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Y- P+ V7 r; M 新华网海口9月13日电(记者赵叶苹、郭信峰)一项关于南海西沙群岛的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正在草拟之中,力争月底前提交至中国国家文物局。“若获得批准,这两处2006年获批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将得到有效保护。”海南三沙市政府文物保护负责人黎明告诉记者。
5 o2 }6 a1 }8 { x% O, v 这是三沙市政府成立以来,针对南海海洋文物保护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规划,两处遗址将依据考古发现及历史记载恢复原貌,再现岛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并借此推动海洋文物展示、科研和相关文化建设。
; a" D- v- E. r 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接受采访时说,南海海洋文化遗产丰富,是研究有关中国先民早期开发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库,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 v6 ]' K# G, z" v
在浩瀚的南海水下,已经发现了大量中国古代沉船遗址。它们大多散布在西沙、南沙和中沙众多岛礁沙洲四周二三十米的水下。据考古发现,这些古船大多是在运输瓷器前往东南亚国家交易途中,遭遇风暴或触礁沉没的,船上的大量瓷器因不易腐烂得以留存至今。 l: A* W5 O' Z) i
截至目前,文物部门已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发现、确认了128处古代沉船遗址。 7 F H. x7 J: I4 \7 t6 p6 I
“越来越多的古代沉船遗址被发现,充分证明了我国先民在这一片海域活动频繁。”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自1974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水下文物调查,特别是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水下文物调查。
2 _* q! B& [' X% ~9 C9 X0 Y 然而,由于沉船遗址远离大陆,海上巡查困难,这些水下“古董”吸引了大量盗掘者。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多次前往南海考古,他痛心地说:“盗捞者太猖狂了,每年巡查都会发现新的破坏痕迹。”
) G* ^$ U; R6 [) J- v3 z; k 黎吉龙说,在今年上半年开展的水下文物保护状况巡查中发现,盗掘海底文物的现象依然严重。盗捞者在将一些遗址的瓷器盗捞一空后,如今连沉船上的碇石、铁炮等大体量的文物都不放过。 - s# I5 ?" t+ W/ _9 `
考古人员发现,一处遗迹在2010年调查时有3块碇石,当时限于条件仅采集了1块,今年对其复查时发现其余两块碇石已不见踪影;而另一处遗址在2010年调查时有铁炮4门,今年对其核查时4门铁炮全部遭盗捞,现场仅剩铁炮的压痕。
; K3 [* o6 _1 i 为遏制猖獗的盗掘行为,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强南海海洋文物保护宣传、强化公众海洋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积极推动遗址保护区的建设,并加大了打击水下文物盗捞的力度。 1 P' ?4 C' O0 v
对于这些水下“珍宝”,海南省文物局采取原址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并举的措施。记者了解到,永乐环礁、玉琢礁、北礁和华光礁四处沉船数量较多、出水文物品种丰富的礁盘,有望被划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区。保护区划定后,在周边60米等深线范围内捡拾瓷片将属违法行为。
& A; C- H# R! H 与此同时,对一些研究价值高、受到破坏风险相对高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如珊瑚岛1号沉船遗址、金银岛1号沉船遗址等。挖掘出的文物将为相关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也为建设中的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和正在筹建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准备更多的展品。
, j- b+ p" ]2 C, [7 T 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在研究建立一个远程监控的海上无人值守平台,通过通讯卫星实时监控破坏和盗采水下文物的违法行为。此外,海南省文物局还在今年上半年购置了一艘执法船只,加大西沙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力度。 / p# I$ ~+ i( S0 f: R
然而,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同时指出,由于中国海洋文物保护工作起步晚,南海水域辽阔也加大了水下文物管理难度,这使得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推进缓慢,还远未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机制。
! Y8 w6 ~# B- _: ~. v4 f) e u 王亦平认为,保护好南海海洋文化遗产,还有待各级部门研究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惩戒、保护力度。他认为,建立制度化的海面联合巡查机制是当务之急,而开展文物市场专项治理,也是遏制盗掘的有效途径之一。
" c& l1 _ J: [9 G4 R* a. a6 ] (原标题:中国多措并举加强南海海洋文物保护) 7 F- w2 q8 T7 C$ Q
( i N3 L# X3 n$ j5 k
, g$ R# k9 N& w& n+ I. r
( H# r7 l7 o: x9 M: U7 ~4 c
9 A1 z: Y5 q7 U3 {3 F5 i5 B- E# e" a0 P. }8 w4 V5 O! C% u, A&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