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生态旅游:畅游绿水青山 邂逅奇妙生灵荆楚网2023-08-14 07:11荆楚网2023-08-14 07:11 - 海洋生态旅行体验

[复制链接]
1 [8 A3 C6 G9 t, M5 n @
【一线讲述】
7 \; x, R4 f% D2 K/ ~
编者按
5 T2 h$ c" ^) S- J. c& D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越来越多的珍稀生物活跃在中国大地上。
* _' M+ n; c+ i3 i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以自然生灵为主要欣赏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旨在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生态旅游正由“小众”走向“大众”。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邀请生态旅游领域的推动者、从业者和体验者,讲述他们在自然山川中的精彩故事。
. w* U$ @& B# {' |2 E- f
亲历国家公园 感受生态之美
) S: _: s# p2 S0 Q: u' Y* m7 r
讲述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国家公园项目负责人 秦璇
1 F. c) X0 N$ u: t7 _% t) I
三江源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区域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生态系统,随处可见狼、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
" x( J5 }5 b0 A- N
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野生动物的喜爱,我读大学本科时选择了生物专业,研究生时转向更宏观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方向。2020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三江源,巴塘草原环绕的群山、星星点点的藏式帐篷似梦境般美好,给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渐渐地,高海拔的景观和生物,热情友好的藏族居民,充满挑战的保护工作……让我的心态从最初的“试一试”变成了“留下来”。
: _. \' _ x7 ^& R+ P I
我们在当地开展了社区监测、自然体验、人兽冲突缓解等工作,探索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也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昂赛“大猫谷”自然体验项目就是其中一个尝试,由当地牧民担任自然体验向导、司机和接待家庭,带领自然体验者在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开展观察雪豹、观赏自然和文化景观、体验牧区生活等活动。我们协助合作社建立“大猫谷”预约网站,设计了雪豹寻踪、观鸟之旅、徒步探秘、牧民生活体验、幽谷观星等体验内容,形成《自然体验导览手册》,还和社区共同讨论制定了《接待家庭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 d8 P! c2 b$ |" o# Y* N
该项目并不是单纯的旅游,更是一种自然体验。体验者要全程入住当地牧民家中,牧民们会拿出酸奶、酥油茶、牦牛肉干等特色食物招待客人。一位学生体验者在为期四天三晚的体验后向招待家庭写信致谢:“我在义西叔叔的指引下很幸运地看到了马麝……昂赛之行的另一份幸运就是遇见了你们!”
$ o( P0 r: D& l
截至2023年5月,项目已选拔出22户牧民接待家庭,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13支自然体验团队,共计590人次,为当地社区带来200多万元收益。全部收益的45%为接待家庭所得,45%纳入社区基金,10%用于昂赛区域生态保护工作。
9 g8 ~" A- X5 J: C6 \
昂赛自然体验项目真正实现了让当地人从保护中受益,从而激励他们长期参与自然保护工作。牧民桑周选择成为接待家庭。接待结束后,我去他家做评估,桑周向我展示客人们的寄语和感谢信,特别开心地说:“好多客人是我几年前接待的,我们现在还发微信呢。”
1 K3 W( v& s ] {* M; ^% J
国家公园建设,保护了中国生态系统中最为完整和原真、自然禀赋最好、自然遗传价值最高的区域。希望更多人能亲历三江源国家公园,亲身感受自然蓬勃之力、生物多样性之美,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卫士”。
) O" h& J) o2 J' z9 v1 V$ B6 ^' c
与鲸类共享蔚蓝大海
9 v# _+ v1 q; m+ ]
讲述人: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陈默
* A2 T4 f( c8 }+ i: ~3 X. J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生活着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绿海龟等旗舰物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的滨海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我,因为《动物世界》和海洋主题邮票产生了对大自然特别是鲸类动物的兴趣,逐步走上了研究与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道路。
1 ^% c9 h& p6 a- B
鲸,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很长一段时间,除了长江江豚、东亚江豚等小型齿鲸类外,体型庞大、常与传说相伴的须鲸类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18年,广西北海市政府对外发布了重磅消息:涠洲岛海域发现了中国大陆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活群体——布氏鲸群。在消息公开之前,我已在这片海域追寻了它们3年。
' @( I" l8 S7 h% W1 ~! z' n* }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鲸鱼并不容易。当最初的兴奋劲过去,眼中只剩下单调的天空和大海,时间仿佛停滞了,但我和队友仍紧抓着望远镜和相机,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机会。突然,船左侧海面沸腾起来,这是布氏鲸在释放气泡驱逐鱼群!随即,身后传来巨物击破海水的声音,我们赶紧转身,只见一座黑色“小山”升出水面,然后裂成了“Y”形,这是布氏鲸在张嘴捕食鱼群!十多秒后,布氏鲸缓缓合拢嘴巴,再次潜入大海。我们在甲板上兴奋地欢呼:“找到布氏鲸了!”
