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国之栋梁——追思刘光鼎院士 - 海洋地质学家

[复制链接]
" C6 G' \& H: |6 E+ |$ K" v# _

关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探索地球的奥秘

' o9 D4 \3 p4 f* _8 z4 Z# j
! N; i/ a2 v* O; T
6 w0 {; e1 k2 ~! \; ~3 O
" m* D6 d; \! W

刘光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和海洋地质学家,祖籍山东蓬莱,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北京, 2018 年8月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9岁。刘光鼎院士是新中国海洋地质与海洋地球物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油气勘查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油气二次创业”的倡导者,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今天是刘光鼎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和追思刘光鼎院士。

- S$ T0 Q% G% E0 k5 u$ ^
, |' ^2 o8 H9 N9 o1 O

刘光鼎院士

: V! c* M1 D" }9 R8 n

家仇国恨,立志报国

0 K. M. ]0 a* v: ]

刘光鼎先生祖籍山东蓬莱,家庭为书香门第。祖辈曾主掌县贡院,留下发愤读书的良好家风。他的父亲刘本钊,字康甫,曾先后在清华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工作过,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受胁迫到台湾“清华大学”工作。母亲董德玉先后送走四个女儿参加抗日, 还承担起抚养教育幼年刘光鼎读书学习的重任,亲传书法。1940年日军占领蓬莱后对抗日家属进行残酷迫害,日军以私通八路为名逮捕其大哥刘光斗,大哥遭受毒刑后下落不明;母亲含愤自尽,年仅48岁。

) _3 v1 j/ X, Z) A; q# {' A

1941年刘光鼎毅然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投靠表伯,先后在兢存中学、成达中学读初中,在辅仁中学读高中。面对国恨家仇,年少的他立志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48年刘光鼎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生学习物理学的本意是想毕业后搞原子弹报效国家,大学三年级时,先生到陕北参加地球物理实习,中国石油地质界先驱——陈贲先生告诉实习学生说,原子弹固然重要,但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石油,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就不能强大。陈贲先生的一席话让刘光鼎先生毅然决定,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投身石油勘探事业,报效祖国。

: _' n% v" c* d: g* ~- l! r+ K

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 ~3 ]/ E! y* n) V

1952年毕业后,先生便投身北京地质学院建院工作,筹建物探系,担任物探系系主任助理,物探教研室秘书,并讲授地震勘探和普通物探课程。1954年担任苏联专家翻译,同时翻译并出版了《地震勘探教程》等多种教材与专著。

. O$ h5 k1 Q- p7 j' j$ j
5 c9 Z2 b1 I( p

1954年刘光鼎先生(后排左二)与苏联地质勘探专家交流

0 _! w |3 w X

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任队长;1959年前往苏联,在里海实习并考察海洋物探工作;1960年回国组建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展了重力、磁力、电法与地震的试验工作,并在渤海湾开展地震勘探,实现了我国海洋物探的突破。

3 c) P7 o9 y; l# j
( V/ e' g$ h K+ F! i9 A

20世纪60年代,刘光鼎先生在北京地质学院

4 h0 h9 e8 W. t9 O6 m

1964-1970年任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1965年,他和同事共同完成的《渤海海底地质构造初步研究报告》被评为国家科委重大研究成果。

. w6 G* r9 @! V# l, B
4 E6 z* J& [8 X. Y" ?- u4 H; O

1964年,刘光鼎先生在长江三峡

" T' U* z& u7 D. M. x8 r" p

“文革” 期间,刘光鼎先生遭受了政治迫害,被关入牛棚。但在失去人身自由期间,先生写出专著《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并从朱夏教授那里学习到板块大地构造的理论知识,为日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打下了基础。

* ^3 x( b+ R5 E2 `7 f

1970年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迁往湛江,成为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大队,刘光鼎先生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开始北部湾油气资源调查。在北部湾首次完成了海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圈划出涠西南大型背斜构造;后又推动珠江口油气调查,得到珠江口存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认识,为后来珠江口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6 i( D9 N' l, {% A

