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 s+ H k7 @) g# ?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海洋一所,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5 s+ \8 a, x' K& e" ]
中国东部海海洋学专刊简介:
7 J2 D ]$ v8 y- G9 j3 y 近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由于受到多重压力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近海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赤潮、缺氧与酸化等生态灾害和环境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海洋的资源与环境价值。近海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在近些年呈现出新的变化模态,相关研究也是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在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海陆界面多尺度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耦合、陆架边缘海物质循环与收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近海生态环境演变和生态灾害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新型污染物的传输和生态风险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有效支撑了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科学具有鲜明的大学科属性,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得以解决,亟需多学科领域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本期中国东部海海洋学专刊论文即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成果,相关工作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基于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理念,将历史记录、现代过程和预测预报相结合,开展陆地-河流-近海的耦合研究。本期专刊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冉祥滨、郭景松、阚光明、乔淑卿等负责组织。
5 `+ E( B! P- O0 ? 封面图片说明:
: @% ]/ h s" K- O, G* l
封面图片展示了东海陆架全新世地层中混合事件层的形成过程。研究通过对东海陆架和台湾海峡内三角洲的钻孔岩心开展沉积学描述-解释、物源示踪研究,在全新世东海陆架/台湾海峡三角洲地层中发现了混合事件层,证实了混合重力流是陆架/三角洲沉积物的重要搬运方式。本研究丰富了浅海重力流流体类型的科学认识,有望推动重力流流体演化机制的相关研究。详见本期研究论文《东海陆架与台湾海峡地层中混合事件层的发现与意义》,图片由作者提供。
$ G- ~* n6 R7 M$ p7 ?5 [ 海洋酸化与水体净碳酸钙形成/溶解的关系—以黄海冷水团为例
L) s: c; d, C& G: g2 N2 N+ L h3 b- Q
作者:翟惟东
0 @; k6 d% j) R& o
海洋碳汇观测与评估的现状与思考
7 m% `3 D: Q4 e& s3 y7 h 作者:宋金明,曲宝晓,李学刚,袁华茂,段丽琴
/ O$ O3 V( c' R: }# d b1 `3 {9 H
海浪对海气界面风应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 H0 `0 V8 j/ _! z ?$ L: { 作者:王 健
0 @! [( u! ]( i1 v% D J
东海陆架与台湾海峡地层中混合事件层的发现与意义
8 R O- Z# K+ `& M( h: K" v+ l, [7 l
作者:单 新,石学法,金丽娜,乔淑卿,刘升发,党 院
' a+ C+ }' n# x) I1 c
预处理过程中酸对黏土矿物的影响—基于标准矿物的 XRD 分析
3 ]# z- p- t$ [ a- S! n4 @
作者:李秋玲,乔淑卿,方习生,石学法
- Q- ]8 S! F( M8 m. t1 G 春季东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机制分析
0 a I" f1 V+ X8 i 作者:吴林妮,韦钦胜,辛 明,王明玉,滕 飞,谢琳萍,孙 霞,王保栋
g; H ]+ C. \; g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和影响因素
! Y/ F$ ? F) H K9 I 作者:陈慕雨,陈 霖,韩露露,赵 彬,姚 鹏
" ~( L6 H* C; v P4 D# ~2 Q. _
基于 OLCI 的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体颗粒有机碳反演
$ J/ z" m* F. {6 K% }
作者:陈洁南,曹 芳
, |+ G- l+ Y6 ^ r9 S0 B' |8 X& ~ 浮游植物种群对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以长江口南毗邻海域为例
5 ~3 Z' |1 B7 z5 h$ ^9 x, n) @ 作者:李童童,冯媛媛,王建才,蔡 婷,王雅婻,宋书群,白有成
3 z, K& X! o9 m1 P6 d# C# b 2020 年春季长江口连续低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7 `" j# f% G5 _1 S* M' l8 o, k* t 作者:苏 秦,陈 栋,胡雪梅,丁金强,翟方国,姜庆岩,顾艳镇,李培良
: o' F# A3 x3 w) i 胶州湾秋季海水低分子量有机酸转化速率的分布特征
$ u) `. h, X1 f 作者:李 琪,乔馨越,丁海兵
$ T1 P8 H+ c; Q0 J2 P8 ? S 转录组学分析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的高盐度抗性分子机制
2 [" }$ F' \( ~8 t# ?* j 作者:王鹏娜,何英英,李文君,赵 阳,曲长凤,缪锦来
( X* t( t/ S3 p* [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溶解无机碳横向输送的研究
" X( [/ R4 V6 I 作者:张 娜,王继纲,高敏学,贺万阳,刘真松,张 劲,刘 茜
2 \) c- U) f$ }! D3 c
基于 SET-CNN 的紧凑型地波雷达弱目标检测方法
, m9 C1 H" D4 y
作者:李发瑞,纪永刚,任继红,程啸宇,王心玲
! T1 g/ B$ B: }7 g- a( M' F2 U
初审:张 琳" O; f3 T3 f% Q% r! q4 r" O" g7 d
复审:宋启凡
, C a- l7 y/ D8 @3 z; g
终审:金 君
6 Y. Z! B; p9 v9 L$ V. D0 U 资讯
+ @8 @- ? F& t/ g- E4 d2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