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赋能: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内涵与路径 - 海洋生态旅游规划

[复制链接]
c; v9 j+ o1 K0 D5 g# Q5 b+ V

作者: 张广海,刘二恋

$ H5 x- p1 G$ N" T0 ^5 Q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海洋旅游则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2020年编制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提出了“我们所希望的海洋”,包括“一个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即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了解、保护、恢复和管理”与“一个富于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即人类社会能够理解并重视海洋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2023年9月24 日,“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项目启动会在青岛召开。在这些背景下审视我国海洋旅游实践,对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命题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u1 h- t0 ~1 t! ~' e

一、海洋旅游内涵及其功能

- z2 [' V' C; H. ~" m$ Q$ Z+ q4 F

结合已有旅游内涵及对海洋旅游现实的认识, 海洋旅游可以总结为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为吸引物、 以满足旅游者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开展的海洋游览休闲等过程、现象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具有观光游览功能,还具有深度体验海洋文化、认识海洋环境、展示海洋科技的教育功能,更兼有独特的休闲度假、疗养康复、运动娱乐等健康增值功能。随着海洋旅游开发不断深入,海滨避暑疗养、海浴康疗、海岛旅游、海洋温泉、邮轮旅游、海上运动、海洋文化体验等健康增值属性将不断升级迭代,成为新时期海洋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 L: V; Z( x6 {4 M- B

与陆域旅游主要以陆地上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人文景观等为载体不同,海洋旅游则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水体为主要介质,由滨海、海域、海岛、海底等构成不同的旅游空间系统, 总体上呈现水平与垂直并重、沿海–近海–远海与空中–水面–水下等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空间结构。

. w! l# P$ M4 h

海洋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改善和提高海洋旅游吸引力,积极开发和创新各类海洋旅游产品和功能,实现海洋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与自 然生态综合效益,包括特定海域内“滨海、海上、海面、水下、海底”等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以及有形的海洋文物遗址遗迹与无形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发 等。目前,海洋旅游开发多集中于滨海和水面区域,以显性的海洋观光、休闲和度假产品为世人所关注,但新时期海洋旅游产品与市场亟须创新与迭 代升级,海洋健康、海洋文化、海洋教育以及海洋旅游产业等潜在的旅游功能与效益亟待开发与拓展。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增值的重要环节。

! f( x4 {: q' H5 @$ r) Q

二、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内涵解析

7 C; u- X& V2 Q6 n4 e/ D

针对我国海洋旅游现实,探讨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既要重视旅游健康功能,为海洋开发赋能,又要维护海洋健康,保障海洋可持续发展。全面理解海洋旅游健康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7 a- h" y! q0 Y

一是强调海洋旅游的健康功能。即以实现旅游者身心健康为开发目的,在丰富旅游者身心享受和文化体验基础上,通过保健、理疗、健身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健康服务,增加游客的健康体验和价值感。兼具康养功能和海洋自然观光体验的海洋康养旅游模式,将有助于我国沿海地区大健康产业和海洋旅游业交叉融合,并呈现集疗养、保健、 康复、养老、养生、健身等健康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

( E, A6 a- R% M

二是重视海洋健康。海洋旅游开发必须以保护海洋环境健康、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以海洋生态红线为刚性约束,根据社会经济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而有序地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尽量减少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干扰与破坏,以维护和保障海洋健康。

0 I! H6 f) o/ Q: p3 | F( H

三是增强海洋旅游健康理念。海洋资源与环境具有较强的脆弱性,除了自身复杂的扰动变化外,还深受陆地环境的冲击与干扰;与陆地相比,海 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相对较差,因此,海洋旅游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必须强化海洋旅游健康理念,把海洋健康与旅游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既要 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还要满足旅游者健康的诉求,更要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权益。

$ ~) j. J; u2 a. c3 T

三、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 F" w' B( \5 l4 u9 }

(1)海洋旅游是我国海洋国土赋能的客观需要。除了沿海城市旅游外,300万km2的海洋国土综合立体空间孕育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与空间类型,以及悠久的海洋文化资源,都是发展海洋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我国陆地以及入境客源国相比,海洋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以及产业效益等比较优势相对不足,这是限制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随着我国沿海国土空间资源压力加剧,尤其是沿海城市空间稀缺,海洋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充分挖掘海洋国土生产力,海洋旅游业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L5 F! ?' W" ]3 l; r2 ^

