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黄河入海 生态之洲——东营的黄河口担当 - 沿海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复制链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两周年之际,我们策划组织了专题报道《黄河入海 生态之洲》 - t1 W2 a- N! \8 }4 u' M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世界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意义极为重要

) }) Z/ \5 R+ U: l/ s+ F- A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切实肩负起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历史责任

- U, }) h, d# S# a

坚持用自然的理念保护自然,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东营市湿地面积4580 平方公里,湿地率高达41.6%,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4.6%,打造国际重要湿地,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 P. @" ~, L* k, b& S, D- X

东营正在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 s& L3 Y, x+ Z

黄河口国家公园将与三江源国家公园首尾呼应,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格局,构建起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彰显黄河入海口的国家代表性和国际生态功能重要性

7 }3 }' ^! B4 a. Q

& T2 `! ?, U, n

& Y E) Q. |& n/ _+ Z

0 d5 _1 [$ K3 Y; l

7 Y |# d6 E7 f' i5 R3 K! w; y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坚持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做好入海口服务全流域,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系统谋划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示范区、黄河安澜的重要生态屏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两周年之际,我们来到黄河入海口,走进这块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探访东营市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之路,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对标对表重大国家战略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担当。 + P9 N/ K! e& g( \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谋划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举措东营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结合东营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高站位谋划生态保护大格局。东营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湿地城市特点,坚持“在湿地中建城市”理念,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科学谋划东营“十四五”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思路措施,把生态保护作为东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最优先任务,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沿黄生态带、沿海生态带和多条入海河流生态廊道为主体的“一园、两带、多廊道”生态保护大格局。/ F% i* Y2 N6 r. w: N6 D# [9 r" A" j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东营市认真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50多件,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起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系。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出台相关系列文件,坚决打赢8场标志性战役,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居全省第一位,2020年省对市综合考核生态环境考核成绩并列全省第一。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立法,修订《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专门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条例》等地方法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治轨道。完善责任传导机制。东营市始终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压紧压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森林湿地长制、田长制。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审议环保工作,重大问题专题询问。市政协组建4支环保督查队伍,每季度开展1次督查,现场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在全省率先建立环保督查专员制度,成立10支督战队,狠抓生态环保职责落实。东营报社、电视台成立“啄木鸟”队伍,发现问题随时曝光。制定并严格落实《东营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东营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按照规定追究责任。2017年以来,东营市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166起257人。 / f, N7 f7 Y+ t& P3 D, }

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扛起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东营市委、市政府坚持“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做好入海口服务全流域”,着力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示范区、黄河安澜的重要生态屏障。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2019年10月成立由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系统谋划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编制《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补水等9个专项规划。2020年12月《规划》经东营市委六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东营成为沿黄九省区中率先制定完成规划的市。坚持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扎实推进245个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展现东营担当。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东营市积极展开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各项前期工作,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与国家林草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等反复对接,共同完成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相关报告。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周边4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整合优化,制定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总面积3523.7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841.46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682.31平方公里),编制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已经省级研究报国家林草局。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治理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注重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实施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治理、河湖生态连通、生态补水等工程,促进“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去年以来贯通河道水系142公里。扎实开展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退养还滩,推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和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等工程项目,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去年以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修复滨海湿地3.3万亩,治理互花米草3800亩。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油田生产设施全部退出并完成生态恢复。2017年以来,累计恢复湿地28.8万亩,有效减缓了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进程,河口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岸线蚀退现象逐步好转。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12种增加到现在的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增加到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繁殖的最南界。保护区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总量达到370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在此迁徙、越冬、繁殖。保护区拥有各类植物685种,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6 A9 z7 U" B6 X& k

