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 i6 T( V8 P5 \+ D# L8 ?* s
中国科学家深入海底,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幽灵粒子”探测器。这个探测器被称为“海铃”望远镜,位于西太平洋海床下约3500米的深海,将在2030年前后建成。它的目标是搜寻那些难以捕捉的粒子发出的罕见光,这些粒子会在深海中暂时显现。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为我们解开宇宙中的谜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Y" }8 `( r/ U" t* g
- Q# e# _$ y4 t" g W+ L
中微子,一种被称为“幽灵粒子”的微小粒子,每秒穿过人体每平方厘米约有1000亿个。中微子不带电,质量极小,几乎与其他物质没有相互作用。这使得它们难以被探测到。但是,通过让中微子减速,物理学家可以追溯一些粒子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光年外的远古恒星爆炸和星系碰撞。正是出于对这些起源的好奇,科学家们提出了“海铃计划”。
& P- r2 D2 M. P2 D+ B2 { $ W% ]$ q( y6 U- z
据报道,徐东莲是“海铃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铃’望远镜将以整个地球为屏蔽体,接收从地球对面穿透而来的中微子,因位于赤道附近,‘海铃’望远镜可通过地球自转探测360度全天域中微子,实现对不同方向中微子的无死角观测。”这意味着“海铃”望远镜将能够观测到宇宙中不同方向的中微子,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
2 Z* ^; K+ r4 f; J3 N# `3 x. ? - t/ T X: [$ h- _1 I- A8 U) S
中微子无处不在,在宇宙中数量仅次于光子。它们在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和放射性衰变以及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和核反应堆等过程中释放出来。尽管中微子无处不在,但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难以被探测到。科学家们通过探测中微子可以了解很多关于宇宙的信息,但宇宙射线的起源仍然是个谜团。 ) S( Q. [8 i: J" V
* `7 h) ?( i+ P2 T2 P) B) ~! a 中微子可以穿过大多数物质,包括我们整个星球,几乎不受阻挡。当中微子穿过水或冰时,它们偶尔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叫做μ介子的粒子,而μ介子会发光。通过研究这些发光规律,科学家可以推断中微子的能量,并且有时甚至可以追溯到它们的起源。为了增加探测到这些“幽灵粒子”的可能性,探测器必须位于大量的水或冰层之下。 G7 J' z4 y p
中国的新型巨型探测器将由1200根垂直线缆组成,每根线缆长约700米,总共搭载2.4万个高分辨率光学探测球。整个探测器的阵列直径约为4公里,当它投入运行时,可以监测到1.7立方英里(约合7.5立方公里)的海水体积中的高能中微子反应。与世界上现有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相比,其监测体积要大得多。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的监测体积仅为0.24立方英里(约合1立方公里)。这意味着“海铃”望远镜将更加敏感,探测中微子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5 U7 Z8 Y$ ~1 M 根据一篇发表在《自然·天文》杂志上的论文,预计到2026年,“海铃计划”将建成一个试点项目。而完整的探测器将于2030年开始运行。研究人员表示,该计划旨在突破中微子望远镜的性能极限,提高对天体物理学中微子起源的灵敏度。 1 Q( u) J! g+ Y1 G7 y
) }& c8 Y8 l$ q! s 通过“海铃”望远镜的建设,中国科学家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微子,揭示宇宙的奥秘。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恒星爆炸、星系碰撞和宇宙射线的信息。它也将推动我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迈出重要一步。随着“海铃”望远镜的建成和运行,我们可以期待着更多关于中微子的惊人发现。 & ?: A7 F! V2 r% [* Q$ {
最后,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微子这个“幽灵粒子”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宇宙的新的发现?请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观点。 # i( ^6 r" ^5 ]+ F* s# D* L$ m3 n
2 I% a- r( U- F
' D, b, H* N8 @, P
8 |$ ^/ k2 e' A/ Z: _
1 V3 G3 d8 ^$ n
* N& L6 m3 A @% x0 C- H,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