(2)新时期沿海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海洋异质性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有别于陆地的海洋空间及其旅游体验。与陆地相比,海洋空间具 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气态–液态–固态三相密切结合,与陆域空间存在明显的自然边界,具有立体性、流动性、连续性、相对封闭性等特点,海陆之间又因其自然属性差异相互影响。充分利用海洋旅游空间的这些特色,合理开发或不断升级迭代海洋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海洋旅游健康功能创新,是沿 海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趋势。

# U" z+ _6 I8 ~8 E

(3)海洋旅游发展根本属性的现实需要。关注旅游者海洋异质性体验,突出海洋旅游空间特性, 是海洋旅游的根本属性。沿海地区依托海洋旅游资源与环境客体,贯彻综合开发导向,积极开发海洋旅游空间,形成了较强的旅游吸引力,造就了我国长期的“上山下海”两大客流格局,沿海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与《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沿海地区长期保持着 40%左右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在旅游旺季,重要沿海旅游城市都面临着很大游客接待压力,出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载现象。加大海洋旅游空间与产品迭代升级,推动海洋旅游健康发展, 成为提高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现实需要。

) M8 A" t/ `! d# {) l) T

四、我国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4 @% ] h ]1 B! n d: D

沿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海洋旅游是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新时期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关键 在于其健康功能的立体开发。

* g5 W/ e/ o: Q2 p' p" @

(1)优先加强海洋旅游健康增值产品与功能迭代升级。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巨大的旅游市场规模和海洋康养产业潜力,这些都将有助于形成“海洋+旅游+康养”的海洋旅游健康增值产业体系。传统的海洋旅游以滨海旅游为主。新时期要把健康理念融入海洋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与空间,挖掘旅游健康价值,创新海洋旅游产品与功能。科学试点创建海上“自然健康医院”,针对海洋异质性与空间相对封闭性,重点建设集运动健康、保健康复与身心疗养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专业健康中心,形成调整型、康复型、体验型和享受型等多元化“海洋疗法”,以期打造我国 “海居康养型”示范性海洋旅游新业态。

0 c" J1 w+ b) J' v' {) D7 F

(2)重点打造现代海洋旅游综合体。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移动网络通讯技术、光电与风电新能源技术、海水淡化与污水生态 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等,依托海岛、人工岛、海洋牧场、海上新能源综合基地等大型海洋建设工程等, 深度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合理打造一批集海上观光、休闲度假、会展文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海上综合旅游中心,构建结构与功能高效统一的地标性海洋旅游目的地。

% s- E% e1 g' t: u2 _$ o9 ^) K% M- {

(3)科学规划与开发多维海洋空间。与陆地上水平差异化相比,海洋旅游则以垂直差异化为特色,因此,既要充分利用沿海–近海–远海空间资源, 更要深度发掘海域空中–水面–水下等海洋旅游空间,在海水浴场、滨海观光等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 积极开发海上运动休闲、低空观光娱乐、海域自由潜水、海底探险猎奇、海岛旅游度假、休闲渔业观光、海洋文化体验等新型产品,大力挖掘和培育海洋牧场、滨海湿地及国家海洋公园等海洋旅游功能,以期不断推进海洋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6 ^2 `% t: ^" o' P k% N

(4)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与区域联动。我国大陆现有53个沿海地级城市,构成了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它们的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开发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客源市场却又普遍存在同一性和竞争性。沿海城市应充分利用各自基础优势,统筹海洋旅游产业与城市空间优化联动,因地制宜地发掘自身特色,把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与海洋空间密切结合起来,创新区域海洋旅游绿色发展品牌,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在产品与市场开发上求同存异,构建我国海洋旅游健康产品品牌体系。

$ W; \0 [2 L6 @) J# A, o3 [4 Y- ?9 z

(5)加强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多学科联合研究。新时期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既包括海洋健康又包括海洋旅游健康。海洋与陆地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区 域空间类型,人们对海洋的认知远不如陆地深入和普及,我国海洋开发建设与陆地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海洋旅游问题要比陆地上复杂得多,认识和解 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旅游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更离不开海洋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学与生态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信息与通信等海洋科学以及相关的技术科学的支持。对海洋旅游空间与功能开发需要众多学科联合研究,以能保障其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

+ K* n, v6 M0 j

作者简介:张广海,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二恋,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e. p: r9 [2 Q" g) R

来源:《旅游学刊》期刊

- T3 C& B) t8 b/ y% w5 t) n% k+ t- I ) X+ M. ~" c0 H# M v ! K. ?: p& s9 j- I4 Z+ [& V9 y6 [+ ^: Z- X, [; W* R$ K, h) 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乐幸福
活跃在2024-11-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