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看农业」深耕海洋牧场 夯实“蓝色粮仓”央广网2023-10-21 16:14央广网2023-10-21 16:1404:48 - 海洋农业技术

[复制链接]
5 E& \0 |3 m. a& I' s7 a" R
8 r/ s/ j1 q8 B5 Y7 k; C
; V% b& D+ {% d* x" Z! N7 F3 P
$ E, ], ]% M o; l
04:48
3 c+ D' Z$ F: t3 l' V4 s1 v
2 B, V: n' Y. W. Q# A* C
6 h4 L( I5 k4 G* n& V
& w, o; g/ c2 }4 U' j5 Q% x( R- N( S" c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 ~3 J, C% J' c" `6 b% h3 z
秋风起,鱼蟹肥。历经四个半月伏季休渔,东海已全面解禁开渔。近日,走进宁波市象山港畔,辛勤劳作的渔民们喜悦收网,忙碌销售,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各种新鲜肥美的渔获正不断“游”向市民的餐桌。
! K3 b2 {: J# A. n: h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再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大食物观”概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7 u$ I( S" t! b, Y6 \- A
' \5 U4 l- [3 g0 n/ ~! M2 V
3 o* y6 a* n8 H% f& a
. v, b% e: T4 d( D* s1 _) |
伏季休渔期结束后的象山石浦港畔渔船出海(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9 ]. Z; `* x$ o3 p9 l4 B* s, n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小生长在海边的渔民,最是懂得向海洋要食物了。柴志爱,今年已经47岁了,是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资深渔民,从他记事起,他就跟着父辈在海里谋食。
$ ~( E2 k% R* F, s
“小时候跟着父亲出海,一网能捞上来一大把食物。”柴志爱告诉记者。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种群结构退化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岌岌可危。“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少了,价格越来越贵了。”柴志爱感叹道。
2 z& g; v" r& w- H1 w8 B: e
因此,生态修复大黄鱼资源迫在眉睫,人工驯化养殖与繁育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成熟,增殖放流同步开展,现代海洋牧场应运而生。
" \4 \3 B/ O( C5 ^2 m: A' ~7 P
作为水产种业的“芯片”,鱼类种苗繁育技术发展是保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2007年,宁波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而后,技术人员成功在岱衢族大黄鱼原产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种活体,并培育出1000余尾苗种。
" Z _! E5 i! S: d% ]3 n+ l* P
4 Y" y" D" }7 g: C
% j5 R+ ]0 I; x; X0 X- p) s3 T
" i( p! X0 Q0 z3 }# p8 q
通过家系选育获得的新大黄鱼品种(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 Y$ F1 X4 ~6 y* P) M# W5 Q$ P
记者走进位于高泥村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车间,一排排整齐的大水池里游动着各类鱼苗,形状各异。
$ g9 O5 `8 x( G/ @% n& U
“我们先后繁育出银鲳鱼、大黄鱼、黄姑鱼等26个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5项。”该苗种公司总经理徐万土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5000余万尾大黄鱼的苗种在上半年基本售完,只留下不同的繁育品种做科研用。”
! O, U! e. `1 j5 C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生”的大黄鱼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出水即死”的魔咒,为当地老百姓游出了一条致富路。
9 ^% {4 z1 w- h; _8 [1 q2 z
“我们通过模拟黄鱼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结合循环水处理、暂养保活、活氧运输等技术攻关克难,从起捕上岸到快递运输,可以保证24小时鲜活到家。”同样位于高泥村的食品加工公司——宁波西沪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华安边向记者介绍边现场演示。他先是将大黄鱼小心翼翼地捞出,快速装进塑料袋里,随即进行封口并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最后放进保温箱里,打包发货。
& m, X6 M# Y4 N$ \5 ]
通常情况下,上市的鲜活大黄鱼单条价格在几百元不等,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8 P, y! J( S1 v# n5 r
; U9 i' u* h0 g! L0 a/ D+ h0 J
, d: v% F3 r& \; l3 L
3 u2 t. `* p I. K! ~2 P2 V# J
传统渔排升级改造后的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1 Z! P9 ~" r7 Z. ?8 l/ r
依托该育苗技术,柴志爱和村里其他渔民信心大增,高泥村很快发展成为“浙江省黄鱼养殖第一村”。如今,海里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i! w2 M; _* B
记者了解到,高泥村是浙江省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养殖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下一步,该村所在的乡镇还将打造集 “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洋娱乐”于一体的全场景融入式与文化休闲体验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大平台,用渔旅融合的方式探索共富新路径。
9 G( b8 M P$ h4 K) h. N
) S7 P& B& \+ C0 I+ x
8 S$ ~0 c7 T! E+ P9 f8 q
, q) P& E' o' ?' \3 `+ B
宁波市定期组织放流各类水产苗种(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 g/ F7 f8 I7 r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宁波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截至2022年,宁波市累计供应增殖放流岱衢族大黄鱼苗种近3亿尾。经增殖放流资源评估,大黄鱼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可达1:2.9,海洋天然资源的恢复效果明显。
; C- Q' h4 z* J
宁波作为海洋大市,千百年来的耕海牧渔、踏浪而歌,滋养了绚丽灿烂的海洋渔文化,也为海洋牧场的持续精耕打下了扎实基础。“从最初的人工渔礁建设、海珍品增殖适应性试验研究,到目前的增殖休闲复合型海洋牧场建设,宁波正充分释放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实现以海洋牧场为核心的全域产业价值。”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申屠基康表示。
7 U# a7 o' U Q1 f: Q: B- z
8 o) X! ^* T, g% @. g
, z9 v6 o1 X w& M) E2 c
. y" E* N, a8 o- D5 N
总策划:张军 于锋
/ v4 h+ b0 Z' ]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 j: j9 u3 [+ Y. }
统筹:陶玉德
5 Z- t7 b8 T; a8 E
策划:李红笛 陈金莲
5 ?. G! n& L/ }' P# ^ ~& _
记者:刘欣莹 丁可(实习生) 孙芝丹(实习生)
! I% ~7 P: A5 j% y% B! b! i
视频:俞烨
" G' X. } e5 c& ^5 r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 w$ ?* d, d' m" R
( R, g/ F6 c& }
举报/反馈
' k# j! Q0 }4 p$ J" m% _
, _: M0 s _' u, T 9 E6 Y: B0 j8 w- Y/ l4 G6 P : v: x9 B/ ` J6 ] }& o8 ~* B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7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