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8 V7 E5 t# u8 v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努力不仅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4 X2 l$ Z. i% ^
* [ p6 {- g( ^3 [: p8 x* O; n0 Y9 m 刘迟迟是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的驻站研究人员,常年在福建东山海域开展珊瑚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工作。自从新一轮的珊瑚保护区本底调查启动后,他们每两三天都要出海一次,测量、观察研究珊瑚生长情况。 ' j2 ]0 x/ X u' V- _# k+ u; r
广告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1 y; m) F+ K% U% {$ b0 s
×
# x6 ~4 c0 U/ G7 v0 B6 O0 t ! l2 h# g8 }! `/ B
+ ?/ e/ t/ r2 R6 a* T7 y( R* U 广告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4 Y, I8 d6 l9 _ ×
% w' s9 m' d. Q9 D# g
6 z' q1 Z& s; j7 J+ r) n' T 作为海洋中的生态瑰宝,珊瑚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新公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披露,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的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当这些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时,它们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避难所和繁殖场所。 ; i; A. P' d" \
! @& O9 w7 H: [5 X. Z) a! j: ]8 o6 T
0 O, D; F) u$ p! s# A' |0 {# Z 1 m5 e. y( C9 a* q
上午9时,朱开建和保护区的同事就会准时出现在巡护船上。这里是厦门鼓浪屿周边海域,也是白海豚出现频率最多的地方。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要求严苛,是衡量地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活指标”。 ( m9 k% a" F9 G! C3 t1 h
: ~8 b. z- W, K7 v
* e" e5 ~& _& _
0 r* W( E) G+ [2 F/ l
近年来,厦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点位比大幅提升,对海洋水质十分敏感的中华白海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另一种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动物是布氏鲸。布氏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鲜少现身我国海域。近年来,随着海洋保护力度的加大,布氏鲸开始频繁光顾我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根据监测,广西布氏鲸种群数量稳定,栖息范围呈增加趋势。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不仅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也是我国对海洋保护的成功范例。(央视网) - {. |# I, |# l6 {, }1 i$ ?
5 r5 \8 n6 T$ ]) S
. _$ T& v) F4 R* ^' S7 e2 @/ p
) _% J2 z) A$ Z. d
5 e6 C2 i9 R: f1 h" Y5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