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 q& S0 _: ]2 }2 u0 U 9 d: ^0 j0 e2 m, K
8 m/ Q) s# }& }* s/ `& C' k
/ X( t$ x: _7 P0 ^9 S; I9 ~- ^ 03:26 7 }. [8 Y% l& ^/ w9 I# G |
, E0 [$ z4 L' d5 K
& J' X3 i& C. H! x, G4 @4 r
, T" O5 V: O& g7 t5 @: Y 以西班牙油条命名的虫子、以乐队命名的虾……海洋中发现的新物种,有不少被赋予了有趣的名字。如今,海洋生物中又多了一个以“派大星”命名的深海海星新物种——“派大星”背板海星。
% H: z, X9 a' W9 T: q 在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中,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发现的深海海星新物种“Astrolirus patricki”成功入选,它还有个形象的中文名——“派大星”背板海星。 $ u2 f. T" ?$ x) v/ p
“派大星”背板海星通体呈粉橙色,有7个细长的腕,身体中心的体盘非常小,外观与珠圆玉润的动画角色“派大星”相差甚远。
, e3 Z& K8 O# w/ t* e% F 那它为什么会被叫作“派大星”?该物种命名者、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张睿妍向记者道出了原委:“‘派大星’背板海星所属的项链海星目分布于深海,因此外表与大家印象中的海星区别较大。取名‘派大星’是因为它的特殊生活习性——与深海海绵动物生活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多食物,就像动画片中的派大星和海绵宝宝一样。”
. h5 y3 k9 G1 \# Z! d- @ 名字听起来轻松有趣,但其实“派大星”背板海星的发现过程颇为曲折。
# r! y6 p3 Z0 F9 X) c( t! b 张睿妍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国内科研人员就首次采集到过样本,“但不是所有标本采集后都能立刻得到鉴定。现在从事海洋生物分类学的人才有限,不管是国内国外,样品馆中总有大批样品等着人们来研究鉴定。”
" {( f( J$ G/ y 2016至2019年,我国科研人员又先后4次采集到“派大星”背板海星样本。采样后,科研人员会对样品做好标记,包括采样航次、潜次、位置、水深等信息,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鉴定。 ! y2 X. K) J2 Q# ?' j
张睿妍告诉记者,第一次遇到“派大星”是在2018年年底,她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进行样品鉴定,一个细节让她对“派大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定样品都需要参考采样时的视频记录,我发现视频中采集的3个‘派大星’样本都附着在海绵上,与其他海星相比显得十分特殊。”这引发了张睿妍的好奇心,让她想要对这种深海海星一探究竟。
' a$ o/ ]5 ~( Q% J6 A f 张睿妍说:“我们研究团队通过提取‘派大星’背板海星基因片段,并在全球生物序列数据库GenBank中进行比对,确认了其属于项链海星目。之后,团队又通过体视显微镜分析其形态构造,加之文献、照片对比,发现它属于项链海星科背板海星属,再根据它与该属下目前发现的唯一物种‘巴拿马背板海星’存在明显差异推断可能是新物种。”
z9 b9 ^6 [- W) M7 a: k 在取名时,该物种的特殊生活习性让张睿妍萌生了灵感。“其实物种命名的方式有很多,大多会参考采集地点、样品形态特征等,学术性都比较强。”她说,自己取名“派大星”时咨询过周围同事的意见,听完她的解释,大伙都觉得创意十足。“我也没想到,当初的这个小创意竟让这么多人对‘派大星’产生了兴趣,如此看来这个名字也挺不错。”张睿妍笑道。
% u/ n; S% @- x, a% D/ K% M" ^ h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以西班牙油条命名的虫子、以乐队命名的虾……比如这个名为‘Synalpheus pinkfloydi’的虾,由于其大而锋利的亮粉色爪子,给喜爱英国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发现者带来了灵感,也被大家戏称为‘最摇滚的鼓虾新物种’。其实分类学家也并非一群枯燥乏味的‘老学究’,大家也是紧跟潮流的。”张睿妍笑道,“希望也能借此机会,让深海海星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 V" [) j, o9 l) {9 Y4 w) F
R( ?: s- \, ]0 W 举报/反馈
+ {- E7 c5 H5 H8 y, G2 r/ C
& t( q4 c* U, Z$ T" u
0 Z7 L! v5 Z" g* X, P9 K/ o E7 Y; J+ X, O
2 |; C! Z, y7 Y( a$ T
0 K X3 d" J/ L# a
|