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5日开始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是划时代的全国海洋普查,影响至深至远,意义至重至大,值得永久纪念。
全国海洋普查范围示意图 海洋调查是研究海洋的重要而必要的技术手段。获取的数据和样品是研究海洋、正确认识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有效管理和保护海洋的基础数据。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完成了第一次全球海洋考察,使海洋科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那时起,中国经历了晚清、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解体的历史时期。列强欺凌,政府腐败,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仍在继续,国穷民弱,人民无饭吃。因此,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十分缓慢。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海洋调查局只进行了一些以海洋生物学为重点的调查和岛屿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学的发展。中国海洋科学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创造了新的辉煌。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下,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国家重点科技任务计划和基础科学计划,其中第7项包括“中国海洋综合调查与开发计划”。这是我国首次将海洋科学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描绘了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洋科学的重视和支持。
国内第一艘1200匹海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07号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海洋综合调查规划,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交通部上海海运局无偿调拨给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一艘美国建造的海轮“生产三号”,并选派高级船长戴力人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船员随船。1957年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委托上海中华造船厂将“生产三号”海轮改装成海洋调查船,并取名为“金星”轮。5月改装完毕,7月参加海上调查。同时,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建造深海调查船的计划,1968年9月建成,名为“实践”号。 1957~1958年,在“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担任组长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产部和山东大学在渤海、渤海海峡和北黄海西部,联合进行了以物理海洋学为主的多学科多船同步观测,较系统地调查了该海区的水文、生物、化学和地质特征,掌握了多种海洋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一些变化规律。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根据同步观测资料和同期内“金星”号调查船获得的资料,编写了《一九五七年六月至一九五八年八月渤海及北黄海西部综合调查报告》。这次调查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由单一学科调查向多学科综合性调查的转化,是全国海洋普查的预演和序幕。 1958年4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决定采取大协作的方式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简称全国海洋普查),并成立了由海军、中国科学院、水产部、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山东大学等部门8名人员组成的全国海洋普查领导小组领导调查工作。
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领导小组由律巍(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副部长)任组长,曾呈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副主任)、赫崇本(山东大学海洋系主任)、王云祥(水产部海洋渔业司副司长)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常设机构——办公室,负责人是潘志高。办公室下设技术指导组(组长毛汉礼)、资料分析组(组长刘好治)和器材保证组(组长齐生英)。 全国海洋普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海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调查,编绘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地貌等图集、图志;撰写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制定海洋资源开发方案;建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渔情预报系统;为加强国防和海上交通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参加全国海洋普查的调查队员先后有600多人,他们来自海军、中央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水产部、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系统和单位,并且选调了一大批即将毕业的大学、中学学生参加海洋调查。1958年9月15日,黄海、渤海调查队和东海调查队的船只分别从青岛和上海出发,揭开了全国海洋普查的序幕。
“东方红”号海洋调查船试航 全国海洋普查的范围包括我国大部分近海区域。在28°N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海区,布设了47条调查断面,333个大面积巡航调查观测站和270个连续观测站;在南海海区内布设了36条调查断面、237个大面观测站和57个连续观测站。另外,在浙江、福建沿海的2个海区内布设了8条调查断面和54个大面观测站,进行了8个月的探索性大面调查。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东海区台湾省附近和南海区大片海域未能进行调查。 1960年1月,全国海洋普查工作重点转入内业,即整理调查资料阶段,年底结束。全国海洋普查共获得各种资料报表和原始记录9.2万多份,图表(各种海洋要素平面分布图、垂直分布图、断面图、周日变化图、温盐曲线图、温深记录图等)7万多幅,样品(沉积物底质表层样品、地底垂直样品、悬浮体样品及其他地质分析样品)和标本(浮游生物标本、底栖生物标本)1万多份。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编,于1964年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10册)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14册)。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整理、编绘和出版的海洋调查资料汇编和海洋环境图集。 这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海洋普查,在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改变了我国缺乏基本海洋资料的局面,更是因为这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凸显出中国特色的各有关海洋单位的大协作、大联合、集中力量攻关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毛泽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思想的活学活用,这和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路数一模一样,见效快,成果大,影响久。根据全国海洋普查的实践,国家科委海洋组对海洋调查中临时制定的规范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于1961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暂行规范》,规范了我国此后的海洋调查。在全国海洋普查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进行近海断面监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组建 1960~1962年由中央气象局负责,1963~1965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负责,1966年以后由国家海洋局负责。近海断面监测是在中国近海水域布设了多条标准断面,定期开展水文、气象和海水化学等要素的观测,为研究主要海洋现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以及异常海况等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渔业生产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海洋普查促生了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建立。 此前,我国只有相当薄弱的海洋生物学有一些研究工作;全国海洋普查培养、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海洋科研队伍,所以不仅海洋生物学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促成了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完整的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全国海洋普查促生了我国众多重要海洋机构的建立。在普查中,1959年1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广州成立;3月,我国第一所海洋综合性理工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成立。特别是,全国海洋普查直接促生了国家海洋局的成立。全国海洋普查后,国家科委认为国家应当有一个海洋发展规划。 1962年国家科委海洋组组织了一些海洋科学专家编制《1963~1972年海洋发展规划》,编写工作委托曾呈奎主持。1963年3月和5月国家科委海洋组在青岛和北京香山召开会议,讨论《1963~1972年海洋发展规划》草案。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水利学院、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央气象局、海军航保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全国范围内涉海专业的科研单位的专家、高等院校教师、海军专家及有关部门领导。国家科委海洋组组长、海军某部领导袁也烈将军,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国防科委某部领导于笑虹将军,海军航保部律巍部长,中央气象局姚兴礼局长,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刘志平主任、松文副主任,国家科委孙学勤处长等领导同志也到会并参加讨论决策。 在讨论会之前,有专家议论建立一个机构统一保管海洋调查资料,为科研、生产、国防和教学部门提供服务。在讨论会上这个议题扩大了,大家希望专门建立一个机构,进行海洋调查观测,为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于是,代表们一致建议成立中国海洋事业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全国海洋调查观测、科学研究和服务等工作。会议决定由曾呈奎、赫崇本等29位海洋科学家联名写信给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
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 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国务院下设立国家海洋局,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24次常委会议批准在国务院下设立国家海洋局。9月1日国家海洋局印章正式启用,开始对外办公。10月31日,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齐勇将军为国家海洋局局长,刘志平、周绍棠为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国家海洋局的成立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海洋科学和海洋管理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走向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此后,国家海洋局陆续在青岛、上海、广州设立了分局,还分别在青岛、杭州、厦门、天津、大连等地组建了综合性的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和专业研究机构或中心。 全国海洋普查加强了我国海洋文明的建设,发展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海洋文明,与黄河文明相结合,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海洋科学沿着全国海洋普查开辟的道路,迅速发展,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至今,在海洋调查、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保护、监测技术以及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不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海洋科学已经崛起,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 R+ B W% M9 U A* }& ~/ @
6 J. H' P" v" i4 N3 A
- m9 S( V9 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