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L4 ^9 X! x6 M/ J# R5 x
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 《气候变化2023》(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简称《报告》)[1],以近8000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上升造成的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
3 f5 f: [9 _% i4 e$ m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 图源:IPCC 8 m* @, \2 ]/ X+ G
历经八年,《报告》整合了自2018年以来IPCC发布的三份工作组报告以及三份特别报告的结论[2][3],汇集全球近800名最顶级气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234名来自气候变化自然科学、270名来自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278名来自气候变化减缓),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气候变化领域最全面、最出色的科学评估[4][5][6]。
' ?& r9 t" b' d9 k( v/ \) h: t+ G/ q* s 机会窗口正在关闭,然而希望仍存。《报告》列举了当下可以立即采取并极具成本效益的措施,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扩大碳移除规模、提高气候韧性等行动,确保人人拥有更宜居、更可持续的未来。
2 ?# F1 P$ x3 A' b 报告10大重点解读 / x1 `1 W' h# a* F
(全文篇幅较长,我们将分为上、下两期推送) 9 H. F4 }5 X/ ]4 a6 `
1 / j5 d8 t- u' w% z; @) q2 N
人类活动使全球平均升温1.1°C, 0 I4 e& A! \0 _+ @0 t1 U
地球气候变化空前。 ) ]0 X% G0 I& l
全球气温已上升1.1°C,世界各个区域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系统变化,从海平面上升、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到海冰迅速融化。气温的进一步上升则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变化。例如,全球气温每上升0.5°C,极端高温、强降雨和区域干旱就会愈加频发、程度更加严重。在较少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热浪平均每10年才会出现一次。而在平均气温升高1.5°C、2°C和4°C时,高温热浪出现的频率将可能分别增加4.1倍、5.6倍和9.4倍,其强度也可能分别增加1.9°C、2.6°C和5.1°C。
( [; g' a+ U3 w G0 b" ? 全球变暖的影响 ) b' N- ~) E/ [# f5 \
…… 
8 f; e, k; C, V8 d! g* X 图源:IPCC AR6 6 f/ d% @& h# T' Y0 N ]* o
# d0 ^) K. m5 J8 I' Z 全球气温上升也加大了气候系统达到临界点的风险。温度跨过临界点或将引发永久冻土融化或大面积森林枯萎等内部增强效应,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导致气候系统发生突然且不可逆转的实质性变化。例如,如果平均气温提高2°C至3°C,南极西部和格陵兰岛几乎所有的冰盖可能以在数千年都不可逆转之势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数米。
9 O8 X/ j7 [+ L' ? 2
+ E5 C- x" h. S! A; C 气候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预期, ! Y3 F/ x) D9 t# G( V
风险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迅速升级。 : q+ H! Z% P3 w
《报告》最令人担忧的结论之一是,不利的气候影响已经比预期的更深远和极端。目前,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每年至少有一个月面临严重缺水,同时,气温升高加剧了疟疾、西尼罗河病毒和莱姆病等病媒传播疾病的蔓延。气候变化也阻碍了中低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力增长。自1961年以来,非洲的作物生产力增长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自2008年以来,极端洪水和风暴每年已迫使2000多万人背井离乡。 9 E6 D) \& Z7 Q4 m
气温每升高零点几摄氏度,这些危机都会加剧。即使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C以内,也不能保证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例如,在当前温升趋势下,居住在全球干旱地区的9.5亿人口将面临用水压力、中暑和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而全球受洪水影响的人口比例将上升24%。 , T. T8 [' X- r' ~6 y3 I
图源:WRI 4 r6 `- b* y; @) ]6 B
同样,即使温升暂只是时性超过1.5°C,也会导致严重、不可逆影响,包括当地物种灭绝、盐沼完全淹没,甚至人类会因不断增强的极端高温丧生等。因此,控制温升超过1.5°C的幅度与持续时间,并尽可能将其控制在1.5°C或更低的水平,对确保安全宜居的未来至关重要。 3 a+ h5 p( k: ]% M4 h2 B
3
( {2 \& [# {; j- C, Q 气候适应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气候韧性,
/ c+ @% }, q8 }! b7 x/ A 但推行解决方案亟需更多资金支持。
+ T5 n2 A/ V- _! }4 T 目前,至少已有170个国家将适应措施纳入气候政策(2022年6月,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正式印发),但许多国家的计划尚未落实。现有建立气候韧性的措施多为小范围、被动和渐进的,且多侧重于缓解当前影响或短期风险。由于资金限制,目前的适应水平与理想状态间仍有很大差距。《报告》指出,到2030年,仅发展中国家每年就需要1270亿美元来适应气候变化,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950亿美元。但2017年至2018年,用于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只有230亿到460亿美元,仅占所追踪气候资金的4%到8%。
7 R8 I- `' u) ^# f 但令人欣慰的是,《报告》发现,在充分的支持下,现存经过验证气候适应方案可以增强各地区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并在许多情况下带来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惠益。例如,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方案能帮助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给居民生计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居民健康、增加粮食安全、带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碳汇。 R% t5 v+ q8 L* `
