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 @0 O( o: S+ |. a" x) E' X 今年是广东实施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的攻坚决战之年。为抢占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黄金期,日前,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完成全省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通知》,将2024年度营造红树林2623.42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214.91公顷任务下达至沿海各相关地市。 / C, R: E$ }' C& v/ f5 j/ k" W
近日,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2024年湛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项目即将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据悉,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红树林“种养耦合”修复项目,采用“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计划种植红树林面积546公顷,并在现有海堤迎海侧护坡上开展3千米海堤生态化改造,将有效破解修复难题,带动红树林保护与水产养殖耦合模式推广应用,助力“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 I- q2 o6 f r& x( O$ ^- Q
“种养耦合”树立红树林修复标杆
# s0 W" {" o6 q; k; i& t 在南粤大地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繁盛茂密、呈带状生长的红树林随处可见。它们生长在海陆之间,深扎于绵延滩涂,是岸线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具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的红树林,被誉为海岸上的“绿色长城”。
3 s8 u! G. ?$ e" n* f+ D' U9 W6 M {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要求,到2025年,广东省完成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不少于8000公顷,其中现红树林范围外营造红树林不少于55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不少于2500公顷。 - ~! \: m0 z( j8 c, i
全国红树林看广东,广东红树林看湛江。湛江被誉为“红树林之城”,红树林不仅种类丰富,且分布面积居全国第一。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 23.7%,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 60.5%,并承担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最重的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红树林之城”。 8 x3 Y1 r# O; Y& C
2024年湛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是通过中央竞争性评审并获得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支持的工程项目。为打造为红树林修复标杆,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设研院特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的红树林首席专家参与设计,经过多次研讨、论证,采用“种养耦合”模式修复红树林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即将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 v& e o. e$ r; |9 x 据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向营介绍,在沿海宜林滩涂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采用“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的模式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是解决退塘还林与沿海居民生计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2024年湛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红树林“种养耦合”修复项目,充分协调了生态修复和百姓民生和谐发展,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以养殖塘为主战场种植红树林,打造海洋“桑基鱼塘”;与海岸线整治修复结合,优先形成生态恢复岸线。计划在湛江金牛岛片区养殖塘内部采用“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种植红树林面积546公顷,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约1400公顷。
- e, h# Y. \ p. ~( D “一塘一策”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 f3 \. F7 F& u
近年来,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设研院深耕红树林保护修复细分领域。据了解,自2019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启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竞争性评审工作以来,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设研院先后参与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2个,累计设计营造红树林面积近2000公顷,占《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广东省红树林营造任务指标的1/3。 T) B$ u2 k- j: L
事实上,红树林修复对技术要求颇高。张向营表示,红树生长缓慢,大面积修复除资金压力和协调村民经济利益外,还要面对气候、潮水等自然因素对红树的破坏,水位控制是“种养耦合”系统中红树植物和养殖动物存活的关键。为此,2024年湛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一塘一策”针对每口养殖塘进行了数值模拟,包括极端天气水位变化对每口塘的影响,科学合理制定水位控制指标。为兼顾养殖效益和红树林成活率,设计统筹红树林对周期性浸淹的需求以及养殖生物对持续淹水的需求,创新设计了溢流式闸门,实现了养殖塘内水位自动控制。
+ u4 U+ \. h+ a5 j/ l7 X3 f 红树林既是生态屏障,也是海洋经济的一部分,“促保护”与“谋发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最为核心的两个主旋律。据悉,该项目设计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依据物种共生互补原理,结合利益相关者需求、环境容纳能力、冲突解决机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治理等因素,构建可持续的“红树林修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走出一条红树林保护和水产业发展双赢的新路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是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使命担当的行动诠释。 3 {1 R! Y% k! r1 ?0 j7 ?
文、图|记者 詹淑真 通讯员 李亮 肖开 ' @$ M9 d7 f0 k( ]- C8 U1 T
8 E# F/ T, H& Z: A6 M
8 c9 i- g' a9 | H7 I) I' L7 r1 @9 `- [6 V7 A5 q4 r. U
( O5 s7 N. a9 M9 r1 G-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