1973-1980年刘光鼎先生任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队长,开始南黄海及东海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经过东海的调查工作,圈划出“三隆两盆” 的宏观构造格架,并得到东海陆架盆地存在三个沉积中心的认识。根据这个认识和进一步的详查结果,于1982年在平湖构造的第三系地层中钻遇工业油气流,实现了我国东海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今天东海海区的油气勘探奠定了重要而又十分关键的基础,也推动了中国海油气勘探工作的迅猛发展。1982年,作为第一作者,刘光鼎及其同事共同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当时圈划出的渤海、南黄海、东海陆架、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等6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有5个已钻探见油。

/ a3 n& M2 h1 ^; h1 }4 \
( G1 e* H: j6 _3 u1 P1 D6 x

刘光鼎先生(左二)与朱夏院士(右二)等在新疆

( k6 w$ R, w; S0 s

1980年刘光鼎先生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与此同时,他负责海洋四号综合调查船的改装和仪器设备的现代化,为实现“查清中国海,登上南极洲,进军三大洋” 的目标做准备。

5 c# _0 H5 B) D9 B, K) g- X! U b
% ]( C G; A; I* B

刘光鼎先生在海洋探测船上

' h0 A* K) p4 @0 \. ~- Y6 X$ l8 D8 v' f

1989-1993年受中国科学院之邀,刘光鼎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抓基础研究同时,带领全所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并吸引聚集一批青年人才,科研工作进展显著,研究所也成为全国科研单位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他任所长期间,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研究所基础建设的四大中心(成像中心、高温高压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链、资料信息中心)和应用开发的四大课题(沉积盆地综合研究、油储地球物理、岩石层研究和地球磁场与空间电磁环境)。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曾赞誉为:“一个人救活一个所”。

( r) H) ~# A6 C
: }! d! i& n V$ t3 L- G( s, z" \

90年代初,接待来访的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者之一的Dan McKenzie教授

3 }1 Q5 Y2 m( ^. m. S
+ _& A: ~: A( j, E* C- D

90年代刘光鼎先生访问美国

; R& k' @4 Y! J- x( }2 c7 z

1989年,刘光鼎先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并于1996年担任“863”计划海洋领域“820”主题“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专家组成员;1995年任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7年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2000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与“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资源的关键问题”两个项目的专家顾问组组长;2002 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国科学院设立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环渤海地区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研究”,刘光鼎先生任首席顾问。

3 |( R, }2 C8 k9 O
' N; J( r' L; B0 w$ K& R

八六三计划820主题专家组成员留影

& y% j& d, e( ?; ?! r6 G0 u

刘光鼎先生1990年起担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1993年当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荣誉理事长、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等。

6 ]3 `( r) O# ]/ K0 U" q# c" _

高屋建瓴,运筹帷幄

- }+ g# D: M7 z; @8 ?6 f6 I

刘光鼎先生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提出中国走向海洋以“国家权益、资源环境”为指导的战略构想。在数十载的学术生涯中,他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国家重大计划。在中国海洋数十年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为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 z- R3 x, c# x: L& M/ v1 m, V) k

刘光鼎先生的主要科学成就可归纳如下:

! j0 \6 e7 ]- R) M- g) s3 `. r, `

1. 对中国海区及其邻域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 M1 S% [( e, q# Z2 Q

1989年刘光鼎先生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问世。这套图对中国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在这套图的说明书中,提出了“一、二、三、多” 的研究方法。这套图中饱含了刘光鼎先生几十年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的心血与贡献,也贯穿了朱夏教授等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海地学研究中的一项里程碑式的记录,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l9 a r1 D. L
; l, ?8 Z+ d$ h7 a' T6 R

1988年,刘光鼎先生与朱夏院士在同济大学

B1 E8 R( m- \5 M& ]$ B9 K- J

2.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研究

2 A7 w' @' o1 B+ s

1989年,刘光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后,强调要深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到生产实践中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他与李幼铭教授一起, 根据地球物理在储层研究发展中的趋势和大庆油田的发展需求,提出将“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 研究作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四大课题之一,有力地促成了全国规模的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其中包括数十个研究集体的500多名科学家。此外,刘光鼎先生领导油储项目,通过办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班,为大庆油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巩固了大庆的科研队伍,实现了全国规模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活动。

