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年施行 将建立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等制度刘涛10年前美照,但身后那人才漂亮,原来她俩10年前就同框 - 海洋污染治理技术

[复制链接]
( v: N `8 }9 S
( J3 B9 M3 v' B E% W+ W

中国网12月25日讯(记者 彭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称“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9 l7 z1 T& O0 K7 r$ Z+ N# V( G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刘海涛表示,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 a# p2 [% K1 l; I4 \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9 H* [4 P; Q( M* [
×
$ m8 V8 `; w& B7 W g0 J
" C5 A; R* m! j- |1 i e

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海滩。资料图 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 O- F3 ~$ S. |( G; [2 \, H

实施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0 S ?9 {/ H- s$ E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林丹介绍,本次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增加“陆海统筹”作为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的原则,并在具体的制度规定中予以落实。

0 M* @# k- W- K. y9 o

加强陆海制度衔接协调。明确国家实施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规划、标准、监测等监督管理制度衔接协调;明确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规定将海域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国家和有关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应当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统一海岸工程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做好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统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沿海产业结构调整。

: [3 B8 f& j G; f( D1 E) x+ c& \

针对近岸海域突出环境问题,以入海排污口、入海污染物排放、海洋垃圾等为管控重点,持续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管,明确各类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和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入海排污口信息平台建设的规定;从严防控岸滩固体废物,做好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衔接等。

2 B5 [8 `3 K3 |/ N2 R
' t- H0 {. Q/ G) |& b

广西北海涠洲岛海滩。资料图 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2 y+ i7 M4 f! [! E

建立健全近岸水体、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治理体系

( k( a+ F# X' p; ^% F

海洋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刘海涛表示,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职责分工,要求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管理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负责,强化沿海地方区域协作机制,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增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等制度,完善规划、标准、监测、预警等制度;明确国家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管控,推进海域综合治理,严格海域排污许可管理,提升重点海域海洋环境质量。

% s: x: Y- k9 e1 k3 |

同时,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优化入海排污口设置,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管监测,建立健全近岸水体、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治理体系,对入海河流治理、入海总氮总磷排放管控、入海河口水质管控提出明确要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准入与布局,加强海砂开采监管,增加工程建设项目不得造成领海基点及其周围环境的侵蚀、淤积和损害,不得违法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等内容;优化倾倒许可审批层级,鼓励疏浚物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加编制全国海洋倾倒区规划、开展海洋倾倒区状况评估、委托实施废弃物海洋倾倒作业具体管控要求等内容,完善倾倒作业的监控与报告等要求;增加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排放管控、船舶拆解污染防治、绿色低碳智能航运、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等规定,要求进行涉及船舶污染物、压载水和沉积物排放及操作时按照有关规定监测、监控,建立船舶污染物等接收、转运、处理处置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

0 z. P- C+ w; }( _4 y n5 H

强化海洋倾倒区的科学布局和全局性谋划

5 C' y8 ?. {6 o; V- R8 t

海洋倾废监管对于统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副司长胡松琴表示,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海洋倾废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实践经验与国际履约成果,完善审批与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9 O8 L0 y) @% ^: n

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继续实施可以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名录制度,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等原则,增加“国家鼓励疏浚物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避免或者减少海洋倾倒”有关规定,严控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数量;进一步强化海洋倾倒区的科学布局和全局性谋划,增加倾倒区规划制度,明确倾倒区规划应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规划统一开展倾倒区选划,特别是近岸和远海倾倒区的分布比例,尽可能减少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其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化倾废许可审批层级,明确海洋倾废许可有关申请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海域派出机构提出。强化产生废弃物单位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明确由产生废弃物的单位作为倾废许可申请的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倾倒作业船舶等载运工具,增加安装使用符合要求的海洋倾倒在线监控设备等规定,并强化倾倒作业报告制度,有效提高监管效能。

: t" Y8 P8 \" q, B7 f8 u

针对海上违法倾废活动频发、违法处罚偏软偏轻等问题,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处罚金额,增加了一定时间内行业禁止等处罚手段,以及扣押船舶等行政强制措施。新增了连带责任制度,明确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受托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等,同时还建立了信用记录与评价应用制度,对违法活动形成有力震慑。

) Y: S8 x$ k* }+ S7 D" \: |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4 `3 C) _2 X2 E( l
×
) ?8 s: c* c- B, x% r! @, E) m
3 A# c" y( n% }: B, J8 Z4 q" F

广西红树林。资料图 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 p+ _9 U" N$ f) F% E9 z4 d. Z

全国已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

* k/ G9 O! `! C8 v+ V" f

另据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介绍,自然资源部初步建成了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于一体的综合观测监测系统。每年组织针对15条近海海洋标准断面、1614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

9 f0 y" I: i6 S) M8 C/ S

“十四五”期间,分步推进全国珊瑚礁、滨海盐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13处珊瑚礁、53处滨海盐沼、22处海草床、6处牡蛎礁、15处海藻场、47处河口、21处海湾、16处泥质海岸、24处砂质海岸的生态现状调查,并对重点分布区开展业务化监测。同时,对划定的34个赤潮高风险区进行重点跟踪,对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和海洋低氧、海岸侵蚀等生态问题实施预警监测。

2 q0 N% M% q" _"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扎实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国已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

8 Z+ }9 C) V6 J6 G1 C4 [0 f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5省份将2.82万公顷红树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为现有红树林总面积的97%。截至2023年底,全国红树林面积已增至2.92万公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9 N. G/ C3 a" v( B' Z

编审:魏婧

4 w5 Q ]) |9 Y9 w# r. [

中国发布

) k. V6 o) \3 I* {0 O! R: n! a & p7 l' p9 `/ a* R$ y . S# Q8 b& o/ g7 H( y5 ?2 B% n. j* f 8 ^- Z) r4 M& s7 w$ s/ q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永不堕落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