5 P, q7 F) A" S; a1 G4 ^9 { 小林默自幼就聪慧过人,学起知识来毫不费力,并且还富有善心。就这样,她成长为了一个知识渊博、乐善好施的人——她不仅精通医术,经常治病救人,还熟知天文地理,能为出海的船民们预测天气。并且林默终生未嫁,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善举,造福沿海的百姓。
{& E( L% g. a: [2 K# u 而在林默死后,湄洲岛的居民发现她变为了神女,被湄峰山的彩云包裹着,身着红衣出现在海上,保护着来往的船只和航海的水手。 ! K, |1 o- T4 x i3 T% M+ n6 q
图:妈祖显神自那以后,林默便被人们称为“灵女”、“娘妈”、“妈祖”……沿海人民都开始供奉妈祖的神像,祈求出海平安。妈祖也一直守护着海上的渔舟、商船,凡是遇到海难的船员和船只最后都能化险为夷。 . t5 D$ V6 x! `/ a* z; f
从这段妈祖显神的传说中可以发现,人们并非凭空创造了一个神灵,而是赋予了妈祖人性,为她创造了人的生平故事,营造了妈祖的亲民感。
8 R: R# }5 u* U6 b8 n, J+ w/ O 到后来,除了管理海洋之外,妈祖还被福建人民赋予了“治疗瘟疫、拯救饥民、恩赐子嗣、保全胎孕……”的职能。这充分体现了妈祖最初是作为福建的“乡土之神”而存在的,妈祖文化在这时还具有浓厚的地域性。
& b) T9 b% ~5 u0 t0 O 图:福建莆田妈祖庙;图源:摄图网不过自南宋之后,妈祖的身份从地方性的“乡土之神”逐渐开始向全国性的“公务之神”转变,这也说明妈祖文化不再局限于一方地域,而是传播至全国了。这种转变体现在人们赋予妈祖的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维护国家安稳的层面,比如平定叛乱、抵御外敌、兴修水利等。
4 b* {. m6 y9 S* k* b7 e/ M 在元、清时期,妈祖文化已经在中国神明文化中稳稳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元代的统治者将妈祖的封号晋升为“天妃”,地位在百神之上,这意味着官方对妈祖作为全国性神灵的认证,以及对妈祖信仰的认可。而清朝的统治者则进一步将“天妃”的封号晋升为“天后”,与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并立,妈祖成为了官方承认的最高品级的神明之一。 ) r/ _+ W" C( O0 Q! k
妈祖的地位之所以逐步提高,与不同朝代的国情息息相关。元朝时期,漕运为重,所以南海的诸神,凡有功于漕运的都会被祭祀,其中妈祖是功德最大的神,所以颇受朝廷尊重。而清朝时期,收复台湾是头等大事,朝廷希望能得到海神的佑护,于是妈祖成为了清军的“水师之神”,地位崇高。 ) V$ I# C- k1 [( ~3 a
$ v2 e/ Z6 F3 P) i5 D' ?2 l 图:漕运此外,妈祖文化从一方地域传播至全国还离不开海商的功劳。福建临海多海商,经常要出海贸易,妈祖作为他们所供奉的信仰也被带去了所到之处。他们在外地建立的妈祖庙有时还会被当做商人议事和交易的场所,于是别地的商人也不免受到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开始信奉妈祖。比如清朝就有许多非福建籍的商人合建妈祖庙,祭祀妈祖,以及为妈祖庆生等。而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妈祖文化的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
* p: |4 ?8 {1 P4 ~% ] 图:南京天妃宫;图源:摄图网2. 妈祖文化的内涵& {+ x9 N+ b' U7 ]- z
人们在创造妈祖时,不断为其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品质,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所推崇的思想,这些思想也逐渐形成了妈祖文化的内涵。
% ^# S: C- G+ D 妈祖文化的首要内涵便是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在妈祖形象与职能的演变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为其塑造了“乐于助人”、“护国佑民”、“忠君爱国”的人格品质。借由这些品质,人们既教育了子孙后辈,又弘扬了民族精神。
, o! a- A+ D- B. a. q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是来源于儒家的孝道,并且这一内涵是在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才慢慢形成的。
. m5 W& r: p+ s3 t. s' o 妈祖文化中的孝道创建于元朝,发展于明、清,凸显于民国。元代关于妈祖尽孝的事迹还不详尽,但到了明朝,就诞生了许多妈祖海上救亲的故事。虽然记载的文献不同,但大抵都讲述的是妈祖的父亲和兄长在海上遇难,妈祖释放出元神去救助。 ' U, \% {/ r8 [3 P; {
而在清朝,妈祖的孝女品格被进一步强化与发扬。故事仍然是妈祖救亲,但许多地方志、杂记、族谱等文献都开始着重强调其“至孝”的品格,有的文献甚至认为妈祖封神是因为尽孝。 6 d$ f e; r5 m% ]
图:妈祖雕像到了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浪潮来袭,破除迷信的声音高涨,妈祖作为不存在的神明自然是不被推崇的。南京民国政府当时颁布了《神祠存废标准》,供奉妈祖的天后庙就在其中,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之。
* a- S0 ]0 v3 e" I3 s 为了应对这一处境,许多维护妈祖文化的人便积极强调妈祖文化中的孝道,将妈祖海上救亲的事迹呈请政府审核。在他们的努力下,政府最终同意保存妈祖庙,但要求将妈祖庙改为林孝女祠。由此,“孝义”这一内涵在妈祖文化中得以凸显。
2 ~8 B6 G9 ]7 I3 J 如今,妈祖文化还多了一层促进海峡两岸和平交流的涵义。过去受福建文化的影响,中国台湾地区也有许多信奉妈祖的人,约占台湾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1 s" y9 U6 }2 Y2 ]: }& Q# L9 k+ s
并且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在近几十年间,不断有从台湾到福建湄洲去祭拜妈祖的信众。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前去湄洲岛祭拜的台湾同胞已超过300万人次。
$ G ~* I/ l9 x E4 V' ]5 e g 而妈祖文化的交流也反映了两岸人民“人同根、神同源,文化同脉”的事实,妈祖文化在促进两岸之间的民族认同、和谐交流上支起了精神桥梁。 , D$ Z" o+ i) U [
图: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图源:摄图网参考文献: & n: Y' B$ T1 s$ d. K
[1]黄伟荣,黄丹丹,陈佳怡.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J].炎黄地理,2021(01):118-120.
; @# @3 d+ k9 z8 \# Z [2]陈金亮.妈祖孝女形象的塑造与演变[J].闽台缘,2021(04):41-48. ' a! N9 z h& P+ w
[3]陈祖英.妈祖文化的当代价值[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3):45-51.
, ]. u. o& k9 q0 i$ o [4]李伯重. "乡土之神"、"公务之神"与"海商之神"--简论妈祖形象的演变[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2):47-58.
# J# ~" z c5 V0 ?4 y [5]图片来源:趣历史、全历史、摄图网;封图来源摄图网
" Z0 ?, |+ V! C2 I1 R$ S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l2 G8 c9 `3 e. w1 \+ l% L3 Q
/ M X# H7 K" X4 q
7 N1 X- w, X- G. F(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