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n7 e2 c1 L# J' f9 H4 R6 W A
# ~. V ]( I+ g
/ I! t) m% B0 I" N3 @
% i0 X3 b, C( k9 O c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动现场(央广记者 官文清 摄) 0 V* l2 n" N6 Z+ X" h! [ S
央广网广州7月18日消息(记者郑澍 廖开迪 官文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动今天(18日)上午在广州举行,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命名为“实验6”,新船下水将极大提高中国深远海的科考能力。 / y" u+ P( R7 ]& b8 I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总投资5.175亿元人民币,设计总吨3990,最大速度16.5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是一艘具备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观测能力,可对近海岛礁区及全球各大洋进行广泛科学考察活动的综合科考船,它将填补我国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
# D# s* O6 e. M 6 S# Z# [! [1 |, L
; N& P2 F8 |$ y' O" ~" i# W8 A
7 o* ^% [* ~0 a1 ^3 p% i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命名为“实验6”(央广记者 官文清 摄) , A: {8 N( ^$ b2 C. I
项目总工程师蔡小阳介绍,“实验6”号采用国际最先进设计理念、是一艘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种用途船舶,探测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w9 {9 y- z3 D8 X
蔡小阳:“应该讲它是个综合性的先进,兼顾了地震调查设备,水文的设备,在我们国家的科考船里边,现在还没有一条船是两种都兼顾在一起。” . K) p7 S: J: k
* g: K6 |: f6 B2 @
' I) _6 t) `! N- [, S' ^( J9 H $ X+ g6 k9 e/ |. W4 t, W) i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命名为“实验6”(央广记者 官文清 摄) ) r/ U8 A, S8 m" [7 X, E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纪纲表示,该考察船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国对地球深部结构,南海海礁区及深远海大洋极端环境的探测取样和基础数据获取能力,为共同推动我国深远海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i( o! G {; o3 n3 \
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龙丽娟表示,“实验6”号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海上移动平台,将完善我们国家调查团队的功能序列。 : E* V: m% p! r4 o
盛纪纲表示,未来这艘船可以航行除了极地冰区以外的全球大洋,执行各种任务,同时也会向国内的科技工作者,甚至是国际的一些科学工作者开放共享,一起开展海洋科学研究。 ( ^9 @, _: Q) ~% G; |4 b/ |
: z# u& y/ }7 I ' l0 L, y( u" |# A2 ^. w
5 Y5 N& p* a0 T. v) E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命名为“实验6”(央广记者 官文清 摄)
# i7 U" a$ b& s1 F. h6 `) t9 F
7 H+ I8 v+ y' p9 I9 S " n1 b @# S- U
0 j0 W0 j. Y: r* A4 |* D6 f2 s" X$ V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命名为“实验6”(央广记者 官文清 摄) # z9 n- Q3 w" W
: r! Y1 w0 j1 y
举报/反馈 5 n) d. N9 X+ V- A/ K l
7 g+ A' Z$ o3 I% I3 w+ S+ m: h& S
& u9 B- C& r" \( o; v, v
; W2 X/ i. A9 ?0 e$ O0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