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合作:科学家和社交网络 - 海洋生物学期刊

[复制链接]
9 J9 S, C% z& N$ ]7 u
& @$ ]3 k Q! E6 ?# p, W% ?

编者按:

. P8 o. G% H- \' T# R

庞大的学术社交网络已经发展到了几年前无人能想象到的程度。科学家们被动或主动都深陷其中。为什么学者们会利用社交媒体?社交网络是否会以不可预见的方式改变科学?《自然》为此展开了追根溯源的调查。

! c: v1 m. f. D. m

《自然》对那些说他们“经常访问”社交媒体网站的学者们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网站包括推特 (330 个常规用户)、脸谱 (340 个常规用户)、领英 (389 个常规用户)、ResearchGate (1,589 个常规用户)、Academia.edu (283 个常规用户), Mendeley (198 个常规用户)。

+ _8 H- j- D- s0 ~. y8 ?& G$ R7 R

! x+ g$ a& u. w0 k; s% |. t- @

为什么学者们会利用社交媒体?

: h$ n2 k* x8 ]' \* u, i0 W+ Q& K

2011年,以马内利(Emmanuel NnaemekaNnadi)在对一些抗药的病原真菌进行测序时需要寻求帮助。他是一个在尼日利亚攻读微生物学的博士生,他没有这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设备。所以他在ResearchGate上寻求帮助,这是一个免费的学术型社交网络,他在上面发送了一些邮件。当他收到来自于意大利的遗传学者奥拉齐奥·罗密欧(Orazio Romeo)的回信时,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就此诞生了。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两个科学家在非洲就真菌感染并肩工作,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在博科斯(Bokkos)高原州立大学(Plateau State University)工作的以马内利把他的样本运输给墨西拿大学(University of Messina)的罗密欧以供他进行分析。以马内利说:“这是一种成果丰硕的关系”,他们彼此甚至都还未曾谋面。

$ o/ W+ z. @# A# I9 j

艾贾德·马迪士(IjadMadisch)是曾经住在柏林的医生和病毒学家,他把上述故事看作是ResearchGate众多的成功案例之一,这个网站是他在六年前同两个朋友一起创办的。实际上,这是脸谱或者领英的一个学术版,这个网站可以为会员们提供空间以让他们设立个人主页、共享论文、追踪轨迹并下载论文,以及对科研进行讨论。比如,以马内利把他所有的论文都上传到这个站点,而罗密欧则利用这个站点和几百个科学家进行联络,有些科学家会帮助他组合他的第一个真菌基因图。

4 i9 ?) J G( d6 W+ G

马迪士说,ResearchGate上注册的科研人员数目超过450万,另外还有1万名科研人员每天登陆该站点。虽然与脸谱网站的13亿活跃用户相比,该站点的用户数量微不足道,但是这对于一个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加入的社交网络来说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对于这个站点,马迪士有着宏伟的蓝图:他希望这个站点成为想参与合作研讨、同行评议论文以及共享那些因包含负面结果而可能永远不会被正式发表的论文的科学家们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甚至可以上传原始数据资料。他说,“在ResearchGate中,我们正在以完全不可预见的方式改变着科学”,他告诉投资者和媒体说,这个网站的目标就是获得诺贝尔奖。

- m M# G% s9 T: Y

这个公司现在有120名雇员,去年6月该公司对外宣布它从投资者那里获得了3500万美元的投资,这些投资者中包括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其注入的现金是前两次未对外披露的投资。“当我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头痛不已,”莱斯利·袁(Leslie Yuan)说。她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领导一个小组开发科学家们使用的网络和创新软件。“我们想知道——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怎么获得这么多经费的?”

