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N J9 _% A% ^, X: }
& c- ^( S/ j0 ^, P% L) f# q6 w7 S5 Y
r i1 x) X( \0 Z) g. o$ ~* i ' o% P9 P4 A8 v! }* z- t
01:14
2 C* t; Q. E8 K6 U, v
0 S/ d2 C: j( \2 N. f2 E8 e; r
" Z* m1 M0 F9 |# \, R + Q2 R% {3 g2 \+ w3 b$ |4 Z1 F/ K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0日讯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考古成果。“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和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取得新突破,这也是甲午沉船考古十年的收官之作。 2 Q: w% I: E3 F# s2 w, \6 I5 ]0 N( l
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分布于辽宁丹东、威海湾等海域。2014年,北洋海军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启动,10年来,考古人员在威海市刘公岛海域陆续发现定远、靖远和来远三舰,“来远”舰遗址重要发现是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水下考古的最后一块儿“拼图”。 0 H" ]6 e( L- }0 }. E5 v2 _. s' c
此前,已实施“定远”舰遗址考古发掘,并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同时,完成了“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等。今年8月25日启动的2023年度“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已于日前结束。 0 ?8 N; I$ E q
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填补了我国大型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空白,对于推进甲午海战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Y3 B* x w# O. z6 R% z, ?& D6 n8 w 闪电新闻记者 唐福晨 娄冬梅 威海台 滕飞 报道
l% s' r3 T& f* m+ R) L( Q j 7 b* |+ _ u7 A- D5 x
举报/反馈 8 i- R* s7 n0 J P
; h- q8 H+ [( i% K
9 Q1 u) A9 O# J5 M0 _5 c
7 M* L) o4 P; E: ~5 N0 Y, S5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