# D# W" M( _: C% Q- F
% ~) h/ m; O) j

1989年刘光鼎先生在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动员会上

" P1 }( f7 |8 ]7 N

3.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研究

* |- W5 g! j2 R0 b. F3 H

刘光鼎是我国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研究的倡导者,也是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刘光鼎先生提出“油气二次创业”重大科学论断,指出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在于海相油气田,并于2001年向国家提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他的战略思想指导和推动了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大突破,相继在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

2 N- y7 q. j% t3 k
0 P- b! d! i$ a5 c! M

刘光鼎先生在会议上讲油气二次创业

$ H" x, c/ q( K. r7 a# S. k; z" r
/ O7 Y: @; r" s. a. d

刘光鼎先生在塔里木油田

5 O0 J; u) H6 V. q+ k! ^& V( l4 A

4.金属矿产资源探查与研究

- n3 L! O( @! U9 e+ S3 n* V

1995年,刘光鼎提出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可用“三横”(造山带),“两竖”(地球物理梯级带)和“两个三角”(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 来描述。他指出,在结合带之间,是油气资源的潜力区,而在结合带上, 应是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带。他把这种指导思想带入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中,提出,寻找隐伏大矿、富矿的任务,应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为途径,以“攻深、找盲”为目标,地球物理技术先行。

1 Z D- M1 m3 S4 H

他指出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探寻工作应从全国的宏观背景研究入手,总结构造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中观尺度的构造体系、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认识其与微观尺度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他同时强调,任何单一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开展不同层次上的综合研究。他的这套指导思想,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多从事金属矿产资源研究者的参考与依据,具有重要的影响。

# A! h6 ~* B8 j) m. L" F/ a( P
" C/ ^4 }% Z* Z4 c5 M" B$ t$ D) d

90代初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在河北金厂峪

; y+ U+ j% g# B: c0 X0 p

5.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仪器研发

+ N2 U( x! l- A; N

刘光鼎先生密切注视国际地学的发展动向与趋势,更加关心国内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自2005年起,他从我国石油公司和各科研机构的观测、研究仪器情况入手,通过深入调查,得出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地球物理仪器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结论。针对我国地球科学和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他前瞻布局组织国内地球物理探测装备自主研发,取得海底地震仪、MEMS数字检波器、万道地震探测装备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自己的卓越贡献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

7 `9 _9 S: C8 S, M1 V( {+ {; A
, t5 j5 X; j8 e' F% ~

刘光鼎先生参观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8 b% q( z" j: B& p X' \- i! ^" U( e2 y

呕心沥血,功勋卓著

- y& V( w. _& x! o; z" |4 a( \ E

刘光鼎先生为祖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七十载,其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海地质构造与含油气性研究”(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5百万)图集”(1995年)、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2年)、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3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2006年)、“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终身成就奖、“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2016年)等荣誉奖项。

1 k& I3 ^1 \2 \
& X) x: e$ I' \1 M, ]. J9 k" ]

1997年,六位地学院士在香港接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自左至右:孙枢、杨遵仪、叶连俊、刘光鼎、李德生、施雅风

( E& W+ E8 p5 h5 r

刘光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他从1952年开始,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同济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海洋物探教研室 (1960年)、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1980年)。他从60年代翻译前苏联“地震勘探”开始,先后出版了“地球物理系列教材”、“地球物理通论”等系列教材。他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与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油田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我国石油行业输送了大批科技骨干。他数十载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培养的众多学生已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地球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 r! d; Y$ N, ^: S6 Y7 ~4 ]
) w7 [9 D6 i+ K; K

2006年,刘光鼎先生在北京编写地球物理教材

- ]- v; f5 M6 d9 X' W
: R" u& g1 A+ F* ^2 T# U9 W

刘光鼎院士八十华诞留影

9 M" E" G: _# {; V/ w& x

刘光鼎先生既是出色的科学事业开拓者和卓越的战略科学家,也是杰出的科技管理专家。他不断探索现代科研机构创新机制,长期主持或参与我国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制订,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q5 t! d7 I8 Q1 \' L: y0 N
6 G( i% P9 w; y: v

