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p/ i1 J% m& ~& b, H9 f
6 Y5 b' A8 ^' X6 b/ g( W6 G' Z4 A 一、海洋捕捞产值
/ o* g& g% c' I; k. x2 E 海洋捕捞业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动海洋渔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渔业产业链的上游即生产供给环节,对于全产业链的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作用,除此之外对渔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起到积极的联动促进作用。
9 f5 |+ {: C* _2 s6 n4 | 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总产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全国海洋捕捞总产值达1855亿元,到2020年增长至2197亿元,海洋捕捞业成为了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s0 Z' c2 T; y; C" b) R) L1 C. \7 \: z2 Q 2013-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总产值变化情况 ' l! s6 s T+ n0 E! S; }: Z# l
2013-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总产值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1 i$ Z, f8 J* @; E2 Z 分地区来看,浙江省是我国海洋捕捞产值最高的地区,2020年产值达到585.54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65%;其次为山东省,2020年产值为355.16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6.17%。产值最低的为北京市,2020年海洋捕捞产值仅为0.82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04%。
# T4 u5 j7 u8 H6 c0 h5 s- S 2020年中国各省市海洋捕捞产值统计情况
" Q6 [6 P3 R' L$ W5 x 2020年中国各省市海洋捕捞产值统计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 F( v! E% V `% m* t; _ 二、海洋捕捞产量 * [+ ]$ l5 j) E9 ?$ [/ k1 i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以后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已经下降至947.41万吨,是最近这十多年以来第一次下跌至1000万吨以下。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洋捕捞压力的持续增加,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状况日益严重,海洋渔业资源受到环境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再生能力受到制约,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现象, 海洋捕捞总产量不断减少。 % q3 Q) n2 O: ]0 k
2013-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变化情况 ; n# O. M" l( U. \0 Q
2013-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 A6 g* l. F( d4 n3 r/ y 分地区来看,浙江省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最高,2020年产量达到256.86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7.11%;其次为山东省,2020年产量为165.52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17.47%。上海是我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最低的地区,2020年产量仅为1.08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0.11%。 + S5 t) q; N+ ?# F& P
2020年中国各省市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统计情况
- w! M# o: {/ y" S* D1 q 2020年中国各省市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统计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 u' K, `: G' F( S$ w# i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海洋捕捞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行业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3 v' O p% @) \# o1 ?& U i 三、海洋捕捞水产品分布情况 2 x |) h1 G' N8 x3 Y& M
我国海洋捕捞渔获种类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类等六大类,近年来鱼类海洋捕捞产量有所下降,但仍占渔获种类产量的绝对优势,2020年鱼类捕捞产量为648.78万吨,其次为甲壳类、头足类、贝类和其他类,海洋捕捞产量分别为181.08万吨、56.49万吨、36.19万吨和22.7万吨,藻类捕捞产量最低,仅为2.17万吨。 : J! ^$ a; Z$ v" c0 }; L1 d" M
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的各类水产品产量统计情况
3 @ z T, a+ r, s/ ] 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的各类水产品产量统计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 {6 y0 U# `: o% A2 e. ~- I 中国沿海分为四块,分别为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其中,2020年东海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最高,达到380.8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40.2%;其次为南海,2020年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为279.49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9.5%;第三为黄海,2020年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为226.8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3.94%;第四为渤海,2020年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为60.2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6.36%.
j" o( h# k! @" w 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占比情况 7 |& a4 z: z0 r' ?3 p0 G! N' G5 f
2020年中国海洋捕捞水产品产量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 ]2 E% l: ]* n
四、我国海洋捕捞产业发展建议
7 Z k+ F% D% t 1、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
) Z% ~4 m7 d- u 受海洋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持续加重。不少传统上的捕捞种类数量急剧下降,对捕捞业发展造成了巨大打击。近些年,我国在海洋渔业捕捞中实施“零增长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伏季休渔制度、转产转业制度、双控制度等海洋渔业制度,但从实际效果看尚未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仍任重道远。
% G1 \# E0 ]: R- @$ m3 k 未来在严格执行现有渔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积极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开展近海捕捞限额试点,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大力推进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加大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力度,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建设一批近海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生态修复。积极推广渔业生态标签制度,从市场一端诱导生产者采用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达到养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 Z8 s4 _, Y3 ~. w4 D% u
2、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海洋捕捞管理措施 : f: {2 r. h3 y' L3 x1 w: B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建议各渔业管理区域在制订渔业生态系统计划时,要包括有关渔业以及渔业活动所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情况的详细信息。注重目标物种的可持续性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捕捞活动给更大范围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渔业管理过程中考虑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这意味着在今后选择具体管理措施时,应该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性的角度考虑不同类型的渔业、均衡捕捞相关的问题。
* ^9 L {9 U$ ]2 I 3、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 6 g; V. j( n; @2 \8 W: R
受益于人口增长、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等因素,未来我国对海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绝大部分来自沿海和近岸,然而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在渔业资源和环境尚未取得根本性好转之前,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是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一项重要举措。
# y# s+ k* L- p6 @" B4 E% O 我国既拥有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又拥有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低廉的劳动力,在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 . ?1 a( q3 m" W( ?; v0 p
4、重视海洋捕捞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 H t& b7 N9 r: w' t# ~$ i 从捕捞渔船来看,目前我国渔船的数量占到了世界渔船总量的1/4,但其构成情况与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在我国现有的渔船中,85%是木质渔船,只有2%是玻璃钢渔船,而在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玻璃钢渔船往往占其渔船总数的80%甚至90%以上。我国渔船的整体品质与世界先进渔业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7 A8 d+ {) S( n) n
虽然我国是世界海洋捕捞大国,海洋渔获量占世界第一。但是相比较投入来看,我国海洋捕捞业效率较低。如何改变渔船装备水平整体落后,提高生产效率是我国成为海洋捕捞强国的关键所在。
1 U8 W0 B" {5 H" A1 \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 O2 j0 z/ j* A- j5 r
1 `6 T9 V6 N4 u+ o+ y d6 N
+ b" m" i$ G/ Y) o. G'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