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7 j: _4 y1 j9 E. a; V" h
, h) J1 @9 w) S 9 f! q% l+ Y$ z) K- b
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2019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返抵广州海洋地质码头。
7 ~' N; h$ v- L7 R- s6 Y ; ^# s5 m: C" h: F3 B
航次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并取得一系列联合创新成果。
9 h9 ]5 q, h+ }$ L 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集合了境内外18家优势科研单位、111位科学技术人员参航,综合运用多种高精度调查手段,系统规模开展了冷泉调查研究,探寻了海马冷泉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0 h7 F# w# S( j! X" R: r: A: B 2 ?" o" z4 F8 q$ l2 Y9 L
“海洋六号”开展地震系统海试
. s6 T/ D" O. W6 w 据透露,共享航次承担的任务来源于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知识创新工程、大洋航次等,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研发设备规范化海试、深海探测仪器试验性应用、冷泉系统科学研究及远洋科考综合试航等。 9 H% [: V- w' R$ K, S8 m
5 ^# v7 |% S. M. `
“海洋六号”布放深海观测锚系 , ]' `5 a a, b+ n' e0 `. m, ~
据悉,共享航次开展了20多项海上科学考察任务,以多方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 $ m6 ^% T5 j) J- _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这趟航行都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生擒新物种,“海马”现奇功
1 V) A; ?7 j" R- h U8 d# s/ T 自然资源部海洋六号航次技术负责人陈宗恒介绍,这次的任务之一,是开展运用“海马”号ROV和“探索4500”AUV两套潜水器在南海北部陆坡西北部海域开展联合调查,同时,系统规模地开展冷泉调查研究。 : T" d" v& y- \6 l
早已名声显赫的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海马”号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AUV,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两套潜水器,曾多次在各种海测海试中屡立奇功,这次,一个新物种被“海马”逮个正着。
5 g" y/ k3 D" q% M$ P 在本次寻找冷泉的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在1390米水深的冷泉附近首次发现了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上寿命最长的生物类型之一的“管状蠕虫”。 5 g" h) h$ |- s8 q1 z. [6 D
9 i0 w$ `0 Y& K4 [( ? 冷泉管状蠕虫群落 2 e4 m$ q6 w# A* y6 u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龚跃华说,它的年龄非常长,甚至可以达到250年是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动物(之一)。 9 ?2 `0 i, x4 u( ]* ?0 a& {
龚跃华介绍,虽然管状蠕虫近年来已被人类发现,但如此大规模和清晰的在冷泉周围发现在我国还尚属首次。管状蠕虫依赖体内共生的硫化物氧化细菌为其提供营养,因此管状蠕虫既没有内脏,也没有消化道。目前,相关样品已交由天然气水合物及海洋生物课题组研究。
# `3 E- v) G; r" _ 在共享航次成果展示台上,还有来自南海北部水下1390米的贻贝、海蛇尾、海螺、碳酸盐岩等。 9 m; z2 R: ?: k) T8 E* i
7 G" l V4 f& a3 C. O2 l+ S
冷泉系统中的贻贝与海螺群落
7 j& [$ x' A: E2 Z/ T: g9 d 陈宗恒指着贻贝标本告诉记者:“别看这些贻贝外表与普通贻贝没什么区别,但通过基因测试验证发现并不一样,确认为新物种。参与此次科考的香港浸会大学已经在国际科学期刊发表了论文。”由于这些贻贝是被海马号ROV机械手捕获的,已将其命名为“海马贻贝”。 * W" Q1 R! c$ n. `+ c0 N6 E. d0 j
“从深海捞回来的这些不一样的贻贝,味道如何?”面对记者的调侃,陈宗恒笑言“还没有人敢吃。” # `# \; h: k0 R9 O% j
- | D2 Y( k* A& U) B 海洋六号共享科考成果。金羊网记者 黄巍俊 新冷泉浮出水面 收集到“可燃冰”7 N- {- t2 `; f6 [2 m2 J- X: ^% E4 G
在水下1390米海底捕获的奇特管虫群落,这些深海新物种、新“部落”有什么意义呢?