系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东营市坚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按照“有林场、有湿地、有绿廊、有节点”的布局,打造108公里沿黄生态长廊,种植防浪林28.5公里,完成造林380平方公里,着力建设具有入海口特色的“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扎实开展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综合化治土、规范化治废,成立五个工作专组专业专注抓好水环境、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危废医疗废物治理、垃圾分类和扬尘治理。成立“两高”项目管理和煤炭消费压减、成品油规范管理工作专组,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东营市累计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630个、投资430亿元。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79天,PM2.5改善了40.8%,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34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年均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今年1〜7月份,东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均同比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二、四位;臭氧浓度改善14.8%,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位;全市13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9个国控河流断面全部实现提标,在国家地表水考核中的排名提升66个名次,改善幅度位居全省首位、全国第六,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同志的表扬,先后两次在山东省环境质量分析通报视频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 ~# R z9 t }/ F0 v$ }

扎实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东营市扎实开展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严格高耗水产业、行业和企业节水管理,积极创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常规引用黄河水比许可水量少引0.7亿方,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5.03%,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18年36.9立方米降至2020年32.87立方米。实施工业节水行动,把年用水量20万方以上用水单位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去年实施的10个工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年节水17.8万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东营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把减污降碳作为总抓手,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措施,进一步完善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方案,确保按期完成压减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规范提升存量项目,对已建成投产的“两高”行业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逐一进行排查评估,形成“一企一册”排查档案;全面梳理排查在建“两高”行业项目,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按照规定落实减量替代要求的,一律暂停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不得续建;科学稳妥推进拟建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门槛,严控项目准入,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以打造大江大河入海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范为目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资源指标交易,开展生态产业化经营,创建成为黄河流域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持续增加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供给,全市新能源装机236.12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提高港口、铁路、管道运输能力,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1941.6公里,三年累计减少公路运输约273万辆次。 " n( s7 b# ?# @2 [( k' p" t

坚持创新优先,奋力开创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东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区域创新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0.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占比三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东营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8%,较去年年底提高6.6个百分点。致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东营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努力以创新迭代促进国产替代。按照“股份制公司+学术委员会+专业化团队”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整合国内稀土催化研究、载体材料生产、终端应用等顶级优质资源,建立我国稀土催化领域唯一国家级研究机构—稀土催化研究院,首创“以院带园”模式,与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形成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中试试验、终端应用“内循环”,引领带动全国稀土催化产业裂变式发展。目前已集中布局总投资55亿元的9个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项目,未来3〜5年达到千亿级规模。依托国家级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级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快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致力解决盐碱地治理与种子问题,已繁育盐地藜麦、牧草等耐盐作物新品种(系)209个,建成食药同源植物等一批种质资源库,正在打造可推广、可借鉴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为黄河流域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威飞海洋装备制造公司与中海油联合攻关,建立3个全球同行业领先的海洋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专注油气能源海洋及水下系列化智能装备技术研发,首台国产海洋水下生产装备交付海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有利于保护海洋信息数据、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安全。7 c. f! S2 A( l X- b+ E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东营市坚持“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人才链,整体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营)、省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推进PX及上下游配套、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中海油千万吨仓储等一批过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聚焦烯烃、芳烃两大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建设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今年化工行业首次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上半年贡献率达到59.3%,标志着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山东国瓷、新发药业、东珩国纤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加快建设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铜基新材料、生物医药、油服装备、高铁装备制造等引领作用突出的专业园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依托中国商飞民机试飞基地和北航东营研究院,推动“大飞机”和“北斗导航”两大国家专项在东营落地实施;依托2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园,实施综合配套项目,建设航空产业通用厂房、航空创新发展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及配套市政设施,明年8月建成投用。加强招商工作,与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5702厂)合作,投资28.4亿元建设民航维修基地;空客公司将东营作为首选城市,建设全球飞机再交付中心;依托北航东营研究院,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目前已落地年产5万公里航空导线、年产1.5万台航空配电设备项目,带动航空制造和航空配套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东营市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有8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16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入围数量均居山东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50家,其中国家级5家;科技型企业达到91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3家。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技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2020年扶持总投资70亿元的120个技改项目,撬动社会投资63.6亿元,今年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2个、总投资47.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1.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7.5%,两项指标连续4个月居全省第1位。3 H! M; m( N) x0 p