如今,许多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措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施,包括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以及将树木纳入农田和增加作物多样性等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与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对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至关重要。此外,该战略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未来全球气温上升将如何影响生态系统。
. z. k% F. w$ `: |* x( ] 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可以保护生命和生计 8 V5 Y5 c. E5 L/ T4 M/ l
……  3 l- v0 O! K0 k0 w/ Q
图源: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 2019. * U! i0 B5 w' O, j
1 C( d. Z1 Q; n% I
4 / _; w" A: z1 y
+ I0 |: f" N! H% { 有些气候影响已严重到无法适应, : y: C. M. e+ Q& y+ b! y- W7 s
带来损失和损害亟需重视。
( A( i9 k) J% m7 t9 ` 全球范围内,那些高脆弱度的群体和生态系统,往往受到气候变化所致影响更为严重。他们不乏有效的适应措施,但由于受到一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因素制约,如技术或资金支持匮乏,这些措施无法落地实施,为其提供帮助。 % L/ f& ^, t5 |3 C# q1 J
有些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已经面临或正在迅速接近他们可以适应的温度极限(全球气温升高1.1°C),现有措施无法完全解决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和损害。例如,曾经支持热带地区居民生计和粮食安全的珊瑚礁系统大片死亡;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一些低洼地区居民的住所,他们只能背井离乡,迁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6 u7 i7 H- h1 p6 E
在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的浅水区,珊瑚已经死亡,成为一片废墟。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意味着沿海社区珊瑚礁系统的死亡率增加。照片来源:Velvetfish/iStock ! r F1 G& o6 }0 [5 ?4 q0 \
损失与损害问题正在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显得愈发严峻和紧迫。例如,如果全球气温上升超过1.5°C,依赖冰雪融水的地区将可能面临无法适应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若气温升高2°C,重要种植区同时出现玉米减产的风险将急剧上升;若气温升高超过3°C,夏季高温将威胁南欧部分地区居民的生命。 % g+ `$ U- f8 ^5 r- O6 Q
我们亟需紧急行动以避免、尽量减少和解决损失和损害。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意为损失和损害设立专门基金,实现了气候谈判桌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7]。而各国必须尽快敲定资金安排以及监管方式,以确定资金的充足性、可及性、未来增加性以及可预测性,保证其流向正在遭受损失和损害的国家[8]。 9 I! K1 `& u/ ~3 s! Z
5
! M l0 b i% K, I
( F1 N$ \1 U8 v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在2025年前达峰,
% N7 ^8 E) h9 p 确保1.5°C温控目标实现。 / @" W+ u, c3 ^( L1 h
《报告》中的各种研究情景显示,在2021至2040年间,全球温升达到或超过1.5°C的可能性超过50%。特别是在高排放路径下,全球气温可能会更快(在2018年至2037年间)达到这一临界点;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3.3°C至5.7°C,而上一次全球气温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5°C是在300多万年前。 0 E, C9 s! g) J( D
若要将全球温升限制在1.5°C内,且不超过或仅小幅超出这一范围,温室气体排放量最迟需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到2030年,相较2019年的水平下降43%,到2035年下降60%。 - u8 }4 k' U% m( o) W1 u$ L
实现温控1.5°C目标必需要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9 E& l V- a- X7 T4 N
……
- X5 ]' Z6 y+ V6 |/ E' c 注:将气温升高限制在1.5℃内,且不超过或小幅超出这一范围。图源:IPCCAR6 1 y+ c0 D; a3 i* {0 z
乌云虽密,但阳光依然可见。例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从2000年至2009年的2.1%降至2010年至2019年的1.3%。全球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仍不足。过去十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稳步攀升,2019年达到5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tCO2e),比2010年高出约12%,比1990年高出54%。 i# `& p8 H. z( ]1 A7 C2 k) y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研究发现,即使各国实现了各自的气候承诺(国家自主贡献,NDCs),到2030年,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2019年仅减少7%,而实现1.5℃温升目标则需要将削减比例扩大至43%[10]。尽管自IPCC规定截止日期以来,不少国家已更新了NDC目标,但最新研究将这些国家自主贡献纳入考量后发现,这些承诺总体上仍无法缩小这一排放差距[11][12]。 ( B- l/ M% b. \& P& G$ U( ~, U
// 5 O. z4 J" w9 ]2 g. {1 R$ U
剩下五大重点将在下一篇解读中推送,敬请关注! ! I9 W6 s Y! l/ X
作者
8 v0 u7 e. O0 m+ G Sophie Boehm 8 a# v5 Z9 o: _+ p1 z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
1 I6 @1 W4 Y+ E 系统变革实验室
+ p! Q: `! g U% d' V8 j 研究员助理 % V9 F) p' m8 N5 O1 f% E0 ?
