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1 H) V6 n Y: z 这篇文章摘自麦肯锡中国
2 m+ C5 I4 t \6 G/ V$ o 2013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是201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升级版”。它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23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对185个中国地级和县级城市从2005年到2011年之间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排名。本着综合反映各类城市现状和数据可得两大原则,样本集涵盖了从直辖市到县级市的全部城市等级,人口数量从20万到2000万不等,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的城市收入水平。(见图1)
; d% x# }) y0 s* O 通过对样本城市的打分排名以及与国外领先城市的相互比较,我们试图发现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城市特征性因素,以明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为其学习国际经验提供参考。需要强调的是,USI指标体系不仅是一个打分排名工具,更重要的它是城市对其自身发展的检验评价工具。应用这一体系,城市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国内或国际)榜样城市以学习其先进经验;根据单项得分和综合得分找出自身的短板或优势,明确发展措施;根据发展过程中进步退步的幅度评价政策的有效性。(见图2和图3)
6 Z( q9 X. M8 ^3 Q6 N. y+ Z
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D4 N, z) V* f: ^- Q1 G) L 1,总体而言,近年来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高,尤其是社会和环境方面。这两方面显著进步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城市健康的经济增长和他们对社会与环境改善的持续重视。
0 D2 }- \7 C' O
2,由于最早享受了经济开放的果实、充分利用了贸易和投资机会、并处于最好的地理位置,目前前十位的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沿海和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水平上表现最佳,其次是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居于末位。在各分项指标上,这一规律同样适用。在2008 -2011年的3年间,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距未见缩小而有所增大,而中部地区正在缓慢追赶东部地区。然而,因为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当前表现最佳的城市并不一定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城市。
' A& [0 c0 D' f- g; m I" |
3,长期来看,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同时,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FDI和流动人口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发展路径上存在明显转型拐点,包括人口规模(450万人)、人口密度(8000人/平方公里)、FDI(30亿美元)、流动人口(30%的总人口占比)等。当宏观条件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发展或城市规模扩大对可持续的推动作用会减弱,城市需要考虑不同的发展策略。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赢家们都拥有“健康的体态”,即适当的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而中国多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则正位于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的决策点上,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沈阳、武汉和重庆。
* h# r# d# ~0 T" l. o! B
4,在过去几年间,中国大多数城市正在缓慢缩小与国际对标城市的差距。但是,国内城市发展路径上的人口规模拐点(约为450万人)人口密度拐点(约为8000人/平方公里)并没有出现在国际案例的发展路径上。国际领先城市在更好地利用高人口密度带来的经济优势的同时,仍能维持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及高效的资源分配利用。而在中国,那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规模和密度都越过了特有拐点的城市尽管当前拥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但通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途径在原有模式上进步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必须学习国际领先城市的发展经验,更新城市的发展模式,以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见图4)
5 {- m" c: n' \8 E6 s
5,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城市更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相比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生产效率(人均GDP)的提高,经济规模(人口和密度)的增大,以及外因(FDI和流动人口)的支持可以更有效的推动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M" f( a/ F7 ?- g- c* o$ g8 Y 6, 城市未来的可持续性由自己决定,而其当前的GDP,人口或密度的水平并没有绝对影响。在任何时候,中国城市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长处、自然优势或政策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提升可持续性。尽管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等宏观因素在长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仅就近3年内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而言,185个样本城市并没有体现出一致的规律。
1 x) b6 `% F- I! v 7,当城市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经济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会逐渐体现出来。一些经济发达且体量较大的城市目前的发展建立于对社会和环境损耗的基础上。由于缺乏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这些城市已经难以用原有的发展模式来提升可持续发展程度。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帮助这些城市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支持可持续发展。
9 g1 `, J- s5 X9 |
8,由于欠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人口优势,小城市需要更好地与所在集群的大城市合作,充分借助集群优势发展自身的可持续性,同时也结合自身优势帮助集群共同发展。
1 ?( ]! v2 t" ^+ A- f' v, H7 T
此外,我们还针对在一个或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上有明显改善的9个案例城市(上海、宁波、扬州、济南、烟台、西安、遵义、揭阳和防城港)进行了拓展分析,以供更多城市参考借鉴。
r2 _6 n ^% a: q
经济层面
$ P$ H% N% b8 G5 e( E 从2008年到2011年,除了上海和宁波有所下跌,其他均呈上升趋势,保持稳定,这与这些城市长期积累的经济基础有很大相关性。遵义作为三线城市,其在战略机遇下对城市空间产业的再造使得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揭阳与防城港作为小城市的代表,虽然其城市基础较弱,但其经济位次都出现小幅上升。总结案例城市的发展路径,有以下经验可供学习:
9 K, g* X2 o1 X! b 1,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良性发展;
# ?, T; v O1 @& y 2、依靠自身城市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 c$ t/ K* g8 R# Z7 E$ i" m 社会层面
3 q% X/ S- t1 f- F- j' j
案例城市在社会指数方面有的提升较大,也有下滑比较明显的。社会指数的上升和下降都与各城市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相关。通过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主要如下:
; W( O3 v' T2 @2 d( N/ F 1、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医疗、养老保险建设;
) T8 v/ S9 [# j# z9 I# G
2、重视教育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 L, V. N& M+ C* S' b4 K; v- H
3、加强落实就业工作,建设人才队伍;
; O+ e; f H) I+ \, F7 B3 L0 n
环境层面
. c( d9 t' K( ]/ L5 |* j/ K, i 案例城市中,良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缺失的城市,其整体发展态势也受到了相当的影响。纵观在环境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案例城市,其经验可总结为如下:
* b3 ^; M& ?4 e% P9 A; G 1、节能与减排并行;
& b4 z) l9 Z6 Z* C6 e, E O 2、城市与乡村兼顾;
# Z! k7 Y7 ^$ d8 t" B& A 3、监管与服务同施;
1 Q8 ` U2 {% O; ~+ v 4、因地制宜;
' z: f; r5 J) f/ s! ? 资源层面
# \; d- t! b. n" d8 G" M6 ^5 ~8 K3 E 中国虽幅员辽阔,但是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对于资源稀缺的城市,首先应该保护资源,然后再寻找其发展的新动力。对于资源丰富的城市,例如案例城市中的烟台和防城港,它们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共性表现在:
1 v A& s* K2 v: Q* `* C, [ 1、全面保护为基;
+ r5 S) X1 G0 x 2、合理利用为主;
' r8 _) c. ^7 h1 O5 A& h
3、妥善节约为辅;
( m8 F' ^+ L7 A% }+ N1 ?
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USI)
0 {$ F1 [" u# [% j% F6 }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Urban Sustainability Index,简称USI)是城市中国计划(UCI)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手开展的按年度更新的研究项目。UCI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麦肯锡公司于2010年合作创建。该计划以建立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智库为目标,旨在“推进良性城市化,支持创新型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筛选的可持续性指标基础上,全方位反映了每个城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真实表现,并且对不同分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精细的考量。USI2013是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城市的新工具》(发表于2010年)和《201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基础上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1 _2 I" y% p b$ b - See more at:
McKinsey Greater China" O$ X7 N2 Z8 P; v6 Q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