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东营市作为衔接环渤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重要战略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经济圈的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在畅通交通物流大通道、促进区域交流协作、扩大对外开放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按照“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思路,高水平编制完成全市综合交通网和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608亿元的216个重点项目,加快构建“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港东营港,东营市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合作,推进实施25万吨单点系泊、10万吨级液体集装箱泊位、4个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努力建设成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长江以北最大的专业液体集装箱集散中心和山东省会经济圈主力港。积极推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沿黄达海高铁通道建设,打通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的高铁新通道。沿黄达海高铁通道可贯通整个流域城市群,引领中上游城市向东出海,深化与日本、韩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沿黄达海高铁通道山东段已列入正在编制上报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累计建成5G基站2221个,助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S5 u$ X- r+ @/ N9 ?4 ^+ c: V

创造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重大国家战略成果东营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落脚点是创造高品质生活。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增加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近3年东营市民生支出都在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促进就业系列政策,创业担保贷款额连续两年山东省最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完成进度居山东省首位。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204元,居全省第3位。县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社会保障标准稳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办好“三医”联动改革、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午餐问题等实事项目,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聚力打造高质量城乡人居环境。东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制定出台了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意见,以“完整社区”理念和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统筹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养老、医疗、运动场馆、购物娱乐、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以人的步行和活动尺度来衡量,打造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高品质“10-15分钟生活圈”,入选全国城市体验样本城市。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水体、湖泊,推进实施湿地修复、背景绿化等工程,把田园生活、鸟语花香引入城市,进一步彰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扎实推进无内涝城市建设,实施水系贯通、积水点改造、雨水就近入河等工程,在广利河下游规划建设了40平方公里的蓄滞洪区,汛期可蓄滞雨洪水4000万方,中心城内涝设防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为进一步提高河湖湿地连通性,东营市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工程覆盖区域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将有效改善城市水生态,促进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农业产业、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融合,农业产业、农业农村生态、村庄环境融合,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3元,两年增加2518元;81%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全力构建高效能市域治理体系。, a5 |/ j7 I4 r2 R) i* U

东营市以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实体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全市招聘专职网格员6100人,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885名。通过市域治理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了应急管理全域化,通过网格化下沉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就近化,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了群众诉求“家门口”解决,逐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营版,目前东营市正在推进“三中心”市域统筹、融合运行,完善“三级平台、五级应用”运行系统,探索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今年8月,东营市在全国第二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1 x; K, |( @, M/ d0 s' `) t
9 u- A: N1 Y) A

8月的黄河三角洲满目苍翠、湿地如茵,“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底色,“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良好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倍感舒畅。乘船顺河而下驶达黄河入海口,只见黄蓝交汇、气势磅礴,恰似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卷在水云间铺展开来,让人对河海交融、黄蓝相拥的自然造化、旷世奇观叹为观止。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既沿黄又沿海的城市,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突出黄河口的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示范区,努力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作出东营贡献、展现黄河口担当。策划: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山东省东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实践与创新”专项课题组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统筹:于红波、牟清海、许明德、韩松林组稿:张葆明、王俊杰、李中华、薄文军、毛金香、王忠敏、张祥龙、单凯、董永国、张文彬、 王鹏继、张璐、徐永珍摄影:丁洪安、黄高潮、孙劲松、刘月良、延智、杨斌 1 t( _2 W8 |' A; I. w

相关:

【每周读图】你认识三角洲吗?" p: h5 b+ ?7 i - u' c0 D$ \- A0 l: s: N0 m 4 l0 J7 T. ]5 o: R3 m6 H4 Y4 a/ P0 u# U- H Z6 D6 i! z# B6 b9 `) a! I)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前天 09: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