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 B$ f$ J5 \
' a" G Y" R) Y8 \& D2 m$ C, V! K 南通拥有428公里的的江海岸线, 区域内湿地、滩涂、水体、山岳等自然资源丰富,景观风貌独特。地处盐垦文化集中区,遗留众多的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明显,城乡发展功能较强。 + I4 [) y9 ?- X" n
% C& Q7 e/ ?; ]" | 2021年初,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快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南通市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启动了江堤海堤景观路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任港湾、五龙汇片区、东布洲长滩公园、通州湾黄金海岸风光带等11处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项目实质性开工。 5 C( g- D# o* d0 X; l# p: T9 W* m
在当前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中,区域发展依然面临生态资源整体效应较弱、生态旅游资源碎片化明显、旅游观光多样化不足、产业技术高新化程度不高、城镇建设特色化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 a" v% _- }& S- p 一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构筑自然和谐的生态风光带。把保护修复江海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认真实施“沿江沿海一张图”。加快推进漫滩、洲滩、岸线、河口滩涂等生物多样性恢复,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升生态功能。以生态涵养和休闲观光为主导功能,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湿地公园。坚持节约集约发展,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用海规模,强化港口、岸线等沿海战略资源管控,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生态空间。加快江海岸线“三生”空间调优,沿江上游地区管控产业集聚,市区段逐步增加城市生活空间,开发区至海门段处理好生产、生态景观空间的协调。沿海通过岸线自然化、绿植化、生态化,有序恢复大陆自然生态岸线,结合重点功能区逐步提升生活岸线品质,提高临港生产岸线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连江、连海河道和长江交汇地区的生态优化,构筑水绿生态廊道。有序增加沿江沿海生态绿化空间,通过生态廊道串联滨江滨海绿化。 _2 I1 R" i4 t8 r$ \
二是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景观带。依循沿江沿海示范段建设项目空间布局规划,以崇川滨江、通州湾、海门、启东为起步区,优化提升区域特色景观风貌。沿江加大五山地区生态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文创、居住、公共活动于一体的特色滨江空间。沿海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打造生态优、要素全、生活美好的滨海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利用江海堤路、旅游公路、范公堤等现有道路,优化确定沿江沿海景观路线形,连接景、产、镇、村,增强通达性和便利性。构筑“景观车道、骑行游道和慢行步道”三级交通网络,打造贯通江海的景观大道,实现公共节点、文化设施、景观街区串珠成链、畅通成网。根据城镇、乡村、工矿企业不同类型区段特征进行功能定位,彰显自然风光、港城风貌和工业文明的多元魅力。 N8 f3 J2 X# } Y3 H( G, s
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特色城镇带。沿江以南通中心城区为核心,海门和启东城区为二级中心,长江镇等6镇为重点节点,五接镇等10镇为一般节点,打造多层级城镇结构体系。沿海以通州湾示范区和海门港新区为核心,打造服务沿海地区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立足南通资源禀赋,传承江海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塑造一批可观可感、具有江海风情的特色城镇。以海永生态文旅小镇、启东水果小镇、圆陀角海韵小镇等为重点,聚力打造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滨江临海特色小镇。以“江海韵、风尚感”的总体风貌为导向,充分利用海洋、滩涂、田园等独特资源优势,凸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江海特色田园风光。 1 E. M4 y- u8 A: a
四是推进沿江沿海转型发展,打造高质量蓝色经济带。推动腾退企业有序转移,实现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发展,提升综合发展效益。沿江进一步减少化工产业,疏解船舶制造和海工设备制造等产业,通过退二进三实现产业空间转移。沿海加快印染、化纤、钢丝绳等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线的淘汰力度,对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存在安全环保风险隐患的企业加快退出步伐。紧扣海工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传统支柱产业和需大力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聚带。进一步完善以南通创新区为核心,以沿江沿海省级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创新载体体系。突出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创新主战场作用,提升通州湾科学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海门临江新区、长江智谷等特色产业园区科创水平。
/ _8 t& B2 H+ |7 C1 l5 l 作者:刘峻源,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博士
& o' B: d/ P, u8 D" M8 w a4 ~% f* Z/ g
) n7 L( o( z p$ a( ^5 b& G/ T7 |( _6 N" E& M9 ^1 g: Z7 u
~9 M" X1 n4 `' F, a(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