刘光鼎先生与龙凡将军讨论地球物理在国防中的作用

8 H' s# s9 y3 Q% n1 N# [3 H. G
' u) n5 J* }9 j' c" A

工作中的刘光鼎院士

6 |4 J1 ]5 z% a4 [

诗词书法,侠之大者

7 e2 w; z+ ^+ V3 W2 Z; Z, J

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外,刘光鼎先生爱好广泛,文武双全。刘光鼎先生喜爱武侠小说,尤其痴迷金庸的作品,出差在外,他的公文包里总是要放上《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刘光鼎先生也是习武之人,幼年随大哥刘光斗学太极拳架,后从堂兄刘晚苍习太极推手,工作之余经常练习太极拳术。刘光鼎先生曾结合自身多年习拳经历,运用物理学知识著书分析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刘光鼎先生性情豪迈,有侠者之风,曾自言:“酒照喝,肉照吃,天天打太极,身体倍儿棒。”在地学圈子里有“刘大侠”之美誉。

7 d1 k7 |) W: c) ]
' d: ?8 S1 D, |: R8 _

刘光鼎先生所著《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

4 `/ b0 ^3 u8 h% z. S

除了“武艺高超”,刘光鼎先生还作的一手好诗词,写得一手好书法。先生曾出版诗词集,也曾在电台朗诵自己的诗词,豪放的性格下也有细腻的一面。先生幼年随母亲学习书法,一手行楷大气磅礴,地学界的同行常常向他求字,他也来者不拒,挥笔即就,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墨宝。

) Q) m; e' x4 s2 Q. h. d
. D& J4 a' ~7 j1 M7 g' o

刘光鼎先生诗词集

6 p( m8 n# N( p$ ?3 e9 t( C5 y
6 _; _8 p/ A' T- D! K

刘光鼎先生在电台朗诵自己的诗词

% [- |8 Q" V/ Z- C8 ~7 p
. l5 B% Q2 _/ s a: g

刘光鼎先生挥毫生风

7 Y1 `/ ?4 c. J8 X- L
% n/ X( v3 r5 ^" W1 l

刘光鼎先生墨宝(破阵子)

+ a2 f! n" |* G! ?' d

值此刘光鼎院士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他对中国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以次激励我们继往开来.开拓进取!

8 T& g/ Z0 Q5 N7 \( j$ N

本文的最后,附上刘光鼎先生在1982年听闻浙江东部的西湖坳陷终于出油的消息后,难抑激动心情,即兴填的一首《贺新郎》词。让我们一睹先生文采:

8 H0 A; m3 I3 o! e, x& g& s

贺新郎

8 a$ Y$ s- _: K: G/ ?7 x

一九八二年八月四日龙井二井喜获气流

; d. A! q9 q' C. U% P" O: \

惊涛狂浪处。暴风雨,一台耸立红旗漫舞。东去大江淘沙泥,扬子黄河倾注,西湖海底尽沃土。花港玉泉占风流,长垣青峰花碧树。凿龙井,运神斧,疏星淡月伴盛暑。

/ L8 J5 m/ P m R 0 W+ U8 {* O4 i3 K$ S+ Y8 l

沧波中,翘首远望,鹊桥待渡。万里风讯警声频,此岂是长门路?叩蓝关,悲歌暗吐。忽闻胡笳破晴空,八尺焰火映琼宇。浮大白,唱金缕。

: S% l0 `7 m; D1 c; z" k" p' z! [0 P" @

参考资料:

! q6 U: c4 W6 \. s # G& C* x! M7 a6 b

1. 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石樵颂:贺刘光鼎先生八十华诞[M].海洋出版社.2008.

/ K+ x5 }; @0 L

2. 刘光鼎. 渔樵之歌:刘光鼎诗词选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 M' A) p* a6 c* o; Y: V

3. 朱日祥,郝天珧,江为为,刘少华.刘光鼎先生追思集[M].科学出版社.2019.

, D D' C: @- F' v5 [: @

注: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自刘光鼎院士生前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海陆油气综合地球物理课题组。

3 T; i' I7 |+ ^& c

美编:车玥逸

3 ^, @" W2 e' V. ~
0 ]& M& @3 n3 w+ D 5 ~9 W4 N$ k( t , ?3 u" t4 B1 R" y(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關錕嶺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