& [) g( l/ t3 k
布氏鲸的发现,让涠洲岛成为全国唯一可以稳定观察到大型鲸类的旅游目的地。5年间,世界各地鲸豚爱好者纷至沓来。在北海市政府积极引导下,观鲸产业日渐规范。
; g$ }/ e3 Q S- R$ P
观鲸也为岛上的旅游业带来了新面貌。以往,每年春节后到4月是涠洲岛的旅游淡季。而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主要停留时间是12月底到4月初,这让过去的淡季成了重要的旅游节点。
* M5 ^. J E) I+ s+ k8 b
观鲸不是把船开到鲸的身边就行了,而是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则。不规范的观鲸旅游,有可能造成鲸类受伤,或影响它们的捕食和繁育,因此需要对船只数量、行船方式、与鲸类距离、游客行为准则等作出详细规定。
5 \" T( v1 T8 A: g
数十年的世界观鲸史告诉我们,开展观鲸,促进海洋生态与濒危生物保护是一条可行之路。我和团队成员在开展布氏鲸调查与研究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推广海洋教育,推动可持续的友好型“赶海”,推进科学、规范的观鲸旅游。我相信,随着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观鲸旅游目的地也会越来越多。
6 o- z# |* k1 {) t4 c% x3 V$ {
从城市到深山 我把观鸟做成职业
0 F* I# N1 e; y
讲述人:云南盈江观鸟协会理事长 曾祥乐
/ }, x& @ |3 |+ A
我毕业后去了北京,在朋友的邀请下偶然接触了观鸟活动,从此就迷上了。每逢周末,我便拿起望远镜和相机,开始探索城市里的飞羽之美。2014年底,我决定来云南,来中国鸟类最丰富的地方体验一番。在原始森林中,壮观的“鸟浪”让我大呼过瘾,有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奇妙感应。我开始思考,能否留在云南,寻找人生的全新可能呢?
; {8 S* Q& o! @3 X
当时,我从西双版纳沿着边境线一路来到盈江县,当地正准备举办观鸟节,我就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在盈江观鸟的日子里,我发现了大灰啄木鸟、棕腹林鸲、栗鸮等珍稀鸟类,并把这些影像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之后就有人来问:这些鸟在哪儿,能不能带我去看看?我想,凭借我对鸟类的热情和寻找物种的天赋,领人观鸟,和鸟兽虫木打交道,这不正是与自然相伴的理想职业吗?于是,我决定留下来。
6 k6 T4 y4 d1 y2 U5 T9 `6 ]4 W
我或许是盈江第一位带领游客寻找物种的职业向导。当我带领自然爱好者们走进村寨,和当地村民聊起观鸟时,他们都一脸疑惑,“观鸟?鸟有什么好观的?”