+ `9 q7 |2 ]( z; w# Y+ q# H) F- V

并不只有袁对此感到惊讶。几年前,有关数以万计的学者将争相加入一个庞大的学术型社会网络的想法看起来已经要胎死腹中了。在开创一个“科学的脸谱网”(Facebook for science)方面以失败告终的例子包括:Scientist Solutions, SciLinks, Epernicus, 2collab 以及 Nature Network (出版《自然》杂志的公司创办的)。一些观察家推测说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对于在网上共享数据、论文和评论有所顾忌——即使他们想共享这些信息,他们也宁愿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一个私营网站。

/ n0 I' \" y5 t/ E. V

但是似乎早前的努力只是超前于这个时代而已——或者他们只是搞错了。如今,ResearchGate只是众多像病毒一般迅速传播开来的学术型社交网络之一。位于旧金山的ResearchGate的一个竞争对手Academia.edu说它拥有1100万用户。“公司的目标是从头开始重建科学出版,”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 Price)说道。在2008年创立该公司(Academia.edu)之前,他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哲学学位。该公司已经从风投那里获得了1770万美元的投资。第三个公司是位于伦敦的Mendeley,它也声称自己有310万注册会员。一开始,该公司只是管理和存储文件的软件公司,但是它鼓励私人的和公共的社交网络的发展。2013年该公司被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以据称高达4500万英镑(7600万美元)的价格抢购。

! b( t9 V2 \: H# `3 R. L$ t( M

可观的访问量

8 i% a$ T$ t7 ^9 E: k

尽管有了投资并且相关情况也让人兴奋不已,但是远未清晰的是,这些站点上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涉及到生产性投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用户们参与这种活动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期望免费获得其他用户分享的论文。“在我的领域中基本上没有学者对ResearchGate持乐观的看法。”丹尼尔·马克阿瑟(Daniel MacArthu)说。他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遗传学学者。

9 ^* n! [8 }9 C9 z4 o' q

为了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在今年5月份向数万名科研人员发送邮件,以对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以及其他流行的文献托管服务或者搜索服务进行调查,最终我们回收了来自95个不同国家的3500多份问卷。

# E9 D( c, F- Q+ j: x6 n

调查结果证实了ResearchGate是众所周知的站点(见“可观的用户访问量”,在线调查的全部结果见go.nature.com/jvx7pl)。超过88%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说他们注意到了这个站点——这个数字略高于Google+以及推特的比例——国与国之间的差别不大。不到一半的人说他们经常访问这个站点,其排位仅次于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位居第二,排在其后的是脸谱和领英。近29%的常规用户在过去一年里在ResearchGate上设置了个人主页。

' n- G/ j# _2 t9 N+ D* d6 C

比莉·斯沃拉(Billie Swalla)是华盛顿大学星期五港实验室(Friday Harbor Laboratories)的一名进化生物学者兼实验室主任,上述数字对她来说并不奇怪。她和大多数同事都在ResearchGate上注册了,并且她发现在这个网站上找一些最新发表的相关论文要比跟踪一些海洋生物学期刊容易得多。“他们确实会给你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她说,“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已经发现我认为自己应该阅读的每一篇重要的科研论文都来自于ResearchGate。”“我认为它触及到了人类的基本本能,”她说。

4 F7 w: b# L+ R$ ?

: y# ~) O* M. ]8 \7 ?! f5 v) {

失败的营销战术

& s9 s( F4 {( E2 L# d

一些大为光火的科学家认为这个网站充分地利用了人类的本能,它定期地自动发送宣称是来自于这个站点上活跃的同行的邮件,因而以这个虚假的手段引诱其他人上这个站点。实际上,ResearchGate上35%的常规用户在《自然》的调查中说他们加入这个站点是因为收到了一封邮件。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拉尔斯·阿尔维斯塔德(Lars Arvestad)对这种伎俩已经厌倦了。他说,“我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营销行为,因此我决定不采用他们提供的服务。”他说,很明显,该网站点上的一些个人主页并不是由本人所创设的,而是通过从周围网站获取一些不完全的资料,比如作者单位、发表论文记录、PDF等来自动创立的,反正,他们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这些做法惹怒了不想登陆该网址的研究人员和那些认为网站上的很多网页内容曲解了他们的意思的人,特别是当他们要求撤下这些网页的时候,他们发现ResearchGate并没有那么做。马迪士对这些抱怨没有表现出不平静的态度。他说,在基于我们获取的反馈上,我们做了很多修改。但是相对于喜欢我们服务的大多数人而言,批评之声还是少数的。