: O/ z; }5 w. i) `& `2 g 这意味着,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 5 C" Y# }+ I5 b& W Z" W% \
陈宗恒解释,在千米深海中,没有阳光、缺乏养分,这些贻贝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全赖荒漠海底中的一片绿洲——冷泉。
/ E s3 ? h& t& ]! h + b6 D7 f8 A" P0 i6 o1 H, A
海底“冷泉”简单地说就是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驱动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由于形态酷似陆地上的泉口,温度一般在3-5℃,所以被科学家成为“冷泉”。 & e8 Y7 B C" M# ^
此次发现的“冷泉”位于水深1200至1400米之间,在“冷泉”区域,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自然状态下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可燃冰”。“冷泉”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8 D& r! X! x3 k8 L% o6 m: R& ~7 C6 O “这次共享航次,通过多类型潜水器协同开展冷泉调查获得新发现,两套潜水器在南海北部陆坡西北部海域开展联合调查,就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等。”陈宗恒兴奋地告诉记者。
: d- k3 O+ [/ \) ^
1 e' _' S! _% h; O! \) |* z. C/ S 海洋六号共享科考成果。金羊网记者 黄巍俊
: z6 E5 | c$ \7 J$ s+ q0 V6 G 创新成果丰硕 获多方面进展
w* ~9 O4 C2 j! n, M 除了发现物种和冷泉以外,海洋六号此次航行还发现了多项成果。 7 y; ?, d. {, _: M
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对4500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探索4500”AUV)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开展了海上试验,验证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深海探测开发能力。 % V" f* r+ K' Z( C; K) s3 ~
6 |4 q5 c9 Q, c. V) |+ g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富钴结壳规模取样装置(采矿车)通过“海洋六号”共享平台开展海试。
8 H! ~1 ]/ ?# X4 o 完成了多套自主研发深海设备的规范化海试。以“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为平台,开展了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完善了深海探测技术配套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
! x/ N$ d B9 _% L! |: ~
- {" J* h. ~" l8 I “海洋六号”布设6米深海浅钻 探索机制创新做出了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有益实践8 P. ~% t8 \0 k/ Q
搭建了航次共享平台,局属科考船及船载仪器设备全年多海域多航次开放共享; 5 B$ c ~& s! f: l
创新了共享模式,共享航次接受各渠道来源项目申请,申请主体可以是科研单位或个人,项目性质包括了海上试验、试验性应用与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
`- i: Q8 i& B9 y; E 优化了审批流程,航次申请评审受理快速灵活,建立了共享航次方案审查专家库,对航次申请做到受理一批评审一批出航搭载一批; a+ F, p/ d7 f7 T! A
实现了学科交叉,各参航单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同开展科学研究,达到了联合增强的效果。
7 W0 p. C4 Y. w% a* j* G 据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建立了有效的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机制,积极利用科考船舶及船载设备向社会开放,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实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自2018年以来,启动了大规模“科考平台共享行动”,面向全社会开放局属科学考察船及大型船载装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6 J" d3 C1 h v9 u0 I. ` ●世界四大湾区,你真的了解吗?
/ ^2 S) _/ s( u0 T1 ~6 q/ y8 u* Y ●探访“风车王国”荷兰:破解制造业强大的基因
) n; F( n1 j1 e7 m ●蛟龙号潜航员讲述海底惊魂:跟死神擦肩而过
; t3 {, \) x7 o9 e, V- ^+ b 来源:海洋网综合整理自国家海洋预报台、金羊网、中国海洋报
( }& ~$ T6 j! p9 g9 y" y% c 5 ~ l. p+ ^8 I' G* H0 J. a; R. _
- z* o" D* Q* Z: I & H7 k$ A( p0 X9 G. K
# {. ^2 m3 w7 T* S+ U6 S+ D
4 b/ T: u/ Q( G6 p, Y! |7 @9 y2 c/ R6 f$ M2 P7 w2 ^5 i2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