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 i9 I& v" y+ W( v
4、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
7 b6 k' p$ a' t n( C3 a 建立、健全以海洋基本法和综合管理法为主体的、行业法和地方法相互配套的海洋法规体系。 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9 E# W; w4 ^) P( w (1) 抓紧组织修订和起草对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以便为专门性法规立法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海洋环境与资源法规。
, e; a2 |( r( \( T (2) 尽快制定出台针对海洋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法规。严格执行“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排污标准。 4 q( S j6 K8 w8 B
(3) 在制定有关法规时要体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为此,一是要在有关综合性经济法规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在有关产业法中,设立独立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篇章。 0 r5 n: i' W! c2 F) `
(4) 加强沿海及海上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海洋执法监督机制,组建一支统一、高效的海上监察执法队伍,维护海洋环境保护。 3 m7 t/ j, j ~, g
(5) 认真组织相关人员不断学习《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规定,进一步增强海洋环保意识。真正做到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严格执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决策层的领导同志更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国家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5 p- c3 y$ O4 t) C8 u' Q8 m
5、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0 p9 g5 i4 r3 d" y( t, Q; b 我们要保护产卵区、设立幼鱼保护区,设立禁捕时间和禁捕区域,控制捕捞强度,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同时,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要特别重视红树林与珊瑚礁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适度经营,解决部分保护资金的来源问题,加快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 |; V0 g% \) C6 N
6、控制、减少陆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 {; D; l' W$ X, S" n
对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对流域沿岸的城市和工业区规定区域排污标准,制定海域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提高陆源污水的处理率、达标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对存放岸边的固体废弃物必须达到防渗防漏的要求,防止废弃物流入大海 ; i5 e( O; X" ~" P. @
5 s. x% ^6 M2 s9 E$ N6 j' |
" O8 ~+ ^1 [6 k$ X9 {+ o5 E! F; M) D c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