8 W) ]5 r" c& H6 |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越来越多观鸟爱好者走进盈江,当地政府开始意识到,鸟类也是一张独特的名片。后来几年,盈江政府投入了不少力量,开始发展观鸟旅游。以石梯村为代表,不少村民开始建设鸟类观测点,吸引了很多珍稀鸟类现身。
7 D2 m% D& }8 P6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当地鸟友成立了盈江观鸟协会。我们为当地村寨提供从鸟类识别到旅游服务等多方面的指导,帮助不少村民转型成了“鸟导”,增加了收入。当生态旅游能够带来不菲收益时,保护生态也就成了村民们自发的选择。2018年,有位外地男子在村寨附近捕鸟,被当地村民当场擒获交给派出所。过去的“打鸟人”,今天俨然成了“护鸟人”。
) N. V# p* X! l, t# N6 z- p- F
扎根西南的这些年,我拍摄了大量生物影像。2021年,我的作品《风雪飞舞》获得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大赛鸟类组冠军。画面中,不畏严寒的大紫胸鹦鹉们在世界屋脊翩然起舞,令人心生敬佩。我相信,自然影像可以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美丽生灵,激发全社会共同的保护意识。
3 t7 P2 B7 y$ X, W6 Z4 N3 N
在旷野中与自然生灵不期而遇
' ^/ }6 \- f9 ?, _' Y
讲述人:自然摄影师 于海童
, o$ \4 z8 i z! C4 u
“雪豹,是雪豹啊!”今年四月的青海昂赛乡,当我和两位队友顺着向导指引,把镜头对准遥远山脊上的小点时,大家都难掩激动之情惊呼起来。
# Q7 R. ]! }% P' r$ f- G
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一线城市求学工作,这让我亲近自然的渴望无比强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与同学利用课余时光自驾远离城市,在没有光污染的野外欣赏星空,拍摄的作品屡获国际星空摄影大奖。出门旅行时,我也会特意拍摄当地有代表性的生物。
$ E1 M3 ?3 c. L) M0 ?
在诸多摄影门类中,动物摄影是变数最多、最不可预料的题材之一。我曾千里迢迢前往高原蹲守雪豹数日却一无所获,也有过在城市公园偶然发现深圳鸟类新纪录的惊喜。拍摄对象的难以预测,让我对每次旅途都充满期待。即使是观察过很多次的常见动物,也经常能发现新的有趣行为,更何况有太多自己不熟悉的动物、植物、菌类,存在无数美妙邂逅的可能性。我曾在广西涠洲岛的春季等候布氏鲸露出水面,在盛夏的热带雨林看蝶舞翩跹,在呼伦贝尔的秋雪中寻找乌林鸮,在深圳湾的冬天等待水鸟归来……行程清单里总有数不完的“种草”目的地,等待着去解锁。
. c' q1 ~, s* X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旅行重视度大幅提升,我们的拍摄更加便利了。几年前,我还经常苦恼各式“旅游小镇”晚上的灯光遮蔽了纯净的夜空。就在今年4月,我得知一个可喜的消息,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授牌。在每晚十点后,该区域内的非必要照明都将关闭,居民和游客能欣赏到更灿烂的夜空。
; z+ L% K: ]9 C% }! [" |4 U
如今,许多旅行项目都融入了生态相关内容,这些旅行项目常常依赖熟悉环境的本地居民完成,这不仅增加了当地收入,也让游客与本地居民共同建立起生态保护意识。
# {' X6 x; u3 Y' W& N# a
我的第一次生态旅游是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行夜间物种观察,由当地村寨受过培训的傣族向导带领。在夜色中,向导像变魔术一样从树叶里找出拟态极好的竹节虫,各式神奇物种层出不穷,把我们惊得合不拢嘴。行程的最后,我们看到了夏夜里千万只萤火虫的光点舞蹈。在这次经历前,我也曾全家在云南跟团游,对西双版纳的印象停留在潮湿高温的气候与人流熙攘的夜市。这次夜观刷新了我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 o4 o8 s8 D2 d3 i) U m3 R
生态旅行让我感受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放松。即使是寻雪豹不遇,也是值得回忆的美妙经历:我们跟着当地牧民徒步在三江源山间,高原上的野花正在盛放,鲜艳的高海拔雀类在灌木丛中啼鸣……就如《雪豹》作者彼得·麦特森被问及他在某次穿越喜马拉雅的旅途中是否见到了雪豹,他的回答是:“没有,但不也很棒吗?”
; D2 j6 i* f3 A* {, k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周梦爽、王美莹、王斯敏)
2 g$ T( X2 \1 k* b0 H9 d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4日 07版)
$ N% A/ V# g+ ^: T$ T9 ^# e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p' f' w, R. T# O$ k! u# d- B
# V: b) U& X4 [) {
举报/反馈
$ w7 ]0 `5 q9 l, j6 p) ?3 o
7 F" \3 D6 E% `" ? ; s/ L' g% E2 E1 N6 B 7 v& }2 h2 B4 ~;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海阔天蓝
活跃在1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