Clea Schumer ! R9 V; v: E) M" ^! l1 G9 h& U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
# C" H. z1 r4 n/ [$ e 气候部门 6 C) {1 z r% T n
研究员
9 H6 J$ P- R, H ^$ i1 D 参考文献
& k$ u2 w8 t o$ }( C% w$ ? [1]. https://www.ipcc.ch/ar6-syr/ $ s4 [, _3 Z* l' Z1 X/ d
4 p, o2 {/ D9 G8 l5 u+ [ [2]. https://www.ipcc.ch/report/sixth-assessment-report-cycle/ # D/ x) }- E. ?8 |+ P+ l/ w+ b
' ~4 F* y p8 p
[3].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downloads/press/IPCC_AR6_SYR_PressRelease_zh.pdf + F9 g/ c: v# B$ n( }) m9 o
8 _* k9 z+ `* t7 ~ [4]. https://www.wri.org/insights/ipcc-climate-report ; j" p* W+ ^3 b: n) [* x$ U H+ n$ D$ Y
[5]. https://www.wri.org/insights/ipcc-report-2022-climate-impacts-adaptation-vulnerability
. T7 }& L; Z- M3 X% e
( v. Y' q4 ?; G/ R( ~, d: A( S [6]. https://www.wri.org/insights/ipcc-report-2022-mitigation-climate-change
7 z8 K) ?# q3 j- m" `, V [7].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downloads/press/IPCC_AR6_SYR_PressRelease_zh.pdf
$ G+ J* r9 }' }) s [8]. https://www.wri.org/insights/loss-damage-climate-change + ]+ O- A u/ {4 C/ i. e/ r7 {
[9]. https://www.wri.org/insights/loss-and-damage-funding-questions-transitional-committee . M+ g' t/ l9 c @# }
* A2 L# T6 u/ q: F" [ [10]. https://www.wri.org/research/state-nationally-determined-contributions-2022
' l; \( `" T, U# T7 I8 ^8 V5 @
5 S7 }4 Z2 ]) e! H [11]. 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2020-ndc-tracker 5 r5 N% D; C" o$ w6 K1 d
" H$ K2 l6 I _( j# j
[12]. https://www.unep.org/resources/emissions-gap-report-2022 * ?1 Q0 ^+ b* x' T7 @# X8 Z L7 W2 M
2 P& I: g4 `- \$ B" x, Z# Q; N 推荐阅读
1 n( ]6 [# k @( U5 x IPCC-WGIII报告:减缓气候变化路在何方(上)||减缓气候变化路在何方(下) $ O9 ]& e6 B+ {* X& q4 v
IPCC-WGⅡ报告:2022年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脆弱性(上)||2022年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脆弱性(下)
5 M- C; `+ ~1 X* z' D IPCC-WGI报告:深析报告五大发现||WRI追过的IPCC报告||2020年全球气候资金那些事儿||IPCC最新报告对企业和投资者有哪些意义?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9 k m6 F" c+ u2 [! t: G* w F. `3 u 点击阅读原文
- L. b S! f, @' r# Q7 {; D' k$ C" T3 _ _. g3 Y
; s, u2 M7 g! g( N, L+ F"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