# x+ U% i- Y+ l% u

同ResearchGate相比,Academia.edu看起来并不那么出名:在我们调查的科学家中,只有29%的人知道它,并且只有5%的人经常访问该站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粉丝,位于德国盖斯特哈赫特的沿海研究学会的主任同时也是气候科学家的汉斯·范·斯托奇(Hans von Storch)就是该站点的粉丝之一,他不仅利用这个站点来分享他的科研论文,而且还会分享他的观点、书评和演讲。普莱斯指出总体上来说Academia.edu要比ResearchGate更容易出现网站拥堵,可能是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该网络,这和它的对手是不一样的。对于《自然》调查中包含的这480名社会学、艺术和人文学者来说,这两个站点的使用的匹配度也很高。

+ w" V& R+ M9 Z9 m

Mendeley(在《自然》的调查中,有48%的科学家知道这个网站并且有8%的科学家经常访问这个站点)的联合创始人杨·莱斯特(Jan Reichelt)说,两个站点自己提供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他说,“这并不能告诉你互动的品质。”

; O$ }; A2 f: [: D1 x8 K

为了对互动的品质做一个粗略的估计,《自然》就在他们经常访问的站点中实际上在做什么这个问题对该调查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用户进行了询问(见下图“闲逛、浏览还是聊天?”)。ResearchGate和 Academia.edu的用户选择最多的一项活动是完善并维护个人的资料,以便有人想和他们取得联系——这表明很多研究人员把他们的个人资料作为提升自己在网络上职业风采的一种方式。此外,最常见的选择还包括上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发现相关的论文、跟踪指标以及搜索他人推荐的研究论文。丹尼·奥克莱尔(DeniAuclair)是位于加州伯林盖姆的Outsell这个媒体、信息和技术咨询公司的首席分析师,他认为,“这些站点都是人们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并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工具,而不是社会交往的社群工具”。相比之下,虽然《自然》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科学家会经常使用推特,但是它却更具有互动性:过半数的推特用户说他们用推特来跟踪与研究相关的议题的讨论,还有40%的用户说推特是一个“对我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进行评论”的媒介(ResearchGate在这方面的数据只有15%)。

. R. N" c1 `2 D# s

" ]( m/ g. o9 _4 W

论文争夺战

% W C, m4 Y+ O+ T( l7 R

位于夏威夷西洛的太平洋岛屿林业研究所的生态学家劳拉·沃曼(Laura Warman)在谈到她将科研论文上传到Academia.edu以便追踪这些论文被下载的频率、在哪里被下载以及何时被下载的时候,她也对很多人的看法进行了回应。她说,“我发现特别有趣的是我被下载最多的科研论文并不是我被引频率最高的论文。坦率地说,我不知道是否这些站点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影响——我对此表示怀疑——但是我喜欢知道我的研究成果在被人们热烈地讨论着。”

* t- u; N/ ^" Y, e9 {1 N

普莱斯说300万篇科研论文已经被上传到Academia.edu上,而马迪士说ResearchGate上有1400万篇科研论文(虽然他不会说这些论文中有多少是从其他免费获取的地方自动抓取过来的)。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帕克学院的梅迪恩·哈布沙(MadianKhabsa)以及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的麦克·塞沃尔(Mike Thelwall)这两位计算机科学家合作的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表明,截至2014年8月,2012年正式发表的分子生物学论文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全文都可以在ResearchGate中搜索到。尽管如此,如今的论文能够轻易地在很多站点中找到:2013年欧盟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2008年至2011年发表的生物学论文中有18%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存取的,同时到2013年4月有57%的论文能够在互联网上的某个地方以某种免费的形式被阅读到。

- x/ J0 d8 f7 C- Z! F0 a

出版商们担心这些站点会成为公众非法上传海量内容的地方。 2013年年底,爱思唯尔向Academia.edu和其他站点发送了关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的3000封警告信,要求他们将爱思唯尔拥有版权的论文下架。将每一封警告信都传递给了其用户——这样的决定引发了公众的抗议。一位收到要求下架其上传论文警告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告诉《自然》说,“我知道每个科学家都违反了版权法。我们只是在出版商的视线以外行事并且希望出版商没有察觉到而已。”

