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X3 v# d6 c' E& B& J8 T
(来源:福建民盟) 3 K8 q& o2 ?3 S0 J
原标题:阮诗玮:加强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 w0 w) w1 `! }/ K/ x( b1 V: n
+ N! i* j8 _: o( I 海洋“微塑料”(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污染在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被列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体积小、不易被发现,更不便打捞清理,危害难以估量,治理难以逆转,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据模型测算显示,中国和印尼沿海是“微塑料”的主要聚集海域。 6 ?% I. q# H+ j+ w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 J$ m6 B1 n4 d% F5 Y# N4 r
8 _0 K3 m8 y" x: b/ t
微塑料的数量
$ u3 _8 |' p: @1 x" _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塑料以来,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16年,全世界塑料制品总量已达3.35亿吨。据初步估算,全世界近年来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其中,中国塑料制品产量由2008年的3130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7515万吨,10年间增长140%,成为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国。然而在这些塑料制品中,绝大部分未得到回收或再利用,大量的塑料制品成为难以降解的垃圾。这些垃圾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进入海洋,最终成为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
7 U( }, i8 _9 I 微塑料的危害
) y; w! @( q3 t( R: j 实验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对其造成物理危害。人类食品及其添加剂中微塑料污染也普遍存在,如海洋贝类软组织中微塑料颗粒的最高含量为20个/g,食盐中为7-681个/kg,空气中的微塑料也可能会进入海洋环境。诸多研究已表明,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和食盐等沿食物链向人类传播。此外,微塑料还可能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复合化学污染损伤,如塑料中的有毒单体添加剂及其从周围环境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可能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海洋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3 ]3 B" O4 Y* x0 n1 g5 e0 s
防控措施建议 : H: `3 M- V7 R# r& E
面对日益严峻的微塑料污染形势,全球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希望唤起公众对微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重视从源头上阻止微塑料垃圾产生。截止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收费或禁止使用。为促进我国进一步做好微塑料污染防控工作,特此建议:
8 ?9 a7 i3 Z$ Z& l$ X 1.高度重视立法与宣导。首先,顶层要进行“禁塑”专项立法,编制重点海域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构建综合防治机制。其次,要加大宣导力度,如由政府机构和学校等率先“禁塑”,积极引导公众认识到“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鼓励绿色出行和消费。
$ x, L/ ?: K1 S; [/ D 2.加强污染来源把控。一要科学处理滨海娱乐活动产生的垃圾,包括对休闲娱乐船只、渔船监管等。二要妥善安置近海作业产生的垃圾,包括近海养殖和捕捞、海上油气平台生产作业所产生的垃圾。三是注意垃圾堆放和填埋,禁止海边堆放或向海中倾倒垃圾,垃圾填埋场远离沿海海岸。四是适当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对塑料垃圾的处理实行计量收费制。
% s9 N8 R) v( d( C6 \ 3.严格管理污染企业。一要严格投产前审批、生产及运输环节,实时监督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去向,加强引导包装、物流、航空、商超、电商等企业走向绿色环保。二要对“微塑料”的最大来源——塑料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和集中处理,强化塑料制品在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的监管,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做到塑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7 }+ E( h" ]# f0 c
4.提升长期监测水平。一要研究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测技术方法,制定海洋塑料垃圾长期监测制度,为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和应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与监测方法支撑。二要研发海洋垃圾收集、循环安全处置技术与设备,建立海洋垃圾回收资源化方案与示范点,为海洋垃圾污染综合防治和参与全球海洋垃圾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r, d( X1 Z- P, [9 e% K8 ^' a
& g# Y+ A* }, G8 I( [ 责任编辑:
' P: F4 T. ]$ i7 n" ]3 }. k9 x* R0 M: P1 l4 L
$ S9 C3 S9 f4 g$ X1 h5 U"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