" l8 W: F/ \& d: d% S

普莱斯说,这些担心并不单纯地是大型社交网络所独有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大学的在线资源中(在这方面,爱思唯尔在2013年也向大学发出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的警告)。普莱斯注意到很多出版商的举措是允许研究人员上传出版商接受的原稿的最终版本,而不是最终的PDF版本,他说,“研究人员希望在网络上自由地分享他们的研究论文,而出版商则希望将论文内容货币化,这是双方力量角逐的一部分。”

+ o* c7 q; C* E2 E! o# f

学者对开放的期望

$ }! t& n% E* W# o, R# g

2014年3月,ResearchGate开展了一项名为公开评议(Open Review)的版块,以鼓励用户们对现存的出版物提出深度的评论。马迪士说其会员们现在已经提供了1万多篇这方面的评论。“我认为这只是冰山的一角。”他希望用户们还可以上传原始数据——也许包括可能永远得不到发表的负面的研究成果——并且他说这方面的内容每天在该网站上的数量都有700来个。

C/ X3 k4 y) g: f& G

普莱西正计划在Academia.edu上开设一个出版后同行评议版块。他说,“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更好的过滤系统以解释你能相信什么样的研究。”

/ o2 d- h7 h$ }9 T+ b

很少有人就这些目标进行争论,但是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研究人员把他们的数据和评论放到这些新的社交网络上,而不是放在其他地方——比如大学网站的个人主页上,或者诸如Dryad 和figshare这些致力于数据存贮的网站。对于马迪士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社会网络迅速发展的用户社区——著名的“网络”效应。他说,“如果你上传到ResearchGate,你就在影响那些重要的人物。”泰特斯·布朗(Titus Brown)是位于东兰辛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名计算科学家,他关注的是这些网站谋求生存时的经营计划。他说,“我担心的是在某些方面ResearchGate会利用这些信息以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方式来盈利——或者这些信息会被某些想以此来盈利的人所购买。”

A, Z# {* {# Y. g9 W9 \* h

马迪士说ResearchGate将不会出售其用户数据,并且该网站已经通过发布职位广告赚了一些钱(Academia.edu也是如此)。未来,他希望在该网站上有一个为实验室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在线市场板块,以将公司和企业研究人员与学者们联系起来(他说,该网站的28%用户都来自于企业界)。普莱斯还提到了为大学提供制度分析方面的服务。但是包括奥克莱尔(Auclair)在内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些网站的盈利潜力是有限的,因为和脸谱或者推特相比,这些网站的目标人群更加狭窄。他说,“最有可能的是这些网络被大量地收购并且不会死掉。”(虽然马迪士说被收购“将会是个人的失败”。)

8 L+ B3 t: g8 a& g( ?

莱斯特说,爱思唯尔2013年对Mendeley的收购让这个网站在成为研究合作的全球平台方面占据了有利地位,因为它和爱思唯尔的其他产品相辅相成,比如学术论文的Scopus数据库。利用Mendeley开展的很多研究都是私人之间的,但是公司确实允许其他电脑程序自动地抓取有用的匿名公众信息——诸如哪些论文最常被哪些研究人员浏览。Academia.edu和ResearchGate尚未提供这种服务,虽然马迪士说他正在开发这项服务。

7 Y y1 J1 p3 o4 K6 Z

马迪士说,“我认为在某些方面这场竞赛将会有一个赢家。”或者——正如《自然》的调查所揭示的正在发生的那样——不同的学科将偏好不同的网站。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他们有数以万计的用户,但是大量的社交学术网络站点还没有展现出他们的根本价值。奥克莱尔说,“这些网站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不是必备的工具。”但是普莱斯认为这些网络正处于一种趋势的前沿,并且这种趋势不能被忽视。“我们看到了市场中的变化,并且我们将会看到学者们期望公开分享。这种趋势正在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

4 ?" e* R" h: m# Z i: |4 ^

(王大鹏编译,资料来源:Nature。赛先生获授权发表,该文同时刊于《世界科学》。)

2 Z7 D) B2 E: O1 c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243155190@qq.com)

$ b9 G; L: t ~4 O7 }. B9 C
) @7 r: L; u: l; O; V7 ^" Q' C! n( f ; t3 H+ F5 E+ m7 i0 @: L" _" b r4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广州老梁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